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上映不到24小时,恶心一幕再次上演,网友:严查祖上三代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05:30 2

摘要:然而上映不到 24 小时,历史的寒意尚未散尽,影院的黑暗里却亮起了刺眼的闪光灯。

文|纯元

编辑|先锋谷影视娱评

从《南京照相馆》到《731》,全民爱国情绪不断高涨。

尤其是《731》在全球上映,终于在观众含泪的期待中揭开面纱。

然而上映不到 24 小时,历史的寒意尚未散尽,影院的黑暗里却亮起了刺眼的闪光灯。

令人恶心的一幕上演,暴风雨般的质疑扑面而来。

有人说“正中小日子下怀”,看看自己当年有多厉害。

更令人齿冷的是,有自己人在社交平台发布“日军装备很酷”的扭曲言论。

翻看差评,《731》情况堪忧......

“以前课本上731部队罪行是一行黑体字,今天才知道,那行字背后是无数个没有名字的人,连骨灰都没留下。”

在《南京照相馆》《东极岛》争相上映抢夺暑期票房大战时,备受瞩目的《731》影片未映先火,却接连被抵制撤档等负面舆论缠绕。

审查三年、最终删减60%镜头的作品,从立项之初就背负着“为亡魂立传”的使命。

经过种种挫折,最终定档9月18日。

相信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个日子有多特殊。

影片以1945年哈尔滨平房区为背景,采用多线叙事,既刻画日军内部权力斗争,也通过老百姓的视角,展现受害者的抗争。

近日,主创团队现身哈尔滨,导演赵林山泣不成声地表示,拍摄这部电影不是为了揭开伤疤,而是铭记并回望历史。

“我们删掉了最残忍的30分钟解剖戏,不是为了妥协,是怕观众承受不住......”

该部影片中,姜武、孙茜、王志文、李乃文等实力派演员零片酬出演。

首映式上的主题更是点名要提——“不能忘,不敢忘,不会忘,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有最受欢迎的主旋律题材电影,也有惊人的明星阵容,更有所有国人都能够共情的历史悲痛。

首映式现场,影厅座无虚席。

全场安静的掉一根针都能听的清,观众的表情很严肃,偶尔会传来抽噎,哭到不能自已。

上映首日,哈尔滨影院出现了感人的一幕:

数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带着自制的白花,在放映厅门口向银幕方向鞠躬,他们中有人的父辈,正是当年731部队撤退时被活体解剖的劳工。

这部旨在揭露反人类罪行的电影正式上映后,得到了不少官媒的力挺。

同时,哈尔滨平房区731罪证陈列馆参观人数激增,许多学校组织学生观影并开展历史教育活动。

电影的彩蛋提醒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防止历史重演。

现实中的荒诞

票房口碑双双丰收,恶心一幕就开始上演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正是那些“未映先黑”的恶意举报了。

“画面太血腥”“会吓坏孩子”“观感不适”“消费苦难”等等,这些占据举报内容主流的理由。

有网友翻出恶意差评,故意宣称“这种题材就是敛财”。

更有甚者,认为导演拿“民族伤痕”来吸引眼球,进行商业炒作。

这种批判声从《南京照相馆》到《东极岛》,一直到《731》上映前吵得最高。

有些营销号为博眼球,将731罪行改编成“猎奇故事”,消解了历史的严肃性。

这种明显的双重标准暴露了争议的本质:

人们究竟是害怕血腥画面,还是害怕面对血淋淋的历史真相?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些差评中混杂着明显的舆论操控痕迹。

换句话说,有小人开始“做局”了。

有技术人员分析,网络间瞬间涌现超180万条举报信息,180万条举报中有60%的文案完全雷同!

其中70%账号注册时间不足3个月,IP地址集中在一处,呈现出明显的组织化特征。

其次就是一条点赞最高的差评,“不要拿着这些幌子来榨取国人的情怀。”

这些评论的目的一致,反对《731》上映,原因也一致——破坏两国友好。

未映先黑”的舆论陷阱,与小日子提出“煽动抗战情绪”的时间线高度吻合。

更令人恶心的是,有评论称“731 部队罪行被夸大”,甚至质疑“细菌战不存在”。

这与他们说“南京罪行根本就不存在”的荒谬论调如出一辙。

还有一些边看电影便调侃自拍的,一旦被人呵止,开口就是:

“不就是个电影吗,装什么正经。”

这些言论足以让人困惑问道:

“那些急于捂住历史伤口,歪曲历史真相的人,是否敢接受调查?”

一些激动上头的网友忍不住怒骂:严查祖上三代!

争议还延伸到历史教育的方式之争。

他们刻意混淆了两个基本概念:

揭露罪恶不等于煽动仇恨,正视历史才能真正维系和平。

正如导演赵林山所言:“遗忘是二次犯罪,我们拍的不是电影,是证据”。

《731》的差评风暴终将平息,但它揭示的历史记忆传播困境将长期存在。

它的预告片标语只有短短八个字:

“你若记得,我便活过。”

当我们穿透情绪化的指责与辩护,会发现《731》的差评争议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历史记忆权的争夺战。

它的意义或许不在于获得多少好评或票房,而在于它将历史争议带入了公共讨论的视野。

除此之外,该电影在宣传初期有一个标识:

画面血腥,未满18周岁请谨慎观看!

既体现对历史的敬畏,也承载着和平教育的使命。

仔细想想,如果大家连眼球都无法适应,那当年那些被无端折磨的同胞会是什么心情呢?

差评中那些关于艺术表达、历史呈现、商业伦理的真诚讨论,恰恰证明我们的民族记忆没有陷入僵化,而是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获得了更鲜活的生命力。

当银幕亮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 731 部队的罪行,更是中华民族在苦难中不屈的抗争,以及全人类对反战、和平的共同追求。

比“严查祖上三代”的愤怒呼声更有力量的是,让历史的痛感代代传递,让敬畏之心融入血脉。

记得那些没有名字的“马路大”,记得那些在细菌战中死去的同胞,记得历史的伤疤永远不该被调侃、被遗忘。

然后才醒悟,看到苦难镜头时保持沉默,才是对历史最好的敬畏。

参考资料:

来源:先锋谷影视娱评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