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把瓜核儿捋清:前几天,辛芷蕾在威尼斯电影节拿下最佳女演员。不到40岁就端稳了这座杯,在85花里妥妥独一档,格局直接洗了遍牌。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可偏偏辛芷蕾这种大器晚成的狠角色,用实力把这句老话玩出了新注脚。
风水轮流转,浪到谁家谁高光。娱乐圈就是这样,一夜之间有人封神,也有人莫名背锅。
先把瓜核儿捋清:前几天,辛芷蕾在威尼斯电影节拿下最佳女演员。不到40岁就端稳了这座杯,在85花里妥妥独一档,格局直接洗了遍牌。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可偏偏辛芷蕾这种大器晚成的狠角色,用实力把这句老话玩出了新注脚。
可你以为这瓜到此为止?不,获奖不到一周,“最大受害者”横空出世——贾樟柯。怎么扯到老贾了?绕不开他太太赵涛。因为这届威尼斯主竞赛评委里,唯一的中国人、也是唯一的东亚面孔,就是她。
先把话放这儿:没人说赵涛“走后门”。但懂行的人都明白,欧洲三大电影节是小评审团制,比的就是一屋子人的舌战与理解力。赵涛对电影语法、对华语语境的把握,比大多西方评委更“门儿清”,能把片子里的文化细节掰开揉碎讲给大家听。网友嘴一热,就把“据理力争”玩成了“撕奖”,甚至给她安了个“撕奖影后”的外号。真实画面嘛我们看不见,但完全可以脑补:评审室里,赵涛摊手、点题、举例,条分缕析地解释人物动机,讲到兴头上还不忘一个微笑,气场和温度同步在线。等辛芷蕾走上台接杯,她那一脸藏不住的笑,像是“后辈你争气,我懂你”。
说回这对电影伴侣的前世今生。赵涛,被很多人吐槽“土相”,不够明艳,不够锋利。但恰好这份“原味儿”,成了老贾的心头好。1999年,贾樟柯为《站台》去太原师范找演员,一眼挑中舞蹈老师赵涛。那一刻,女主角定了,人生轨道也改了。此后她成了老贾的缪斯:她想看三峡,有了《三峡好人》;路过“世界之窗”,有了《世界》;再到《无用》《山河故人》《江湖儿女》……老贾最会拍时代洪流里的小人物,而赵涛把“普通人”的余味演得极长。她在国内不是流量顶流,可在国际上口碑响亮:六次带片入围戛纳,屡屡陪跑。去年的《风流一代》,第六战,还是没把“金叶子”带回家,只拿了个“特别贡献奖”。从“志在必得”到“不执念奖杯”,她把心劲儿都放回了电影本身。
这次辛芷蕾一封后,网友的火力掉头打到贾樟柯评论区:“你怎么还睡得着?赶紧给你缪斯写剧本!”“如果不能助攻拿‘金叶子’,我就diss你到海角天边。”老贾却很淡定:岁数大了,该退休了。顺便还放话要学钓鱼,一副“我是真准备去享受晚风”的松弛。可另一边他又公开承认自己迷上短剧,还要去参加微短剧之夜。网友调侃:导演椅还没捂热,就转身玩竖屏了?老贾:我都要。
说句公道话,三大电影节评委据理力争是常态,谁能把作品讲进评委心里,影响力就有多大。网友把“沟通”和“争取”戏称成“撕”,既是爱闹腾,也是在给赵涛这份专业背书。辛芷蕾能拿到影后,归根结底还是实力在线,角色塑造到位;而赵涛的存在,像一座桥,把文化差异化成理解与共鸣。
不过回头真正“有点亏”的,似乎是贾樟柯。55岁,六战戛纳主竞赛,女主几乎清一色赵涛,却迟迟没把那尊“最佳女演员”请回家。于是这波“受害者梗”就这么火起来——大家半是起哄,半是期待。毕竟谁不想在某年某夜,看到赵涛在戛纳的台上,捧着奖杯,笑得像今晚的海风?
娱乐圈的风变得快,但好作品从来不怕等。辛芷蕾的奖,是实力与懂得的双向奔赴;赵涛的笑,是一代电影人的彼此成全。至于那片迟到的“金叶子”,也许就在不远的下一个剧本里。老贾要是真去钓鱼,愿他钓上来的,不止是鱼,还有灵感。我们搬好小板凳,等他归来,也等那一刻落在赵涛掌心。
来源:阿宝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