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十年,导演赵林山抵押北京房产,借款500万启动项目,面对投资方的屡屡撤资,他从未放弃。演员们在零下25℃的寒风中拍摄冻伤实验,李乃文双腿浸泡冰水四小时,孙茜在毒气室戏份拍了17条,肋骨被防护栏撞出大片淤青。这些细节,远比电影中的画面更令人心碎。
倭寇士兵屠杀中国人
当"电影《731》2025年9月18日全球上映"的消息传来,不是突如其来的惊喜,更像一场漫长等待后的尘埃落定——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从不会真的缺席。
这十年,导演赵林山抵押北京房产,借款500万启动项目,面对投资方的屡屡撤资,他从未放弃。演员们在零下25℃的寒风中拍摄冻伤实验,李乃文双腿浸泡冰水四小时,孙茜在毒气室戏份拍了17条,肋骨被防护栏撞出大片淤青。这些细节,远比电影中的画面更令人心碎。
731部队的罪行从不是模糊的历史符号,而是无数受害者的血泪、是军国主义最丑恶的烙印。3000余名遇难者的真实经历,被历史刻意尘封,被时间试图掩埋。那些被绑在零下30摄氏度室外进行冻伤实验的无辜者,那些被注射病菌、被活体解剖的"实验材料",他们的痛苦不该被简化为"战争的一部分"。
有人说,拍这样的电影是"揭伤疤"。可真正的残忍从不是直面伤疤,而是任由伤疤结痂后,假装疼痛从未存在。电影《731》要做的,不是煽动仇恨,而是把被掩盖的真相摊在阳光下:让全世界看见那些被当作"实验材料"的生命如何逝去,看见人性在军国主义洗脑下如何扭曲,看见战争机器碾压文明时的野蛮。
历史不是任人涂抹的白纸。日本教科书已系统性删除731部队暴行记录,将"进行人体实验"改为"存在相关说法";部分日本教科书甚至将卢沟桥事变描述为"日军在演习时遭不明枪击后的自卫反击"。当历史被精心篡改,真相便成了最危险的武器。
电影《731》的上映,选择在9月18日这个刻进民族记忆的日子,不是偶然。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8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用电影铭记,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有人质疑"历史应被遗忘",认为过度呈现历史伤痛会煽动民族情绪。殊不知,遗忘才是对历史最深的背叛。德国对纳粹罪行的彻底清算,使其"铭记"成为欧洲和平的基石;而日本部分政治精英对侵略史的暧昧态度,反而阻碍了真正的和解。
历史的真相,从来不是用来煽动仇恨的工具,而是照亮未来的明灯。731部队的罪行,是人性黑暗面的极端体现,它提醒我们:任何制度(无论是法西斯、殖民主义还是极端民族主义)都可能将普通人变成恶魔。而民主与自由的价值,恰恰在于其制度性抑制这种异化。
电影会散场,但真相不会。《731》的上映,是给历史的一份答卷,更是给未来的一句承诺:我们不会忘记,所以悲剧不会重演。
当那些试图拦阻真相的手,说到底是在害怕什么?他们害怕的不是电影本身,而是真相刺破谎言后,那些被刻意遗忘的神经。他们害怕的不是历史,而是历史照见当下时,暴露的某些不为人知的真相。
支持这部电影,从来不是简单的"点赞转发",而是选择站在真相这边:告诉世界,有些罪行不能被原谅,有些历史必须被铭记,有些黑暗,只要我们愿意直视,就永远无法吞噬光明。
历史的真相,从来不是用来埋葬的,而是用来照亮的。当《731》的镜头对准那段被刻意尘封的岁月,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过去的伤痕,更是对未来的警醒:和平不是理所当然,它需要我们用记忆来守护。
9月18日,让我们走进影院,在血色印记里读懂无声的嘶喊,让每一次凝视都成为和平的基石。
来源:蜜蜂盗花花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