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倒挂6%却藏灵光!《轻于鸿毛》的“轻”为何值得看见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1 15:05 2

摘要:结果一周过去,票房没到2000万,豆瓣评分才6.4,更扎心的是,上映第一天排片占了两成,票房却只占6%,典型的“排片和票房倒挂”。

2025年9月,号称要当“9月黑马”、还对标着《好东西》的电影《轻于鸿毛》上映了。

结果一周过去,票房没到2000万,豆瓣评分才6.4,更扎心的是,上映第一天排片占了两成,票房却只占6%,典型的“排片和票房倒挂”。

这成绩放谁身上都得说句“不理想”,但要是因此就说它是部烂片,倒也真有点冤枉。

《轻于鸿毛》的故事不复杂,一个叫钟实的男人跳海自杀,留下一处没过户的房子,他的前妻李鱼(宋佳演的)和现任妻子沈飞鸿(佟丽娅演的),就因为这房子的继承权,开启了一段公路旅程,最后从互相盯着到慢慢和解。

有意思的是,整个故事里,那个连接两个女人的钟实,压根就没露过脸。

这就让人想起《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陈佐千,也是没露脸,可家里的姨太太们为了抢他的关注,闹得鸡飞狗跳。

但《轻于鸿毛》偏不这么来,钟实一“隐身”,传统三角关系里男人的“中心位”直接空了出来,所谓的“雌竞”也就没了根基。

本来想觉得这不过是个小技巧,后来发现这背后藏着挺多巧思,比如影视里常见的“大婆打小三”戏码,一般都是俩女人为了男人撕破脸。

但在这部片里,李鱼摆着“凶悍原配”的架势闯进沈飞鸿家,说要教训“小三”,实际上是帮沈飞鸿吓走上门逼债的债主。

那些债主呢,看李鱼这阵仗,居然真就信了“情敌互撕”的戏码,默默走了。

这桥段挺戳人的,既暴露了大家对女性关系的刻板印象,又让你发现,女性有时候就是能用这种“被默认的套路”保护自己,你看到的热闹,可能都是她们想让你看到的。

还有那些用来凸显男人“气概”的飙车戏,这部片直接让李鱼和沈飞鸿来演。

没有喊口号式的女权宣言,就用这些小细节把传统性别标签给拆了,看得人会心一笑,还不觉得生硬。

《轻于鸿毛》是双女主戏,但这俩女主,跟咱们看惯了的“大女主”完全不是一回事。

沈飞鸿和钟实都是搞艺术的,可家里的装修、家具,全按钟实的喜好来,她自己的想法压根没地方放,往前倒,小时候爸妈不让她有自己的爱好,上班了被上司抢了功劳也不敢吭声。

如此看来,她就像被一层“规训”裹着,连为自己争一争的勇气都没养出来。

李鱼看着挺洒脱,风风火火的,其实也有自己的枷锁,她陪钟实白手起家,离婚了还得照顾前婆婆,儿子夭折的事更是让她一直活在愧疚里,说白了,困住她的是“责任”这两个字。

这俩角色,都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的“大女主”,没有一路开挂的人生,也没有手撕反派的爽感,到电影结尾,也只是各自往前迈了一小步,沈飞鸿开始正视自己的艺术才华,李鱼试着放下愧疚。

但正是这一小步,比很多“大女主”的惊天反转更让人觉得真实。

现在市面上的“大女主”剧太多了,看得人都有点审美疲劳,好像女性必须“杀伐决断”才算有力量。

《轻于鸿毛》这种“小女主叙事”,反而让人觉得,女性不必活成完美模板,能带着勇气往前走一点点,就已经很可贵了。

聊《轻于鸿毛》,绕不开《好东西》,两部片的调子像,讲的主题像,就连宋佳演的李鱼,气质都跟《好东西》里的“王铁梅”很像,观众都调侃李鱼是“平行时空的王铁梅”。

也正因如此,不少人说它“模仿《好东西》”,甚至觉得它“没新意”,不可否认,这部片确实有不足,有些地方表达得有点生硬,个别桥段模仿的痕迹也重了点,但要是因为这些就否定它,真不是明智之举。

《好东西》里王铁梅治愈了小叶,《轻于鸿毛》里李鱼治愈了沈飞鸿,看似相似的“女性互助”,其实藏着不同的生活切片,一个聚焦职场困境,一个扎进房产继承、前妻与现任的关系里,各有各的落脚点。

现在国产女性题材电影,说白了还在“学步期”,邵艺辉导演的《好东西》确实厉害,但光靠这一部远远不够。

搞不清为啥大家总喜欢用“爆款”标准要求每部作品,好像票房不高、评分一般,就活该被骂。

毫无疑问,《轻于鸿毛》不算“完美作品”,但它愿意跳出“大女主”的套路,愿意用温和的方式讲女性的困境,这种尝试就该被看见。

说到底,评价一部电影,不能只盯着票房和评分。

《轻于鸿毛》就像个试着走出自己路子的新人,或许走得不算稳,但身上的那股“不随大流”的劲儿,比很多复制粘贴的“爆款”更有价值。

要是我们能多给这类作品一点包容,少一点“非黑即白”的评判,说不定以后能看到更多真正的“好东西”。

来源:倾城之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