摘要:看了下评论里的地区评分,有8个日本IP用户,2人打2分,6人打1分,综合评分1.6。
公映第四天,豆瓣依旧没有给《731》开分。
IMDb却做到了,开分3.2。
目前已经跌到2.9分了。
或许有聪明人,想到这是日本人捣鬼了。
看了下评论里的地区评分,有8个日本IP用户,2人打2分,6人打1分,综合评分1.6。
有一种这6个日本人破防了的感觉。
美国IP用户,10人打10分,21人打1分,综合评分4.5。
中国IP用户方面,6人打10分,68人打1分,综合评分2.9。
从上图也能看出,IMDb上给《731》打分的用户刚刚过百。你可以认为,2.9分的参考价值不高,也能解读为,目前国外并没有大规模抹黑《731》。
就我在简中互联网的观察来看,国内对《731》的评价,甚至上升到意识形态的层面了。
简单讲,给《731》好评就是爱国,打差评就是走狗甚至汉奸。
这个跨度比从短袖子想到私生子,还夸张。
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话说回来,如果将爱国主义这一崇高情感,和对《731》这部作品的评价强行捆绑,这恰恰是对爱国主义的矮化。
爱国是一种比给电影评价深沉太多的情感。
一百年前,鲁迅发现,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
然而,他写了那么多锦绣文章,也未必救得了所有中国人。在《论辩的魂灵》中,鲁迅就讽刺过非黑即白的逻辑。
你说中国不好。你是外国人么?为什么不到外国去?可惜外国人看你不起……。”
“你说甲生疮。甲是中国人,你就是说中国人生疮了。”
鲁迅《论辩的魂灵》
如果,我们国家的义务教育能普及逻辑课,非黑即白的患者就会少很多。
一个逻辑正常的人会明白,好评即爱国,差评即汉奸的价值判断,只是一种虚假两难。它只给出两个对立选项,而忽略其他可能,这是对思想的强奸。
要知道,世界上除了黑和白,还有灰。
此外,这种不反驳观点本身,而攻击提出观点的人,也是一种典型的人身攻击。
不可否认 ,《731》确实在揭露731部队的罪行。
但它不能像《南京照相馆》那样,成为众人心中的高分佳作,因为作为电影文本,它是不及格的。
比如说,《731》有将历史苦难娱乐化的嫌疑。
影片中的女军官,在片中的表现不符合史实,也缺少角色动机。
先说史实方面,日本官方资料就没有女性担任731部队女军官的记载。据我考证,即便秋山浩著作的《731细菌部队》提到一位神秘的女军官,因为并没有更多人证,可信度并不高。
再讲角色动机。
女军官是特别班班长,职责是让“马路大”吃好喝好,保持身体健康,方便731部队做活体实验。
她为了惩罚王永章,亲自上演杀人场面,这很糟糕,因为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则,它瓦解了731部队作为现代化官僚机构系统作恶的本质。影片将制度杀人降维到个人之恶,批判力度变弱了。
二则,它违背731部队是高度机密军事单位的特征。731是个运转严密,分工明确的单位,它不是女军官想去就去的草台班子。
女军官的戏份,将沉重的历史苦难变成主打感官刺激的娱乐表演。
因此,观众是可以表达不满,给《731》打差评的。
而这个差评,反而更可能是一种更有价值的爱国主义。
日本人给《731》打差评,是面对历史真相的破防。而中国人给《731》打差评,更可能有一种希望影片更好的希冀。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731部队的罪恶,比《731》呈现的更残酷,更无耻,更加反人类。
在《731》之前,赵林山一共拍过两部长片。
一部是《铜雀台》,豆瓣评分5.3,一部是《我的前任是极品》,豆瓣评分5.8。
说赵林山是烂片导演不过分吧。
现在,竟然有一些人会这样维护赵林山的作品,为《731》叫好的才是中国人,说《731》是烂片的,就是走狗汉奸。
看来爱国主义也能成为烂片导演的保护伞。
上映四天,《731》轻松破10亿。
一部成本2亿的电影,票房到6亿,就能收回成本。灯塔数据预测,按照目前走势,它有望破16亿。
赵林山稳赚。
来算一下账。
通常来讲,制片方的收入通常在总票房的30%-40%。
影片票房要变成制片方收入,首先要扣除5%的国家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和3.3%的相关税费。院线和影院分成占比能到52%-57%。发行方还有5-15%的服务费(保底发行另算),最后才是制片方的收入。
发行方按照10%,院线按照53%计算,估算片方分账约为5.4亿元。
制片方收入扣除制作成本(据说3.8亿)和宣发成本,剩下的才是净利润。
一般来说,导演还能拿到净利润的5%-10%。按照赵林山以往的口碑,他能谈到的分账比例很可能是5%。
如果宣发成本控制得好,比如低于1亿,那么片方净利润有望1亿,赵林山能拿到500万。
别忘了,赵林山也是影片编剧,他控股的千岁影视也是影片的投资方。赵林山能拿到千万收益,问题不大。
此外,《731》也能从流媒体版权获益。
赚到钱的《731》片方,能给演员王尊结清片酬了吧?
来源:尘飞扬说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