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2年的《莆田进行曲》,是日本电影中的精品!看完有一种放松而又压抑的心态,让人感到它是一部正剧。
1982年的《莆田进行曲》,是日本电影中的精品!看完有一种放松而又压抑的心态,让人感到它是一部正剧。
一直不明白莆田什么意思,但一打开,悠扬轻快的主题曲,印象太深了!这音乐曾经满街飞扬。
深作欣二,《大逃杀》的导演拍的片子,风格好多变。
开场就是巨大的楼梯。为后边最著名的滚楼梯准备的。
其实男主是安次——滚楼梯的这位。其貌不扬,酷似王宝强,由他,常令我想起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外丑内美的典型角色。
他是龙套。阿寅的跟班,也是他的崇拜者。
他崇拜阿寅能到什么程度呢?
能到舔脚跟的程度。
开场没多久,阿寅就把搞大肚子的女友小夏丢给了他。
称:你继续和小夏好吧……
这太让人瞠目结舌了。
没想到,安次居然像狗那样听话。小夏呢,温顺地转过脸去,居然也不吭一声。
得到了满意的答复,阿寅要和小夏来个最后告别,居然当着安次的面,热火朝天地搞了小夏一次……
这就不是渣男的典范那么简单了,简直是极品。
前半个小时就这么用夸张喜剧的方式,让人搞不清楚叙事重点——真是不习惯啊,几乎是忍耐着看故事。
阿寅自己去勾搭富家女(甚至让大肚子的小夏帮自己去做说客),正常人真看不懂——为什么小夏非得生下他的孩子,安次非得为他冒死去摔楼梯。
男人都要跟别人结婚了,只穿了内衣的小夏还要在男人家里跪着把地擦完——真令人感慨!
小夏擦地时婉转伤感的提琴,仿佛一下回到了老港片时代,亲切感倍增。
小夏擦完地直接就来到安次家里——影片基调也从闹剧陡然逆转为温情剧。
她跟着安次一同回乡,火车快到站了,全村的人拉横幅,涌来欢迎,满满的爱的时刻。
这个时候,我忘记了形式的不适感,被内容牢牢吸引,这种大型迎亲阵列的场景,丰富了影像空间。
如果暂时把这部电影分为"电影"和"现实"两部分。我们会发现,这里面"现实"的那部分,也非常的电影化。
日本人好像对做接盘侠一点都不在意!
从朋友到妈妈,似乎都不在意。人物和表演还是继续类似舞台剧的夸张,但配上音乐及剧情后,却又显得合理。
松阪庆子,小夏的扮演者,美貌活力,气质真的是很好,时而端庄大方,时而妩媚性感,时而清纯可爱。难怪被称为日本第一美女。
只要她出场,戏剧冲突就会明显加强。
阿寅突然又想重归于好了。
在他眼里,小夏完全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人。物化女性确实是他的一大缺陷。
和安次相比之下,阿寅的自私与神经质令人厌恶,实在不配拥有幸福。
小夏台词:
“这是我怀胎八月才明白的,对一个女人来说,有个能一直陪伴身边的人比什么都重要,而你一直不在……
(拒绝所爱的人的求婚)是会后悔,但是,还是再见吧……”
女友就这么结婚了,新郎不是他。
布景棚内,小夏的真实婚礼,场景的调度和剪辑都很不错。
渣男配美女,八十年代,是日本的黄金时期。安次接盘了美到令人窒息的小夏而品味人间值得。
阿寅躲了起来。
等安次找到他,一眼望去,还以为是阿寅真上吊了。
这个安排挺有意义——使得观众在憎恶之余,又对他的悲剧性有所体悟。风间杜夫的表演又赋予这一角色复杂的魅力。
阿寅对安次讲述如何咸鱼翻身,还挥剑表演——俩男人从头到尾像打了鸡血一样。
安次真正喜欢的人是阿寅吧?
——为成全阿寅的事业,居然表示可以冒死滚楼梯。
这种近乎病态的忠诚,既让人心酸,又透露出小人物在权力结构中的无奈。
这一时刻,也让人不能不去深刻理解安次和阿寅那种说不出来的基情!
安次已经准备为了阿寅去经历九死一生。小夏还一无所知,还在家里等着他。
虽然很难认同三个人间非常奇葩的情感关系,但影片中对于怀孕的小夏和龙套演员安次的刻画还是相当成功和感人。
从安次答应滚楼梯,剧情的后半段就显得现实多了,尤其是平田满与松坂庆子,两人在房子里争吵——平田满歇斯底里的乱打乱闹,发泄着他一直以来的不满与委屈,演技燃爆!
这场家庭吵架戏拍得很厉害。
安次在最后二十分钟的爆发和释放是个大胆的剧作尝试,这使人物显得更加立体和有血有肉。
从安次发癫“家暴”开始,我就完全笑不出来了。
相对于龙套演员的悲情,感觉女主才是真的悲情:
“我对不起你呀,可我还是想生下来,我是个女人哪……”
龙套的没得选,只是女性的没得选的一个缩影吧?
前面若不夸张打闹,后面则不能如此煽情。看完发现确乎是个好剧本。
安次决心赴死般地去了。
这时公司所有大佬都到场了,是担心他会死,还是都来看看他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这是一部喜剧,但是把一直跑龙套的小人物的心酸用喜剧形式展示的颖颖入胜。
当他终于被剧组像明星一样对待,安次开始在片场找茬——嫌台阶有钉子,嫌不干净,还要吸烟,还要喝咖啡。
短暂的虚荣与释放,又让角色瞬间鲜活起来。
同时暴露小人物的复杂心态:报恩与羡妒为表,自证以求尊重居中,惶恐卑微的哀伤为里。
直到阿寅一拳把找茬的安次打倒,安次才瞬间兴奋起来。
这不是找虐嘛。关键别人是舔女的,他是舔男的啊!
滚楼梯这段戏看得异常热血,人需要癫狂的时刻!
舞台剧风格的表演、稍有狗血的剧情和煽情的配乐,都与全片风格和谐地融于一体,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
其实还是一个小人物奋斗的故事,以及对友情和爱情的坚守与追求,就这一点来说,确实看到不少周星驰无厘头喜剧的雏形。
惨烈!以宁死不退的挣扎前行,感动所有人!
跑龙套的就算拼上性命也无法摆脱后背上刻着的卑贱和孤独。但,须做一生拼,尽君今日欢。深作欣二在癫狂与深沉的哀伤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场外赶来的小夏见到安次滚下来,大受刺激,自己也倒在了影棚门口。
一部疯狂的电影,不过也很有感情。
电影平行剪辑了赴死和生子两条线。
安次抱着刚出生的孩子,在小夏面前承诺:从此以后,三个人一块过……
此刻,他既是明星的替身,也是感情的替身。
最后,在温馨和甜蜜之中,突然摄影棚被拆开,仿佛大幕拉开,众人齐声欢呼,令观众猝不及防,既感动又好笑。
这形式真绝了。
导演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们:"现实"其实也是他正在拍摄的一部电影!结尾可看作是舞台式谢幕,也可看作是在电影里拍了部拍电影的电影。
以一场高潮段落完成对全体电影人的致敬——现在看的时候,仍然感觉实在新鲜。
前半段浮夸式的表演和接连崩塌的人设似乎都可以被原谅了,对于"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自嘲式点题,也使整部电影的格调轻松戏谑起来。
艺术不是每个人都欣赏的了的。一部优秀的电影中,形式的存在既是为了表现内容,同时也是内容的一部分。这部电影很好的印证了这个观点。生活就是又哭又笑又绝望的呀。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角色!来源:光影下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