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票房破4亿却遭豆瓣“血洗”!网友怒批:拍得像抗日神剧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0 22:05 2

摘要:2025年9月,一部以侵华日军731部队暴行为题材的电影《731》在“九一八”纪念日公映,首日票房狂揽3.45亿,排片占比高达71.9%,更以27.2万场次刷新中国影史单日场次纪录。

2025年9月,一部以侵华日军731部队暴行为题材的电影《731》在“九一八”纪念日公映,首日票房狂揽3.45亿,排片占比高达71.9%,更以27.2万场次刷新中国影史单日场次纪录。

然而,票房的狂飙并未掩盖口碑的崩塌——豆瓣开分仅4.1分,差评如潮,网友直呼:“这哪是历史片?分明是导演的自我感动!”

票房炸裂:首日3.45亿,预测总票房或超15亿

《731》的票房表现堪称“现象级”。预售阶段,影片以“想看人数超450万”的纪录碾压《唐人街探案3》,首日票房直冲3.45亿,观影人次突破1100万。院线经理甚至放话:“这是继《长津湖》后最敢押宝的片子!”猫眼预测其总票房将达15.88亿,灯塔则保守估计11.84亿,但仍有网友激进预测:“这题材,50亿起步!”

然而,票房的狂欢背后,是口碑的两极分化。官方媒体力挺其“揭露历史罪行”的意义,但普通观众却用脚投票——豆瓣短评区沦为“吐槽大会”,高赞评论直言:“男主光环重到能照亮整个哈尔滨!”“反派集体降智,731部队是来送人头的?”

争议核弹:历史片变“抗日神剧”?网友列三大罪状

剧情离谱:男主“越狱”像密室逃脱影片主线围绕姜武饰演的男主被俘后,一边给日军当翻译,一边策划越狱。网友吐槽:“一个骗子被抓进731后突然成了汉奸,还能带着一群人逃出生天?这逻辑比抗日神剧还离谱!”更有人指出,男主反抗的动机转折生硬,“前一秒还在给鬼子递刀,下一秒就怒吼‘我要复仇’,这情绪变化比变脸还快!”角色悬浮:正反派全员“洁癖”影片中,无论是姜武、王志文等主演,还是日军反派,均穿着干净整洁的军装,连实验室的器械都“一尘不染”。网友嘲讽:“731部队是细菌战专家,结果电影里连个血渍都看不到?这历史还原度,不如去看纪录片!”更有观众指出,主角团在逃亡途中竟有闲情逸致说笑话,“阳光下的麦田、升起的热气球,这文艺片画风是来缓解压抑的?”导演操作:用亲生女儿拍剖腹戏,是艺术献身还是消费亲情?导演赵林山曾因“用刚出生10天的女儿演剖腹取婴戏份”引发争议。尽管妻子含泪支持,但网友并不买账:“让孩子参与这种戏,会不会太残忍?”“731部队的罪行比电影残酷百倍,但用婴儿当道具,到底是揭露历史还是博眼球?”

网友神评:这电影是“历史教育”还是“道德绑架”?

面对差评,部分观众认为:“能上映就是胜利,至少让更多人知道731是怎么回事。”但更多人反驳:“历史不是挡箭牌!拍得烂就是烂,别拿‘敏感题材’绑架观众。”更有影评人犀利点评:“吴京说得对,票房高不代表水平高。现在观众审美提高了,再拿以前的东西糊弄人,只会自取其辱。”

终极拷问:你会为“爱国情怀”买单,还是等流媒体上线再吐槽?
目前,《731》的票房仍在攀升,但口碑已成其最大隐患。有网友预测:“如果首周豆瓣评分跌破6分,总票房可能断崖式下跌至10亿以下。”也有人认为:“国庆档前无强片竞争,长尾效应或许能救它一命。”

网友辣评

“建议改名叫《731:密室逃脱之汉奸逆袭》!”“姜武减重15公斤演农民,结果演成了‘抗日版007’。”“导演用女儿拍戏,我哭了;但看到电影质量,我更恨自己哭得太早。”

你会走进影院支持《731》吗?
评论区聊聊:你觉得这部电影是“铭记历史”还是“消费伤痛”?或者,你知道哪些731部队的真实细节?

来源:八卦诗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