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实话,第一次看《轻于鸿毛》预告片时,我差点以为片方拿错了素材,宋佳饰演的李鱼蹲在海边啃包子,旁边沈飞鸿举着喇叭喊"找你老公尸体不如先吃饭",这哪是丧夫戏,分明是公路喜剧现场。
说实话,第一次看《轻于鸿毛》预告片时,我差点以为片方拿错了素材,宋佳饰演的李鱼蹲在海边啃包子,旁边沈飞鸿举着喇叭喊"找你老公尸体不如先吃饭",这哪是丧夫戏,分明是公路喜剧现场。
但想想宋佳前两年的戏,《祝你幸福!》里她抱着骨灰盒在雨里狂奔,《好东西》里穿得花里胡哨跟前夫互怼,你会发现这姐们儿走的路越来越野。
尤其这部新片,同样是丧子丧夫的戏码,李鱼没像《祝你幸福!》里的白惠那样歇斯底里,反而天天跟沈飞鸿为了养老院的鸡吵架,顺便翻出老公钟实的"黑历史",这人居然偷偷给前妻买过螃蟹,死因还跟海边失踪的儿子有关。
有意思的是,钟实在电影里全程没露脸,只有个剪影晃来晃去。
放以前的电影,这种角色早被塑造成渣男或悲情英雄了,但《轻于鸿毛》偏不,他成了个"工具人",让两个女人一边互掐一边组队找真相,活像现实里那些被闺蜜吐槽的前男友,只是这次吐槽升级成了"挖坟式考古"。
看惯了电影里死亡场景的煽情套路,《轻于鸿毛》的处理简直反套路到离谱。
按传统逻辑,钟实坠海怎么也得配个慢镜头加悲伤BGM吧?结果导演周铨直接切到李鱼在养老院给老人喂饭,转头沈飞鸿开着黄色小车来砸场子,开口就是"这破院子该归我"。
更绝的是李海琴的线,钟实他妈注销身份证给自己立空坟,理由是"土葬比火葬有排面"。
这操作放现实里得被骂封建吧?但电影里她躺在墓碑上啃西瓜,跟李鱼沈飞鸿说"我死了你们别哭,记得带包瓜子上坟",硬生生把沉重的死亡话题聊成了"老年叛逆指南"。
这里面藏着个巧思:传统电影总把死亡拍成"泰山",非得出个大道理才行,但《轻于鸿毛》偏要当"鸿毛",钟实的死因到最后都没完全说清,李海琴的身份之谜也没彻底解开,可观众看着看着就笑了:哎,生活不就这德行吗?哪有那么多非黑即白,活着的时候把养老院的鸡喂好,比纠结谁对谁错实在多了。
要说这电影最戳我的点,还得是李鱼和沈飞鸿的关系。
放以前的剧里,前妻和现任不得斗个你死我活?但这部片里,俩人为了抢院子从互扔拖鞋到一起开车找证据,路上沈飞鸿晕车吐了李鱼一身,李鱼没骂街反而掏出纸巾说"早知道给你备塑料袋了"。
这种转变不是突然的,当她们在李海琴的空墓前坐下,沈飞鸿突然说"钟实以前总说我像飞鸟,可飞鸟也得找棵树歇歇",李鱼接话"我本名叫李榆,就是榆树的榆"。
那一刻突然懂了,导演用"飞鸟和树"代替了"飞鸟和鱼"的捕食关系,女人之间哪来那么多天生对立,不过是被生活逼得忘了可以互相借力。
最妙的是养老院那场戏,老人们一起往墙上泼彩色油漆,李鱼和沈飞鸿举着刷子追着跑,阳光照在漆渍上像打翻了调色盘。
这画面没讲大道理,却比任何说教都明白:与其纠结死亡的重量,不如把活着的日子涂成彩色,毕竟能一起刷墙的交情,比泰山鸿毛的争论实在多了。
来源:影之时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