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争议的10部战争电影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0 21:21 2

摘要:无论刻画准确与否,对于那些想要重温历史事件的影迷来说,战争电影一直都是绝佳的消遣方式。即便并非基于真实故事创作,只要能够引人入胜、如实描绘那些卷入暴力冲突中的人的遭遇,也能获得观众的喜爱。

无论刻画准确与否,对于那些想要重温历史事件的影迷来说,战争电影一直都是绝佳的消遣方式。即便并非基于真实故事创作,只要能够引人入胜、如实描绘那些卷入暴力冲突中的人的遭遇,也能获得观众的喜爱。

话虽如此,战争电影也往往会引发争议。争议甚至超出了电影中所展现的内容,涉及到了影片实际的制作方式及幕后的相关问题。以下就是史上最具争议的一些战争电影。

10.《自己去看》(1985)

在《自己去看》中,1943年德国人逐渐占领白俄罗斯后,一个名叫弗廖拉的小男孩加入了苏联抵抗组织,目睹了战争的种种恐怖。

通过他的视角,观众得以看到战争的残酷现实以及其对人类造成的毁灭性影响。该片因对暴力和苦难的直白刻画而闻名,被视为一部极具感染力的反战作品。

叶列姆・克利莫夫执导的这部反战电影带来了让人难以忘怀的观影体验。凭借震撼的表演和画面呈现,描绘了在战争面前纯真的消逝。

其争议源于它毫不妥协地展现战争以及战争演变成恐怖炼狱的过程。该片当年票房不佳,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如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9.《萤火虫之墓》(1988)

在《萤火虫之墓》中,清太和节子是二战期间美军轰炸日本后的少数幸存者。他们的妈妈去世了,兄妹俩被迫搬去和姨妈一起住,而姨妈很快就对他俩心生厌恶。更糟的是,由于食物匮乏,他们的处境愈发艰难。

《萤火虫之墓》是一部杰出的反战影片,它利用动画的形式让观众误以为会对片中角色手下留情。然而,影片最后却以一个令人心碎的结局收尾,让人不禁黯然落泪。其争议在于故事的结局对孩子们来说相当悲惨。

8.《战争游戏》(1966)

《战争游戏》是一部伪纪录片,展现了在更强大的国家准备进行核战争时英国民众的期待与准备情况。

英国民众为即将到来的袭击做准备,但再多的准备都是徒劳,战争的后果难以想象。影片对核辐射的呈现令人印象深刻,可以说是60年代最令人恐惧的英国电影之一。

尽管相比之下,题材类似、同样讲述核攻击的BBC影片《火线》(1984)更为人所熟知。但是,《战争游戏》采取了一种更贴近现实的手法,摒弃了戏剧性,呈现出了一部旨在写实而非制造惊悚效果的纪实作品。

结果,这部荣获奥斯卡奖(最佳纪录长片奖)的影片颇具争议,片中展示了BBC有史以来最令人不安的一些画面。

7.《美国内战》(2024)

《美国内战》讲述了几位战地摄影师穿越反乌托邦式美国的冒险经历。极具争议的美国总统企图永远留任,记者们要在叛军接管华盛顿之前前去采访他。这场公路之旅变成了一场揭露美国社会分裂扭曲现实的历程。

亚历克斯・加兰2024年的这部战争史诗电影是一部颇具争议的影片,人们要么喜欢它,要么讨厌它,不存在中间立场。

许多人批评加兰偏离了初衷——这部本应不涉及政治的影片,最终却被他打造成了一部政治色彩浓厚的作品。社交媒体上,所有人都在发表对这部电影的看法,相关讨论的声量非常非常大。

6.《无境之兽》(2015)

《无境之兽》讲述了阿古的故事,他是一个生活在西非的小男孩,在叛军袭击村庄后与家人失散。最终,阿古无法继续逃亡,被民兵抓获,他们把他变成了一名小战士,随着他被迫杀人,纯真就此破碎。

凯瑞・福永的这部电影改编自乌佐丁玛·伊维拉的同名小说,让人看得十分揪心,根本不让人有喘息的机会。影片在刻画战争、虐待儿童以及军事冲突中其他暴力方面毫不手软,而可悲的是,这些情况在现实中非常常见。

这部影片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它聚焦于一名被迫加入犯罪组织的儿童兵,很少有影片如此真实地展现这一问题。

5.《乌龟也会飞》(2004)

《乌龟也会飞》讲述了一群生活在库尔德难民营里的难民儿童的故事。他们等待着美军降临,入侵伊拉克。

在这片充满暴力的荒芜之地上,有个心灵手巧、聪明伶俐的男孩叫“卫星”,他13岁,会说英语,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女孩。

“卫星” 这个角色带来了扣人心弦的观影体验,会给每一个人都留下情感上的印记。孩子们的表演非常出色,而且这部影片从不会刻意去伪装成别的样子。

影片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对难民营的现实进行了残酷的刻画,可悲的是,这个孩子永远也看不到美好的结局。影片争议之处在于其结局的写实性,最后对美国入侵的相关现实有所影射。

4.《被涂污的鸟》(2019)

《被涂污的鸟》讲述了一个男孩在二战期间辗转于饱受战争蹂躏的欧洲的故事。姨妈去世后,约什卡孤身一人,被迫前往一个混乱的国度,那里规则形同虚设,人性的堕落达到了极致。这绝对是现代电影中最阴郁的影片之一。

作为一部捷克、斯洛伐克和乌克兰合拍影片,《被涂污的鸟》充斥着大量暴力画面,以至于在电影节展映时引发了观众的两极分化,甚至有人中途离场。

争议在于男孩在应对战争的恐怖以及源自各方冲突的种种恶行时的遭遇。肠胃不好的观众,观看时需谨慎。

3.《辛德勒的名单》(1993)

《辛德勒的名单》讲述了二战期间随着纳粹德国在欧洲的扩张,战争进入了最残酷、最血腥的阶段。

犹太人被关进集中营,遭受折磨。有一位身为实业家的纳粹分子并不认可纳粹党的种种行径,他尽可能多地招募犹太人到自己的工厂工作,使他们得以逃脱在残忍纳粹军官手中必死的命运。

作为斯皮尔伯格两部标志性二战题材影片之一,《辛德勒的名单》带来了一次令人揪心的观影体验,影片通过精心塑造的反派角色展现出纳粹计划的真实意图,这些反派一心想摧毁犹太囚犯的精神,尽显虚无主义。

该片因写实风格以及斯皮尔伯格采用的游击式拍摄手法而颇具争议。

2.《猎鹿人》(1978)

迈克尔·西米诺执导的《猎鹿人》讲述尼克、史蒂文和迈克在越南战争期间被派往战场。被俘后,三人被迫玩起可怕的俄罗斯轮盘赌游戏。

虽然最终他们逃脱了,但问题是,这段经历给他们留下了无法抹去的情感创伤,三个朋友再也无法恢复如初。

这部影片颇具争议,因为它展现的是战争结束后的持续影响,而非战争期间的情况。许多人也许认为,那些幸存下来的人即便战败也能重新开始。

但影片中紧张激烈的“俄罗斯轮盘赌”场景,尤其是结尾的那场戏,令人震惊地揭示了战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残酷。

1.《意志的胜利》(1935)

《意志的胜利》是一部纳粹宣传影片,于1935年阿道夫·希特勒崛起期间制作而成。当时首席宣传官约瑟夫·戈培尔认为,利用电影足以让欧洲民众相信纳粹的力量和优越性。

作为一部电影,这确实是一项杰出的作品,尽管其中蕴含着令人恐惧和憎恶的价值观。这部影片应放在历史课的背景下来观看。

莱妮·里芬斯塔尔在二战期间将纳粹党塑造为一个崛起的帝国,其精妙的拍摄手法在其他任何宣传作品中都未曾有过。本片之所以备受争议,原因显而易见,因为它支持纳粹德国在欧洲的崛起。

来源:电影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