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6日,在威尼斯电影节的颁奖典礼上,身着一袭白裙的辛芷蕾站上了世界电影的中心舞台。当她接过“沃尔庇杯”时,眼含热泪、声音颤抖地说:“我十几年前刚入行的时候吹了个牛,说我一定要站上世界级的舞台,成为世界巨星。那时候,我遭到很多嘲笑,但你看,我今天真的站在这了。
9月6日,在威尼斯电影节的颁奖典礼上,身着一袭白裙的辛芷蕾站上了世界电影的中心舞台。当她接过“沃尔庇杯”时,眼含热泪、声音颤抖地说:“我十几年前刚入行的时候吹了个牛,说我一定要站上世界级的舞台,成为世界巨星。那时候,我遭到很多嘲笑,但你看,我今天真的站在这了。”
那一刻,不知有多少女性在屏幕前湿了眼眶。从《长江图》中无人记得的配角,到《绣春刀》的惊艳亮相,再到《繁花》中极具穿透力的情感表达,辛芷蕾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她站上领奖台的阶梯。而她的那句话,也不仅属于演员本身,更像是为每一个正在为事业拼搏、为梦想坚持的女性说出的心声。
我们太习惯把成就归于幸运,把闪光归于例外,但其实这一切源于每个女性能否点亮自己心中的那束光,活出自己的样子。
01
敢梦,是最初也是最难的起点
对很多为事业拼搏的女性来说,真正的起点并不是“起步”,而是敢于承认自己内心的渴望——不依附任何人,活出自己的价值,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但这一步,往往最难。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现实、要稳妥,也总被提醒“别太出格”“安稳才是好日子”。当一个女性说出想去拼搏、去创业、闯一番事业时,身边人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鼓励,而是铺天盖地的质疑:“孩子怎么办?”“你能坚持多久?”久而久之,我们学会了对自己说“不”,即使想摆脱现状,却总担心“是不是太晚了”。于是,一个又一个可能,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被埋藏在“再等等”的日常之中。
辛芷蕾十年前说“我要成为世界巨星”,听上去像一句狂妄的玩笑。但她自己深信不疑,并为此不断积累,从最不起眼的角色开始,用一部又一部作品去靠近那个看似遥远的梦想。
其实,为梦想的事业拼搏也是如此。没有谁天生准备好一切,真正的能力,往往是在动身之后才慢慢生长出来的。所以如果我们还在犹豫,不妨问问自己:有没有早就想为它动身了?敢梦,其实不一定要一鸣惊人,但必须忠于内心。
那一步,无论多小都是值得被尊重的开始。
02
敢闯,是在质疑声中守住自己的方向
拼搏事业这条路,从来不是鲜花铺成的。特别是对女性而言,“创业者”这个词有时似乎默认是男性的专属。有时候,当女性一说要干事业,别人问的就是家里人支不支持、能不能全职投入。
很多女性在创业途中,都被贴上过标签——“不安分”“太强势”“情绪化”“风险高”。就像辛芷蕾,也曾被评价为“不够甜美、不好驾驭”,但她没有为了取悦观众而改变风格,也没有为了“好人设”放弃锋芒。她用一次次出色的演绎,真正把偏见演成了掌声。
创业也是这样。真正的“敢闯”,从来不是害怕失败,而是能在所有质疑和不理解中,仍然选择继续走。就算我们明知道这条路不容易,却还是想给自己一个机会。因为我们既可以是母亲,也可以是主理人;既可以陪伴家人,也可以带领团队;既可以细腻共情,也可以果敢决策。这些看似矛盾的身份背后,其实都可以同时闪耀。
所以,敢闯,就是不能等别人来定规则,而要亲手写下属于自己的可能。
03
敢赢,是在没有剧本的路上写出可能
很多人以为,所谓的“赢”是登上最高的舞台、被社会认可。但对于多数女性来说,“敢赢”的意义从来不是等待掌声,而是在没有剧本的路上,自己走出一条路来。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不再依赖、等待、被安排,而是主动走向自己的可能。有的从零开始,闯出一份事业;有的在生活与理想之间寻找平衡,让梦想不再只是“等孩子长大再说”;有的在没有经验、没有模板的情况下,边走边学,愈挫愈勇。
她们不一定出现在聚光灯下,但她们活得有锋芒、有信念、有方向。她们也不是没有害怕过,只是选择不让“害怕”成为退缩的理由。她们更不是从未跌倒过,而是每次跌倒都努力重新站起来。她们的“赢”,不是结果的光鲜,而是过程的坚定。
当我们终于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那一刻,哪怕没有人为我们鼓掌,我们也知道已经成功了。
我们总说,梦想属于少数人。但越来越多的女性正在用行动告诉世界:梦想属于每一个敢想、敢闯、敢坚持到底的人。那些曾经被低估的决心、被忽视的努力、被误解的执念,终有一天,会化成我们成功时最坚定的一句话:“你看,我真的做到了。”
所以,不必等风来。走出去,风就来了。
来源:娱乐女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