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们这个曾经经历过虐待和死亡的民族,还怕银幕上历史复原吗?银幕上的《731》,展示的太温和了,太安静了:淋漓的鲜血稀释成了暗红的影子,惨叫声被压缩成一声闷响,暴行被死亡逃跑中的
文/帅帅
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们这个曾经经历过虐待和死亡的民族,还怕银幕上历史复原吗?银幕上的《731》,展示的太温和了,太安静了:淋漓的鲜血稀释成了暗红的影子,惨叫声被压缩成一声闷响,暴行被死亡逃跑中的一瞥替代。
《731》或许出于审查、市场的考量,选择了“温和”的表达。但这种温和,是对历史记忆的一种软化。我们被摧残致死的同胞,现实中经历过冰与火的灼烧;我们这些侥幸残存下的后人,这些民族伤痛,必须用银幕的强光灼烧,才能在心中脑中刻下印记。731部队的罪行,不是抽象的数字或档案里的段落。它是活体解剖时中国人无助的呐喊,是冻伤实验中眼睁睁看着肢体一寸寸发黑脱落,是母亲托举孩子在毒气室中窒息前的最后一丝力气。这些细节,不该被电影艺术化、隐晦化地表达。我们民族的创伤,不是用来审美的,而是用来警醒的。若连仅仅呈现真相的勇气都没有,又何谈铭记与反思?
我们总担心直面血腥会激起仇恨,不利于儿童观看,于是选择淡化、回避。可真正的和平,从不建立在遗忘之上。德国人敢拍《帝国的毁灭》,敢让希特勒在地下室咆哮至死;韩国人敢拍《熔炉》,将性侵儿童的细节赤裸呈现。他们不怕激起愤怒,因为他们知道,唯有痛,才能醒;唯有痛彻心扉,才能奋起反抗。
你以为血腥不利于儿童观看,可是侵略者又何因为他们是儿童而手软?!孕妇肚子里的胎儿都被提前解剖出来泡在福尔马林溶液中,更何况是儿童?日本的化妆品好用,那是实验过的中国人提供的数据;日本的冻伤膏好用,那是我们中国人实验给出的反馈;日本的药物好用,每个成效后面都是我们同胞被实验后的冤魂!
电影不是安慰剂,而是手术刀。我们需要的不是克制的镜头,而是能刺穿麻木的影像暴力。让每一声惨叫都响彻影院,让每一滴血都溅在观众脸上——唯有如此,历史才不会重演。请别用温和掩饰历史,鲜血不必美化,苦难无需修饰。请让731的寒气,真正刺入每个中国人的脊髓。
来源:蜗牛看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