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万想看!说《731》烂的人,为啥拿不出票根?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00:55 1

摘要:为啥大家对《731》这么严?因为1988年的《黑太阳731》太狠。当年拍的时候,导演用了大量真实史料,连道具都是按731遗址1:1做的,尺度大到至今没正式公映——观众心里早装了个“标杆”:这题材,容不得半点敷衍。

电影《731》刚上映,预售破亿加450万想看,想低调都难。

毕竟这题材太戳人,观众等着看“历史该有的样子”,看完的人却分成两派。

有人走出电影院说,全程没人敢说话,连爆米花桶都攥得死紧,散场时灯亮了,好多人低头擦眼睛,不是不害怕,是怕一说话就哭出来。

另一拨人在网上骂,说导演把731拍成了越狱片,血腥和残酷都没拍出来,这钱不如买两杯奶茶,喝着还甜。

为啥大家对《731》这么严?因为1988年的《黑太阳731》太狠。当年拍的时候,导演用了大量真实史料,连道具都是按731遗址1:1做的,尺度大到至今没正式公映——观众心里早装了个“标杆”:这题材,容不得半点敷衍。

再看导演赵林山,之前拍的《铜雀台》《大明宫》,要么票房扑街,要么口碑一般,网友从定档就捏着汗:“他连古装片都拍不好,能扛住这么重的题材?”

还有观众说,《731》里的实验场景太少,比如“冻伤实验”“活体解剖”都没详细拍,可真看过的人反驳:“不是只有血腥才能让人记住。受害者藏在床底听同伴惨叫的眼神,比断手断脚更扎心——那种‘想活却活不了’的绝望,才是731最可怕的地方。”

《731》的争议,其实是“历史表达”的分歧。有人想要“直面残酷”,觉得只有鲜血才能唤醒记忆;有人想要“温柔铭记”,认为受害者的反抗更能体现人性的光。但核心都是“不能忘记”——哪怕表达方法不同,只要能让更多人想起“731”这三个数字,就不算输。

可网友的担心也不是没道理:如果连“731实验”的核心都没讲清楚,再美的镜头都是浪费。毕竟这题材不是“文艺片”,是“历史说明书”。观众要的不是“好看的故事”,是“真实的痛”——如果电影连“痛”都没拍出来,再“有深意”都是空话。

有网友说“我花39块看了,确实没拍出那种压抑感”,底下立刻有人回“晒票根啊,没看过就别瞎bb”——骂声里藏着的,是大家对“假评价”的反感。

说到底,《731》的争论,争的不是电影好不好看,是我们要不要“认真对待历史”。那些骂得最凶的人,要是连票根都没有,那他们的“失望”,到底是真的因为电影不好,还是跟风骂两句显“清醒”?毕竟,没进过电影院的人,没资格评判“历史拍得对不对”。

要我说,想去看的人别被骂声吓住,毕竟历史得自己去感受——哪怕电影有缺点,至少它让你坐在电影院里,想起了那些被731害死的人。不想看的人也别乱喷,你没看过就没发言权,别用“爱国”当借口,去骂一部“试图让你记住历史”的电影。历史不是用来骂的,是用来记住的——哪怕记住的方式,不是你想要的那样。

这事你怎么看?

来源:莲乡情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