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栖居乡村,能看到电影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不亚于过年。乡电影放映员会挨村放映,而且比较贴心,一般来说不会重复。只要一村放映电影,消息会立即传播开来,如春风送暖,邻近山乡村村皆知。于是,一到晚上,空闲的人们便从四面八方赶去,平素幽静似世外桃源的山村如通衢大邑,
文:宣波
以前栖居乡村,能看到电影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不亚于过年。乡电影放映员会挨村放映,而且比较贴心,一般来说不会重复。只要一村放映电影,消息会立即传播开来,如春风送暖,邻近山乡村村皆知。于是,一到晚上,空闲的人们便从四面八方赶去,平素幽静似世外桃源的山村如通衢大邑,顿时热闹起来。
如果我们村放电影,消息一传到村里,就如一块巨石落进池塘,盛开一朵硕大的浪花,长到天空,波浪迅速涌向四岸。不久,全村人都知道了,特别是孩子们,欢欣雀跃,奔走相告,并扛着长凳子、圈椅等坐具,放在宽敞的道地上,占好了座位。暮色四合,天开始暗下来,村民们陆陆续续从家里走出来,找到自己家的座位,等待电影开始。从邻村赶来的人们也到了,他们要么步行,要么骑自行车。这时小贩也闻风赶来,卖瓜子、花生等零食。夏天有棒冰,秋天有菱角和蜜枸,冬天有甘蔗。
有几场电影,深深镌刻在记忆中。
风传王家宅有电影,我们台门里的孩子们立即兴奋起来,聚在一起撺掇,约定晚上一起去看电影。大人们忙于耕作,回家迟,等到吃过晚饭,天色已开始昏暗,但清光满天,无妨赶路。等我们兴致勃勃赶到王家宅,天色全然昏暗,村子里一点动静都没有,路上的行人不见踪影,非常诧异。我们站在桥上,议论纷纷,已经揣测到今夜无电影。我们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心不死,一直走到放映电影的戏台前,空无一人,寂静无声。我们才确确实实知悉被谣言诓骗,满怀怅惘,只得灰溜溜往回走。
这时,月亮升起来了,是一轮满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光如清泉,“飞流直下三千尺”,从空中流淌下来,凉凉的,周围万物沐浴在清亮亮的月光之中,又似隔着一层透薄的鲛绡。人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看得见彼此,但看不清彼此,新奇而又神秘。群山纠错,如一只只巨兽相拥而眠。远处的森林黑乎乎的,近处的庄稼也只能看见轮廓。有一段路,沿河而行。我们顺流而下。月光落在河面上,溅起一片烂银。静影沉璧,温润晶莹,皎皎可爱。山风吹来,在河面上疾走,河面被山风的脚步踩碎,忍不住动荡起来,波光粼粼,银白色的月光也晃动起来,返照着周围的一切。溪水或静止,或流动,时有水声传来,或鸣溅溅,或发哗哗,或作叮咚。虫声呢喃,蛙声嘎嘎,大自然献上了一首雄伟的交响乐。我们似乎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剧院里,月亮、水面为灯,山溪、昆虫、青蛙组成了一支乐队,演奏着最自然的乐曲。我们沐浴着灯光,谛听着天籁之声,感觉不枉此行!我们有时说笑几声,更多的时间钳口不语,沉浸在美妙的感觉中,似乎连走路都不费力气,脚步轻快,如仙人御风而行。空赶一场电影的失望和惆怅渐渐散去,心中充满了月下行走的快乐和新奇!
又去王家宅看电影。这回是跟村里一些家里有自行车的伙伴,都是男孩。这回消息是真的。
天色刚暗下来,但还有微光,我们骑着自行车逆坡到了王家宅。平时往王家宅,是坡度较小的上坡路,骑自行车腿有点酸;但不知为什么,今晚在清亮的微光里骑车却无比轻快,毫不费力,而且很兴奋。电影看完散场,人们四散回家,我们也离开了。刚散场时,人们陆陆续续到家,到处是灯光。等离开王家宅,灯光越来越远,越来越暗。此时我们才发现,今晚根本没有月光或星光。大概满天都是厚厚的阴云,把月亮和星子完全屏蔽了。我们小心翼翼骑着车,凭着一丝丝光亮和对路途的熟悉,勉勉强强还能骑行,但还是提心吊胆,怕撞上土坡、坎头,更怕冲下道路,翻入路下田地或河流里。
转过一个弯,便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再也不敢骑了,不得不下车推行,摸黑赶路。大家互相提醒,保持沟通。人与人之间只能听见声音,看不到人影。有一个人在最前面开路,其余依次而行,用声音指示方向。大家高度紧张,丝毫不敢大意。这时,前面出现了几只萤火虫,在黑夜中翩翩地飞,荧光一闪一闪,如飞机上的指示灯。依仗微弱的荧光,我们判断萤火虫就在前方路上。这黑暗中微弱的光,如暴风雨之夜茫茫大海中的灯塔,让我们拥有了前进的方向。那萤火虫见我们靠近,便往前飞,始终在路前方,如通人性。于是我们跟着萤火虫前行。稍稍过了一段时间,渐渐接近我们的村庄。此时,村庄已经沉睡,望过去,只有疏疏落落的几点灯光亮着,像瞌睡人的眼,微微红着。村口也有一盏点着,稍微明亮些。前面有了灯光,我们从脚下隐隐约约能分辨出道路的大致轮廓,越接近,越清晰。后来我们重又骑上自行车,顺利回到了家中。
有一年我在卓溪初中读书。晚自修下课,回到寝室,瞥见几个同学聚在一起窃窃私语,正兴奋地议论着。我好奇地走过去打听,才知晓姚下村今晚有电影。姚上姚下的同学特别激动,商量着想去看电影。我也想去,于是五六个同学鱼贯而出,抢过寝室前的水井,穿过操场,翻过围墙,坠到墙外小路上,一溜烟奔到小溪边,越过小石桥,疾步登上黄泥路小土坡,朝姚下村窜去。
月色朦胧,如白色的轻纱,笼罩着山丘、田野、河流、池塘……四下一片寂静,悄无人声。偶有秋虫呢喃,清晰可辨。远处苍山如黛,连绵交错,草木深郁,灯火隐显,村落依稀可见;近处庄稼遍野,高高低低,茂盛碧绿,密不透风。空气里酝酿着稻子、豆菽、番薯及各种野草的清香。我们走上山路,翻山越岭,顺着阡陌穿过田野,踏上村路,来到姚下村。
不想在黑压压的人群中,借着银幕的光亮,发现了本村的一些人。我们微笑着,互相点头致意,继续看电影,但内心惊喜万分,大有他乡遇故知之感。看完电影,我们不敢停留,急匆匆原路返回。来到学校,整个校园都在沉睡之中,平静均匀地呼吸着,梦幻一般。门前几株遮天蔽日年逾百年的香樟也静静地睡着了,露水从它们的发丝上滴下来,落入红尘,也落入河水中。校园被朦胧而清凉的月光笼罩,如琼楼玉宇。我们依旧翻墙而进,钻进寝室,掀开被子,倒头便睡。
那是我今生唯一一次去姚下村,而且是夜晚前往。故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去姚下村的路,姚下村至今是一个朦胧而美丽的谜。
童年时好几次去邻村看电影,现在回忆起来,已经记不起电影的内容和片名,可以说全然忘却。但那一次次看电影之旅,如锲入心中,让人终身难忘。
【作者简介】宣波,浙江诸暨人,中学高级教师。自幼好读书,颇能文,时有文章刊发。主创散文、诗歌、小说。仰慕先贤王冕、杨维桢、陈洪绶诸侪,杏坛耕耘之余,观书不辍,雅咏无绝。闲暇则学袁宏道、张岱之辈,行吟山川。著有散文集《散不去的烟火》,诗集《雪莲花》,小说集《月冷千山》。
【觉得有共鸣的话,点个爱心,让同频的人看到】
【投稿指南】亲爱的文友们,如果你怀揣着对乡土的眷恋、乡情的炽热、乡愁的感怀,创作了相关原创佳作,欢迎向本号投稿!我们专注于收录饱含乡土韵味、触动心灵的优质稿件。
邮箱:609618366@qq.com。温馨提示:随稿件附上您的作者简介,若能搭配契合主题的精美图片则更佳,这将使您的作品更具感染力。特别强调:稿件务必为原创首发,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等行为均不符合要求。稿费细则:自即日起,每篇稿件所获赞赏金额的 80% 将作为稿费回馈作者,以酬谢您的创作心血;剩余 20% 用于文学社平台的日常运营与维护,确保能持续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文学交流空间。需注意,若单篇赞赏金额在 10 元以下,暂不发放稿费,稿费结算于每月月底统一进行。
为了让您能第一时间了解更多精彩内容、与同好交流切磋,,中文名 “乡土文学公众号”。即刻拿起手机,搜索关注,开启这场文学之旅吧!本文部分配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来源:亿聪起名乡土文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