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上映,需要提前注意3个细节!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8 23:51 1

摘要:大阅兵刚结束,全民的民族情绪尚未平复,这部电影瞬间点燃了另一把火。它历经举报、改档、撤档等重重风波,最终选择在9月1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公映,意义非凡。

白牧之 | 经济观察员

9月18日,《731》终于上映了。

大阅兵刚结束,全民的民族情绪尚未平复,这部电影瞬间点燃了另一把火。它历经举报、改档、撤档等重重风波,最终选择在9月1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公映,意义非凡。

截至目前,该片预售已突破2460万,猫眼和淘票票“想看”人数累计近700万,可谓未映先爆。

然而要提醒大家,这部影片并不适合所有观众。它几乎真实还原了历史上日军731部队的残忍实验,许多镜头堪称“生理性不适”。

在走进影院前,有三大历史细节你必须有所了解。这不仅有助于理解电影,更是对历史的尊重。

01 活体实验,真实历史比镜头更残忍。

电影中有一个令人脊背发凉的场景:

一名日本军官在歌舞伎町搂着艺伎,笑着讲述他的“实验趣事”。

他曾将受害者的胃切除,把食管和直肠直接连接,眼睁睁看着受害者无法吸收营养,最终活活饿死。

这并非编剧虚构,而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

根据731部队退役人员的证词,此类实验通常在不施麻醉的情况下进行。

受害者被强行手术,之后日军会提供食物,观察其无法吸收、直接排出的全过程,直至生命耗尽。

但这仅仅是731部队众多活体实验的冰山一角。

同样被电影还原的还有“活取心脏”。预告片中,一名日本军医手捧仍在跳动的心脏,面露兴奋之色。

历史上,日本作家森村诚一曾在采访中记录下这一细节:

731部队成员活体解剖中国儿童,将取出的心脏放入福尔马林时,它仍在收缩。心脏跳动的次数,还会被作为数据记录在案。

这些镜头,影院呈现的或许只有十之一二。

真实的历史,比电影所能展现的还要黑暗十倍。

02 母婴与冻伤实验,触及人性的底线。

如果说成年人的受害场景已令人难以忍受,那么电影中对母婴实验的还原,则触碰了人性的最底线。

预告片中有一个极具冲击的画面:一名日本医生手捧浑身是血的新生婴儿,如同欣赏艺术品,而旁边的孕妇已成为冰冷的实验品。

历史上,731部队对母婴群体实施了诸多惨无人道的实验。

据战后审讯材料显示,日军曾对孕妇注射鼠疫、炭疽等病毒,观察胎儿的感染情况;

甚至将母婴一同关进毒气室,或实施所谓的“母爱实验”,将母亲与婴儿置于高温密室,观察母亲如何保护孩子直至双双死亡。

此外,“冻伤实验”也是本片还原的重点。

影片中展示了受害者被强行暴露在极寒环境中,四肢冻僵坏死,皮肤如碎瓷脱落。

而这些,皆源自真实历史。

731部队将受害者置于零下三四十度的户外,定时泼水加速冻结,之后用木棍敲击肢体直至折断,甚至尝试用热水、火焰强行解冻,以模拟战场环境并寻找治疗方法。

这些实验的背后,是数以千计的无辜生命沦为冰冷数据。

影院中,这些场景将以高度写实的方式呈现,请务必做好心理准备。

03 电影的另一个争议,女性军官与历史真实性。

影片中一个屡次出现的角色,一位佩戴少佐军衔的日本女军官。

在预告片中,她多次出现在关键场景:用军刀杀人、对孩童做出“抹脖子”手势、在监狱中挑选实验对象……

然而问题在于,历史上,731部队并不存在女性高级军官。

根据现有史料,日军部队中的女性通常只担任护士、文职或后勤职务,不授予军衔,不参与核心实验。因此,这个角色很可能是艺术虚构。

不少人猜测,她的原型或是史料中记载的“高桥加代”。一名曾参与活体解剖的助理军医。但即便如此,其形象和职权也被大幅戏剧化。

这也引出另一种担忧。电影会否借助这一角色,模糊甚至美化部分日军的形象?

尽管导演或许只是希望增强戏剧张力,但这段历史太过沉重,任何虚构都需格外谨慎。

观众也应理性看待这一角色,明确其并非真实历史的组成部分。

“731”不是一段遥远的历史,它是一种警示,一个民族绝不能忘却的伤痛。

选择在9月18日上映,片方的用意非常明确:勿忘国耻,铭记历史

尽管电影或许存在争议与改编,但它所揭示的罪恶真实存在。每一个细节背后,都是无数同胞的血与命。

因此,当我们决定走进影院时,请带着肃穆的心情和清醒的认知。它不提供娱乐,只提供记忆。

愿逝者安息,生者清醒。

历史,不容重来。

来源:影之青春续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