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部由挪威摄影师莫妮卡·斯特伦达尔拍摄的影片,没有宏大的叙事结构,也不依赖煽情的背景音乐。
最近,一部名为《美国廉价旅馆》的纪录片在奥斯陆独立电影节上映。
这部由挪威摄影师莫妮卡·斯特伦达尔拍摄的影片,没有宏大的叙事结构,也不依赖煽情的背景音乐。
它以一个美国男孩米卡尔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呈现出3400万美国贫困人口中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常。
镜头里没有刻意营造苦难感,却让人难以忽视背后那道深深的社会裂缝。
米卡尔出生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的一家廉价旅馆,他没有自己的房间,只能睡在沙发上,家里没有厨房,只能在浴室里清洗碗盘。
他的“童年”没有固定的墙壁和天花板,是用帘子隔开的角落、父母的争吵和一只叫Smokey的猫。
影片记录了米卡尔从12 岁到15 岁这段成长历程,纪录片中,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想要一个自己的房间。”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这是很平常的愿望,但对米卡尔而言,这个愿望似乎遥不可及。
影片开头引用了官方数据:美国有约3400万人处于贫困状态,贫困率达到11.5%。
其中,许多低收入家庭由于无法负担稳定住房,只能长期居住在廉价旅馆或汽车旅馆中,约有750万儿童生活在父母至少有一方存在酒精滥用障碍的家庭中。
米卡尔的家庭正是这组数据中的一个实例。
也许有人会质疑,把一个孩子的生活放进镜头里,会不会是一种“消费贫困”?
莫妮卡从2005年开始接触廉价旅馆住户的生活,那年她还是一名学生,为节省开支住进了纽约一家廉价旅馆。
在那里,她开始记录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们。
她没有立即拿起相机,而是先花时间与他们相处、建立信任,逐渐建立起拍摄关系。
2017年,她第一次见到了米卡尔。
起初,她只为他拍了一张肖像照,但在后来的交流中,她发现米卡尔不仅能清晰地描述自己的处境,还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理解父母的问题。
这种思维方式,让莫妮卡认为他的故事值得被拍摄。
拍摄过程中,米卡尔和家人拥有自主权,他们可以要求暂停拍摄、不戴麦克风,甚至对剪辑提出意见。
影片中,米卡尔母亲托尼亚多次承诺带他去买一双新鞋,但每次都因为父亲杰森的酗酒失约告终。
镜头记录下米卡尔脸上的冷漠与失望,这是一个孩子对家庭模式早已形成的心理防卫。
美国住房制度的问题也是影片的重点,近年来,投资者大量购买公寓楼和单户出租社区,租金收益反哺富人阶层。
这使得中低收入者逐渐被挤出常规住房市场,只能转向廉价旅馆,可这些旅馆原本不具备长期居住功能。
2023年,米卡尔母亲托尼亚去世。
他第一时间联系了莫妮卡,邀请她拍摄母亲的葬礼。
他和父亲杰森认为,这是这部纪录片不可缺失的一章。
电影中,米卡尔的年龄跨度是从12岁到15岁,莫妮卡决定等到米卡尔 18 岁成年后,由他本人决定是否公开影片。
如今,米卡尔已经完成高中学业,正在为更稳定的生活努力。
莫妮卡也没有止步于拍摄,她为米卡尔和杰森安排了心理咨询,也在教育和就职方面提供帮助,还尝试在他们所处的社区中构建支持网络。
莫妮卡·斯特伦达尔
这部纪录片的意义,也许就在这里。
《美国廉价旅馆》不是一部“教人向上”的影片,也不提供解决方案,它只是把镜头对准了一个被长期忽视的社会群体。
米卡尔是被看见的那一个。
来源:晓婷医生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