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731》,应全民观看的历史警钟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0 05:59 2

摘要:这部电影聚焦于 1945 年抗战胜利前夕,侵华日军在哈尔滨平房区以 “给水防疫” 为名,秘密开展惨无人道的细菌战研究,大肆抓捕平民进行活体实验的历史。其上映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一个重要议题随之而来:电影《731》应全民观看吗?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答

#你认为电影《731》应全民观看吗##731为什么不公映##哈尔滨731遗址门外排起的长队令人感动#

9 月 18 日,电影《731》在万众瞩目下上映,首日票房便超 3.4 亿,总票房迅速破 4 亿,排片率超 70%,票房收入占全日票房大盘的 97% 。

这部电影聚焦于 1945 年抗战胜利前夕,侵华日军在哈尔滨平房区以 “给水防疫” 为名,秘密开展惨无人道的细菌战研究,大肆抓捕平民进行活体实验的历史。其上映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一个重要议题随之而来:电影《731》应全民观看吗?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答案是肯定的。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罪行,是人类历史上黑暗至极的一页。他们用活人进行细菌实验、毒气测试、冷冻试验等,手段之残忍、行径之恶劣,远超常人想象。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 3000 多名无辜百姓在 731 部队的魔掌中丧生,而这仅仅是有记录的数字,实际遇难人数可能远不止于此。电影《731》的导演赵林山,为了真实还原这段历史,查阅了超过百万字的文献,包括 731 部队原始实验报告、幸存者口述实录及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等。制作团队还特别邀请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担任顾问,力求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尊重历史事实。

例如,电影中对 “特设监狱” 的呈现,与日本作家森村诚一在纪实作品《恶魔的饱食》中的描述高度吻合。“特设监狱” 作为 731 部队的核心区域,是关押受害者的地方,其内部防卫极其严密。电影里多次展现日军带主人公转移时,蒙住其眼睛并让其原地转圈以破坏方向感的情节,这并非虚构,而是真实反映了当年受害者的遭遇。通过电影的镜头,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那段黑暗历史的残酷,从而更加深刻地铭记历史,避免重蹈覆辙。正如一位观众在观影后所说:“电影用影像抵抗遗忘,不忘曾经民族殇,心中长鸣警钟响!”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电影《731》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对于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一代,了解这段历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灯塔专业版后台的观众画像数据分析,《731》的观众中 20 - 39 岁的青年观众占比高达 72.6%,但青少年观众占比相对较少,仅为 4.0%。这或许与预告片中 “18 岁以下观众请谨慎观看” 的建议有关。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青少年就不需要了解这段历史,相反,家长和学校可以通过引导,让青少年以合适的方式接触和认识这段历史。

在很多学校,已经将观看相关历史影片纳入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体系。通过组织学生观看《731》这样的电影,能够让青少年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侵略者的暴行,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有学校老师表示:“电影没有刻意渲染血腥,但那种克制的真实更显震撼,这段历史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铭记,也非常适合作为教育素材,让孩子们明白和平年代来之不易。” 让全民尤其是青少年观看电影《731》,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负责,能够在全社会形成铭记历史、捍卫和平的良好氛围。

电影《731》在上映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人们对历史和和平的深刻思考。从地域票房分布来看,《731》呈现出均衡且广泛的热度。四线城市排片占比最高,达 73%,二线城市贡献了最多的票房。上海以 293.5 万的票房位列城市票房榜首,北京、成都、广州等城市也紧随其后。这表明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人们都对这部电影给予了高度关注。

许多观众在观影后表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既为侵略者的暴行感到愤怒,又为影片中展现出的国人不屈的反抗精神所感动。这种情感的共鸣,能够凝聚起强大的民族精神。在当下,面对各种挑战,这种民族精神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正如网友所说:“我们追忆历史、回望历史,并非是积累仇恨,而是要铭记伤痛,把爱国之情转化为奋进力量。” 电影《731》让全民观看,能够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奋进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电影《731》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理应全民观看。当然,对于 18 岁以下的青少年,需要家长和学校的正确引导,根据其心理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观看方式和时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电影是一次对历史的深刻回溯,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是凝聚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它提醒着每一个中国人,历史不容遗忘,吾辈当自强,共同捍卫和平。

来源:忍不住写本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