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影《731》的人都会对石井四郎恨得牙痒痒的,想不到演员是

快播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9 11:34 2

摘要:扮演这名角色的人是日本演员平田康之,他每次饰演日军时,一些观众就气不打一处来,可事实上,他的身份和初衷却令人重新审视什么叫演员的极致敬业。

宁做真小人,莫做伪君子。

很多人看过《731》后都对石井四郎这个角色恨得直咬牙,这份厌恶很真实也很直接。

但要是不知道演员的故事,可能还真会误把戏里的“坏蛋”当成现实里的坏人。

扮演这名角色的人是日本演员平田康之,他每次饰演日军时,一些观众就气不打一处来,可事实上,他的身份和初衷却令人重新审视什么叫演员的极致敬业。

这并不是一部普通的反派出场电影。不少人不知道,平田康之的父亲曾亲历战争,晚景凄凉,心头忏悔未曾散去。

老人用了生命的最后几年,一遍遍向平田康之提及往事——没有血泪夸张,而是平静地认可战争带来的痛苦。

家族的记忆像一盏老灯,照亮了平田康之的决定。他不是迫于生计拍戏,也不是为了名气,而是决心“赎罪”,让后人不要忘记历史这堂深刻的课。

这个决定,把他推上异国片场,更把他变成日本国内被骂的“钉子户”。

如果说平田康之在中国已成为“鬼子钉子户”,那么在日本,他已经好多年不敢轻易回家了。

拍摄这类敏感题材时,被冠以“卖国贼”的罪名让他寸步难行。

社交媒体上的指责如潮水不断,就是这样,他依然一次又一次,在银幕上演绎那些年代里的黑暗。

平田康之用自己的才华,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展示出来——不是脸谱化,而是让观众和自己一起去思考:

恶来自哪里,善能否拯救受伤记忆。“我不是为了自己而演,而是替父亲赎罪”。

他在采访时坦言,这个角色不仅仅意味着表演,更意味着通过影视为真实历史发声。

2023年春,《731》在中国上映,平田康之再次扮演石井四郎。

電影贴近史实,剧情残酷,有观众调侃:这个演员是真正的“反派钉子户”,永远在战场上扮演最让人讨厌的那个。

但他却多年坚持,不避讳争议,他不为洗白谁,也不想美化战争,反而用这种方式“敲打”每一个在当前仍有偏见与戾气的人。

在一场访谈里,平田康之一句“我要把真实的历史告诉观众”,掷地有声。他清楚,这种角色意味着长期扛着职责,可他自觉是一种职责。

比起淡化历史,人们更需要警醒麻木和遗忘。

平田康之身上,其实藏着一种极稀缺的职业精神。他并非只为了某一方观众而表演,更不是为了迎合“爱国”情绪选角色。

用比喻来说,他像站在国际舞台上的“搬运工”,将沉甸甸的历史贡献出来,让不同国家的观众站在同一起跑线正视过去。

他的行为也许不能一夜改变什么,但若干年后回头看,这种“赎罪”与承担,会成为中日关系的一颗齿轮,虽然不起眼,却不可或缺。

有人质疑,这样的演员是否太过执念?其实,历史就是需要这样“难啃”的骨头。

在中国拍摄、饰演“鬼子”,面对骂声却不退缩,这背后是对历史真像 的主动追赶。平田康之选择用影像把父辈的忏悔延续下去。

一句“把历史告诉观众”,听着简单,做起来却难如登天。

娱乐圈从不缺噱头,但像他这样把演艺和血脉、责任交织一起的,无疑为行业添上一道罕见的底色。

平田康之的故事提醒观众,单凭情绪无法真正理解历史。

如果一位日本演员敢于反复挑战本国最敏感角色,不断用作品引发观众反思,那么,每一条对他的谩骂或赞誉,其实都在推动大家去厘清“历史的 真像”。

或许,这才是电影的职责——让我们不断追问,不断挖掘,然后在光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来源:战地兵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