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今天上映,央视发文表态,16字锐评定调,字字说到人心坎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8 12:37 3

摘要:一部没有任何流量明星加持,也缺少特效大场面的电影,却以一种史无前例的方式引爆了整个市场。它的题材是那段沉重到几乎让人窒息的历史——731部队的罪行。

[胡瓜]一部没有任何流量明星加持,也缺少特效大场面的电影,却以一种史无前例的方式引爆了整个市场。它的题材是那段沉重到几乎让人窒息的历史——731部队的罪行。

本来这种大尺度的电影在以往很难吸引住观众的眼球,然而现实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猫眼平台上超过449万人标记了“想看”,正式上映首日,全国影院的排片占比竟然高达惊人的98.9%。

舆论场迅速分裂成两大阵营,有人十分看好这部电影,但也有一部分的人担心又是蹭爱国流量的“烂片”,这部电影就这样在市场的狂热与舆论的撕裂中登场,它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作品?为何能撬动如此巨大的社会能量?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731》的商业成功看起来像个奇迹,但拆解开来它的成功其实是必然的。

让我们看看这组令人咋舌的数据,预售开启后首日票房突破一百万,第二天就直接冲破了一千万大关,仅仅过了14天,这个数字就飙升到了六千四百万,到9月16日,更是逼近一亿。

专业的票务平台甚至给出了首日票房可达2.04亿的惊人预测。这不是营销烧出来的热度,而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市场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在那些点击“想看”的四百多万用户中,年轻面孔占据了绝大多数。他们不再满足于教科书上冰冷的文字,而是渴望通过影像,更直观、更具冲击力地去触摸那段历史的质感。

这股观影热潮甚至溢出了个人消费的范畴,许多企业单位纷纷组织包场,观影需求旺盛到需要专门对接。

由此看来《731》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成了一个社会性的文化事件,具备了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

要将731部队那段历史搬上银幕,本身就是一件极其艰难且冒险的事。

那段历史的底色太过残酷,二战期间这支驻扎在中国东北的秘密细菌战部队,用活人进行解剖、冻伤等惨无人道的实验,直接导致了至少三千名无辜平民的死亡。

如何用电影艺术去呈现这种极致的残忍,既要还原历史的真实,又不能沦为对苦难的消费式展览,这是创作团队面临的核心难题。

他们给出的答案是——用五年的时间去打磨,用极致的严谨去对待。制作团队邀请了多位历史学者担任顾问,全程把关,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

这种对真实的追求渗透在创作的每一个环节。预告片中那些阴暗压抑的实验室场景,几乎是真实历史的复刻。

演员阵容里姜武、王志文等一众实力派并非简单地念台词,而是真正地把自己“扔”进角色里。

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道具和场景的包裹下,沉浸式地体验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绝望与挣扎。

这种投入通过观众最直接的反馈就可以看出来,9月17日影片在哈尔滨举行首映礼后,第一波观后感涌现“尺度大”、“看得人太难受了”、“完全超出预期”成为高频词。

而这种对它的评价恰恰证明了这部电影所塑造出的真实感和历史沉痛感。

导演赵林山在首映礼上情绪激动当场落泪,他坦言拍摄这类题材承受的压力是外人难以想象的,甚至直言前人尝试触碰这个题材,有时会遭遇“人间消失”的风险。

有观众在观后评价道,影片制作极其精良镜头、色彩、音乐都堪称顶级,赵林山导演的敬业精神和历史责任感也值得学习。

当一部电影与“爱国”紧密相连,它就不可避免地会卷入复杂的舆论漩涡《731》也不例外,影片上映前后关于“爱国主义”的辩论在国内舆论场上激烈展开。

网络上批评电影的声音很快被视为不爱国的象征,这种现象并不新鲜,在《战狼2》等影片上映时就曾反复上演。

但这个时候官方给所有人打上了一针“强心剂”,央视新闻在9月15日为电影定调,给出的16字评语:“影像是历史的证言,更是长鸣的警钟。”

这一句话振聋发聩,道出了许多观众的心声,某些军国主义者试图掩盖历史,只有将历史转变成摄人心魄的作品,才能使其从抽象的文字中走出,真正成为形象化的作品。

而央视网的评论则更具力量感:“侵略者曾企图掩盖真相,但中国人民揭露历史的决心永不泯灭!”这26个字传递出的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和对抗性。

是爱国不是蹭流量

《731》的叙事野心显然不止于国内,它的全球发行计划本身就是一种超越争论的主动出击。

影片选择在9月18日这一天,在中国大陆、港澳地区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同步上映,这个时间点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象征,它在向世界宣告这段历史的开端。

更深远的布局体现在影片的国际化表达上,它的英文名被定为《EVILUNBOUND》,意为“罪行无界”。

这个名字巧妙地将一段特定国家的历史罪行,提升到了对反人类暴行的普世性谴责的高度。它的目标就是要填补国际社会对731部队罪行认知的巨大空白,让这段东方的奥斯维辛,获得同等的历史关注。

影片的海报宣传语则进一步升华了这一主题——“让血色记忆成为全人类的警示”这与国内一种理性的声音不谋而合,即“铭记历史是为了珍惜和平,而非铭记仇恨”。

结语

当正式公映的时间定格在9月18日上午9点18分时《731》这部电影完成了它最后的仪式。

它不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成为了一面镜子,映照出市场的选择、艺术的坚守,以及这个时代关于如何记忆历史、如何言说家国的复杂图景。

信息来源:

来源:墨迷聊游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