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刷到《731》的预售数据时,我正扒着午饭,手里的筷子突然停了。截至9月16号傍晚6点4,这电影居然卖了1亿票房!269万人抢着买票,还是今年春节档后,第一部没搞点映就破亿的片子。
昨天刷到《731》的预售数据时,我正扒着午饭,手里的筷子突然停了。截至9月16号傍晚6点4,这电影居然卖了1亿票房!269万人抢着买票,还是今年春节档后,第一部没搞点映就破亿的片子。
不是惊讶票房高,是突然鼻子酸。这可不是那种靠流量明星、搞笑梗堆出来的爆米花电影啊!它讲的是当年侵华日军731部队搞细菌战、人体实验的事,是课本里看了会攥紧拳头,博物馆里听讲解会红眼眶的历史。
我心琢磨着,这根本不是票房好这么简单。
一、票房背后,爸妈带娃抢票,不是看电影是“把历史说给孩子听”
先说说排片吧,院线这次真的很敢,首日给了20万场,占比快到80%了。我家楼下影院的售票员姐姐们说,这几天问《731》的大多是一家三口,爸妈牵着小孩来买票,说:平时跟他讲历史,他听不进去,不如带他去影院看看。
10个影厅里8个放《731》,院线可不是瞎排的。他们比谁都清楚,观众抢的不是好看的电影,是一个能安安静静听历史说话的机会。
以前提到731,我们总隔着一层距离,是课本上的黑体字,是博物馆玻璃柜里的旧照片,是爷爷辈含糊其辞的“那时候太苦了,不敢细讲”。可这部电影不一样,它是头一部专门讲这个的商业片,还特意选了平民视角。
不是讲将军怎么指挥,不是讲英雄怎么反抗,就是讲像你我爷爷奶奶一样的普通人。可能是卖菜的大叔,可能是上学的姑娘,突然被抓进那个写着防疫给水部的院子,再也没出来。这种真实感,一下就把人拽到了那个冷得发抖的年代。
我爷爷当年在东北当小兵,以前总跟我念叨“听说过当年的侵华日军抓活人做实验,我们躲在山里,夜里能听见火车呜呜地开,不知道拉的是谁”。现在有部电影能把这些拍出来,让更多人知道那些没来得及说“疼”的人经历了什么。你说,这269万人里,得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是想给那些逝去的人,一个被记住的回应?
二、十年磨片,他不敢拍快一秒,因为每一帧都装着受害者的命
更让我佩服的是导演赵林山,他居然花了十年准备这部片。
不是拍脑袋就开机的那种,查了上百万字的史料,跑遍了东北的老村落,找幸存者的后代聊天,甚至为了还原731的四方楼实验室,团队对着老照片一点点搭模型,连墙上的裂缝都要对上。
现在多少电影拍个一年半载就敢上映?可他偏不。有人问他为啥要等十年,他说“这事不能急,差一个镜头、一句台词,都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这种劲,比那些花几亿搞特效的大片,让人觉得踏实多了。就像小时候爷爷给我讲历史,总说得一字一句说清楚,不能瞎编,因为那些事儿里,装着太多人的命。
三、走出国门!日本网友喊想知道真相
还有个事特别提气,这电影不光咱内地9月18号上映,香港、澳门,还有澳大利亚、新西兰都同步放,之后还要去美国、韩国、英国。
最让我意外的是,我刷到日本博主@森山的视频,他对着镜头说,我们课本里只写了关东军防疫给水部,从来没提过人体实验。这部片要是能在日本上,我肯定去看,我想知道真相。底下还有好多日本网友留言,说:应该让更多日本人看看,不能再瞒着了。
你看,这就不是一部中国电影那么简单。731不是中日之间的事,是反人类的罪行。不管你是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只要生而为人,就该知道这段历史。
现在这部片能走出去,就像替那些没法开口的受害者,把真相说给全世界听。曾经有人把残忍当科学,曾经有人把人命当实验材料,这种事,绝不能再发生。
四、怕压抑却还是买了票,我们看的不是电影,是“没说出口的疼”
我们看《731》,不是为了记恨谁,是为了记住!记住那些连名字都没留下的普通人,记住曾经有过那样一段黑暗的历史,记住我们这代人,得守住不能让悲剧重演的底线。
再过两天电影就上了,我已经买好票了。不是想凑什么热闹,就是想坐在影院里,安安静静地看一次。
来源:青禾的情感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