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极岛》在网络上的评论观点特别复杂。不像《南京照相馆》那样,立场分明,敌友清晰。各方对《东极岛》的评价,让我觉得像雾里看花,心里产生了很多疑惑。为什么他或者她会这样评价这部电影?但正因为这份“看不透”,才更值得我们亲自走进影院,去一探究竟,而不是轻易被任何一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本文系承叔记原创作品,同时提供文字版与视频版,本账号对相关文字及视频内容享有完整的知识产权。】
《东极岛》在网络上的评论观点特别复杂。不像《南京照相馆》那样,立场分明,敌友清晰。各方对《东极岛》的评价,让我觉得像雾里看花,心里产生了很多疑惑。为什么他或者她会这样评价这部电影?但正因为这份“看不透”,才更值得我们亲自走进影院,去一探究竟,而不是轻易被任何一种观点所左右。
作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暨抗战胜利80周年的主题作品。《南京照相馆》用凌厉的镜头,撕开了日寇无耻和残暴的面纱;而《东极岛》,则是通过真实还原中国渔民不惧生死、拯救盟军战俘的历史事件(这个事件脱胎于著名的“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向世界重申一个被模糊的关键真相 ——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或缺、贡献巨大的力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同样是历史题材,《东极岛》的评价会如此分裂?或许正因很多人没读懂它的深层价值。如果你真的认为东极岛只是在通过里斯本丸号事件表达海上有难人必救的人道主义精神,那可能你的观影深度是仅仅停留在了表面。并没有看到它更广泛、锋利的底层内核是对侵略暴行的鞭挞,对弱国任人宰割的悲叹,对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歌颂,更有对西方二战叙事的纠偏。
战后这80年,在西方主导的二战叙事里,作为盟军主力的苏联都被边缘化了,就更别提我们中国战场了。十四年的浴血奋战,3500万军民伤亡的巨大牺牲和牵制作用,在“美英主导胜利”的框架下,渐渐褪色,甚至被年轻一代遗忘。如今一提起二战,多少人脑海里只有诺曼底登陆的硝烟、太平洋海战的炮火?甚至等待被拯救的中国人民。但这是事实吗?很多人忘记了或者根本不知道,当欧洲战火还没有全面燃起的时候,是谁在孤独地抵挡日本法西斯的铁蹄?当盟军在太平洋艰难推进的时候,又是谁死死拖住了数百万日军主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局,争取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东极岛》的故事,正是对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叙事的有力反驳和振聋发聩的提醒!它用英国人的视角、英国人的语言,讲述了中国渔民如何将盟军战俘视为“自己人”,进而冒死抢救的事实。这是在告诉世界, 这段历史,不该只是中国人的记忆,更是包括美英在内的整个反法西斯同盟,不能回避、不可遗忘的共同记忆!仅凭这一点,我们就该支持这部电影,并支持它登陆美英的院线。
任何一部电影都不是今天拍明天就搬上银幕给你看这么简单,特别是意义重大的历史题材,主创团队都是要经过长时间反反复复的打磨,然后还要经过重重的审核和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才有机会展现在观众面前,由此可能会产生一些表面上的瑕疵,但其实这未必是创作团队的初心。所以我们面对,无论是南京照相馆还是东极岛,以及即将在918上映的731,这样厚重的历史题材作品,对他们的点评不该流于表面,更不该因为一些主观认定的“瑕疵”就轻易否定。尤其要避免 “刻舟求剑”——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苛责过去的抉择。
关于具体的救援细节,我认为它的使命是告知或者提醒美英观众不要忘记里斯本丸号事件的历史真相以及中国人的勇气和付出的牺牲。而我更愿意和大家探讨对剧情和角色的解读。
比如,影片中两个日本兵就能控制东极岛三百多渔民,其实在当年的沦陷区确实有很多类似的现象。这让很多人至今都意难平,甚至对国民性进行软弱胆小的批判。其实,影片中也给出了答案,不是那两个鬼子多能打,也不是渔民没能力反抗,而是对日寇动辄就会进行惨无人道的屠城灭村深切的忌惮!东极岛上的渔民绝不是畏惧个人生死,而是怕连累身后的家人、和整个渔村的血脉!这叫做隐忍,是在绝望中保存力量的集体智慧,更是 “血脉相连、守望相助” 的精神体现。
当然,这种隐忍曾被那些汉奸败类、投降派所曲解利用,成为他们卖国求荣、背叛民族的借口。但我们应该知道隐忍与屈服是有着本质区别:前者是无力对抗时减少牺牲、积蓄力量的韬光养晦,而后者则是认贼作父、出卖灵魂的苟且偷生。
影片通过对大篇幅细腻的情感刻画,来表达战争背景下,人性的复杂与抉择的艰难,在个人良知与集体安危的撕扯中,在生存本能与民族大义的碰撞里,每一个选择,都无比沉重!这就是那个时代中国人内心的缩影。
我特别要说说关于 “逃兵先生” 这个角色;很多评论对这个角色有诸多诟病,但我认为他并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甚至来搞笑的角色,他的身上藏着重要的,令人唏嘘的隐喻。
他一遍遍让孩子们诵读的《满江红》,和门前那块刻着 “精忠报国” 的大石头,表面上是在传递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但其实也是在表现他内心深处的愧疚和挣扎,而最终,当他化身 “钟馗” 冲进敌人的碉堡,那毫无战术章法的出击,接连卡壳的武器,显得悲壮却又毫无力量,这种 “没有任何军事素养的反抗”,难道不是对当时国力孱弱、军备废弛无奈的写照吗?难道不是在表达为什么国军难以抵挡侵略者的原因吗?
个体的悲壮爆发,实际上折射的,是整个时代的无奈与悲哀。不能跪,跪久了就站不起来了,这句呐喊,是他对自己对那个时代的反思,更是对后人的警醒。这句呐喊即便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因为在这个中国人昂首挺胸,腰都已经不会弯的时代,却依然有人习惯跪着,怎么都不愿意站起来。
影片更深层的张力,那就是对个人英雄主义与集体力量的探讨。作品所表达的是,脱离现实的孤勇,往往只会剩下悲壮;而凝聚成海的集体意志,才能在至暗时刻,托举起希望的微光!这也是这部电影对我们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呼应。
如果说,《南京照相馆》是向世界揭露日寇的残暴;《东极岛》则是向世界彰显中国人在反法西斯反侵略战场上的不屈与贡献;无需把这两部影片进行横向比较,而应该把它们看做是层层递进的纵向延伸,但这并不是终点,它们是与93大阅兵,和即将上映的《731》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跨界的国家记忆主题系列,以此强力向世界宣告:今日之中国,强大不可欺!如果不能正视历史,不能以史为鉴,那些曾经对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人类罪行必将会被永远铭记,直到彻底清算!
所以,建议朋友们不要厚此薄彼,《东极岛》,也是一部值得看值得思考的佳作。它所承载的那段历史,更是值得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铭记的篇章。特别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它的意义,尤为深远。
来源:严家武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