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刚刚经历了一场"灵魂洗礼"。《731》,这部让无数人期待又恐惧的电影,终于上映了。
昨晚11点,当我从电影院走出来的时候,整个人还在发抖。
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刚刚经历了一场"灵魂洗礼"。《731》,这部让无数人期待又恐惧的电影,终于上映了。
125分钟,真的没有一秒钟是轻松的。从开场到结束,每一帧画面都像钢针一样扎在心上。当片尾那3513个名字缓缓滚动时,整个影厅鸦雀无声,只听得见压抑的抽泣声。
李乃文那句台词在寂静中响起:"他们有名字,他们永远在我们的心里。"
那一刻,全场寂静,瞬间泪崩。
首日3亿票房背后:观众用钞票为历史"买单"
数据不会撒谎,观众的选择更不会。
9月18日,《731》的首映日票房,太震撼了,直接破了整整3亿!
这可是工作日啊!平常这个时间,电影院里稀稀拉拉坐不满几个人,但《731》的场次几乎场场爆满。
更震撼的,其实是这背后的数据:
单日排片27.2万场,创造中国影史新纪录
首映日上座率22%,远超同期其他影片
票房的占比高达97%左右,几乎是占整个市场
一天之内快速打破10项电影纪录
有网友调侃:"这哪里是看电影,这是全民历史课啊!"
但这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只要内容过硬,再沉重的题材也能打动人心。那些说"观众不爱看严肃电影"的人,这回被狠狠打脸了。
我身边的王大哥,平时只看喜剧片,这次也买票进了影院。他告诉我:"不是想看,是必须看。这是我们,欠历史的一堂课。"
零片酬出演的"铁三角":用生命在演戏
让人敬佩的是,三位主演,全部零片酬出演这部剧!
姜武、李乃文、王志文,这三个响当当的名字,为了《731》放弃了所有商业考量。
姜武饰演的王永章,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表演。
从一个普通小贩误入魔窟,到亲眼目睹同胞受难,再到最后的绝地反抗。姜武用眼神,就演出了一个人从迷茫到觉醒的全过程。
有一场戏,王永章蜷缩在墙角痛哭,那种绝望和无助,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我旁边一个大老爷们儿,看到这里,直接哭出了声。
李乃文的表演,更是让无数人心碎。
他演的顾博轩,为了寻找到已经怀孕的妻子而惨遭杀害。在生死关头,他把唯一的逃生机会让给了年轻的狱友。
王志文,虽然戏份不多,但每次出场都是亮点。
他饰演的杜存山内心最复杂,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却选择用生命来揭露真相。王志文把这种悲凉演得入木三分。
这三个演员,不是在演戏,是在用生命,为中华历史作证。
真实到让人窒息:4K镜头下的历史真相
很多人担心《731》会不会太血腥,看了才知道——不是血腥,是真实。
导演很聪明,没有用过度的血腥镜头猎奇,而是用细节的真实打动人心。
比如日军刺刀扎进稻草,滴下来的却是鲜血。这种对比,比直接的暴力镜头更有冲击力。
再比如孙茜饰演的林素贤,被推上手术台,惨遭活体解剖。镜头没有直接展现手术过程,而是通过她绝望的眼神和痛苦的表情来表现。
4K画质下,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得让人不忍直视:
冻伤后发黑的皮肤
毒气实验痛苦挣扎的表情
被编号化的受害者,连名字都被剥夺
我听到身后一个年轻女孩对朋友说:"以前只在教科书上看过这段历史,今天才知道什么叫痛彻心扉。"
日本方面施压23次都没能阻止:这部电影为何必须上映?
据可靠消息,日本外务省曾23次施压,要求改片名、删镜头,甚至禁止海外发行。但制作团队咬死一句话:"《731》,必须上映!"
国内其实也有阻力。
7月31日原定档期时,电影遭到大规模恶意举报,被迫下架重制。有人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有人嫌太血腥"不适合孩子看"。
可问题是:为什么有人害怕面对真相?
答案只有一个——怕历史的光芒刺痛了某些人的眼睛。
就像《南京照相馆》一样,越是真实的历史,越容易遭到某些势力的抵制。但正因为如此,这样的电影才更有存在的必要。
导演赵林山说得好:"我们拍的不是电影,而是证据。"
不只是电影,更是一堂全民历史课
走出影院,我也问了身边几个观众感受。
一个中年阿姨握着拳头说:"我要带我儿子再看一遍,这样的历史课,比什么教育都管用。"
一个老大爷颤抖着声音说:"我父亲就是那个年代的人,他生前总说,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今天我替他看了这部电影。"
《731》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部电影的范畴。
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对历史的态度;它是一记警钟,提醒我们勿忘国耻;它更是一份证据,向全世界证明那段不容篡改的历史。
这份"难受"我们必须承受
很多人问我,《731》这么沉重,真的值得去看吗?
我的答案是:必须看!
不是因为它拍得有多好,而是因为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记。
历史的真相不会因为你闭上眼睛就消失。那些受难的同胞,那些被编号的生命,他们需要被记住,被铭记。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125分钟里,用心去记住这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如果这份难受能让我们多记住历史一天,那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
你真的敢直视这段历史吗?这是《731》留给每一个中国人的问题。
答案,就在你是否愿意走进电影院的那一刻。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来源:穿越新闻的旅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