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80年,这部“不敢看第二遍”的电影上映:我没忘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8 10:06 2

摘要:清晨刷到《电影 731》的上映海报时,我手里的豆浆杯突然攥紧 —— 海报上是一面布满弹孔的墙,墙缝里钻出几株野草,底下一行小字:“有些历史,不是‘过去时’,是‘未完成时’。”

清晨刷到《电影 731》的上映海报时,我手里的豆浆杯突然攥紧 —— 海报上是一面布满弹孔的墙,墙缝里钻出几株野草,底下一行小字:“有些历史,不是‘过去时’,是‘未完成时’。”

想起 12 岁那年,爷爷带我去哈尔滨的 731 遗址。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站在 “四方楼” 的废墟前,手指抖得像秋风里的树叶:“你太奶奶当年就是被绑在这里的。他们剥她的皮,抽她的血,说‘要看看中国人的骨头有多硬’……” 那天的太阳很毒,但我浑身发冷,因为废墟里还留着铁笼子的锈迹,墙面上刻着模糊的 “救命”。

这部电影,不是 “拍给观众看的”,是 “拍给死者看的”

《电影 731》的导演赵林山,花了整整 10 年跑遍全国 —— 找幸存者口述,翻档案馆的绝密文件,甚至去日本找当年的士兵日记。电影里的每一个场景,都有 “真实依据”:

实验室里的 “冷冻实验” 装置,是按 731 部队当年的设计图 1:1 还原的;

受害者身上的 “编号刺青”,来自幸存者周淑珍老人的左臂(她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囚服碎片);

电影里 “母亲把孩子藏在煤堆里” 的镜头,改编自 1945 年逃出来的劳工张福贵的回忆:“我亲眼看见,那个女人被拖走时,怀里的娃娃还在哭,她喊‘别碰我的娃’,声音像被刀割过……”

昨天看点映的朋友哭着给我发消息:“电影里有个镜头,是一堆受害者的头发,堆在实验室的角落,每一根都沾着血。旁边的解说员说,这是从 2000 多个孩子头上剪下来的 —— 他们被用来做‘细菌感染实验’。”

这不是 “剧情”,是 “史实”。电影里没有 “主角光环”,没有 “反转爽感”,只有直白到残酷的真实:731 部队用活人做 “冻伤实验”(把手臂泡在冰水里,再用热水烫,看皮肤脱落的速度)、“鼠疫实验”(把病菌注入体内,观察溃烂过程)、“母子实验”(强迫母亲选择 “牺牲自己还是孩子”)……

导演说:“我不敢加任何‘艺术加工’,因为真实的 731,比电影里更可怕。”

我们为什么要去看这部 “致郁” 的电影?

早上看到一条评论,扎得人心疼:“00 后同事问我,731 是什么?是某个游戏的关卡吗?”

这就是《电影 731》必须存在的原因 ——不是为了传播仇恨,是为了阻止 “遗忘”。

去年我去采访周淑珍老人,她已经 92 岁了,说起当年的事还是会发抖:“他们把我关在黑屋子里,每天给我打‘针’,我身上烂得流黄水,他们就用镊子夹我的肉,说‘看,这就是细菌的力量’。” 她掀开衣角,肚子上还留着当年的疤痕,像一条扭曲的蛇。“我活着不是为了恨,是为了告诉你们,这些事真的发生过。”

电影里有个镜头,是幸存的老人们坐在电影院里看片,其中一个老人指着屏幕说:“那是我当年住的牢房,窗户上的铁栏杆,和现在一模一样。” 旁边的护士递给他纸巾,他摇摇头:“我不哭,我要笑着看,因为我活着,就能证明他们没赢。”

今天,去电影院吧 —— 不是打卡,是 “赴一场迟到的约”

有人问:“看这种电影会不会太压抑?”

我想回答:“比起压抑,更可怕的是‘无所谓’。”

80 年前,那些被 731 部队残害的人,没有墓碑,没有名字,甚至没有 “死亡证明”—— 他们被称为 “马路大”(日语 “原木”,意为可以随意切割的材料)。今天,我们去看这部电影,就是给他们 “立一块碑”:碑上写着 “他们不是‘原木’,是父亲、母亲、孩子,是活生生的人”。

电影的结尾,有一段黑屏字幕:“据不完全统计,731 部队杀害的中国人、朝鲜人、苏联人等,超过 30 万。他们的名字,我们会永远记住。” 然后屏幕亮起,是一片油菜花田,风里飘着孩子们的笑声 —— 那是幸存者们想象的 “如果没有战争的日子”。

想起爷爷去世前说的最后一句话:“等有一天,你去看关于 731 的电影,要替我多哭一场。”

今天,我会带着爷爷的照片去电影院。我想告诉他:“爷爷,电影上映了,我们没忘。”

来源:影之时光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