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是蓝星》导演来深讲述电影拍摄幕后,深圳中学生太空梦惊艳全场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7 08:44 2

摘要:中国首部由航天员在轨亲自掌镜实拍的太空电影《窗外是蓝星》正在热映中。9月16日,电影《窗外是蓝星》主创见面会在深圳华夏星光影城举行,影片导演朱翌冉与观众分享了电影背后的故事。现场,一位“航天少年”—— 深圳新安中学(集团)燕川中学高三学生王裕宁的亮相,更是将氛

中国首部由航天员在轨亲自掌镜实拍的太空电影《窗外是蓝星》正在热映中。9月16日,电影《窗外是蓝星》主创见面会在深圳华夏星光影城举行,影片导演朱翌冉与观众分享了电影背后的故事。现场,一位“航天少年”—— 深圳新安中学(集团)燕川中学高三学生王裕宁的亮相,更是将氛围推向高潮。作为学生团队总设计师,他带领同伴“手搓”探空火箭并成功发射的经历,让全场看到了深圳青少年对太空的炽热向往。

▲影片导演朱翌冉(右)。

展现中国人的太空生活

《窗外是蓝星》的镜头,首次让观众以“沉浸式”视角走进中国空间站。影片以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期 6 个月的太空驻留任务为蓝本,那些前所未有的太空实拍画面——从空间站舷窗俯瞰蓝色地球,到航天员在舱内精准操作实验设备,早已让观众直呼“震撼”。但更打动人心的,是镜头背后流淌的人文温度。

见面会上,朱翌冉导演特意带来两件影片中的“温情道具”:一件是王亚平女儿最爱的小玩偶,这个小巧的物件随航天员飞向太空,成了母亲与孩子跨越天地的情感纽带;另一件则是王亚平母亲亲手制作的非遗手作小老虎。“这两件道具,藏着中国人独有的太空浪漫。”朱翌冉解释道,即便身处遥远太空,航天员依然保留着传统生活习惯——春节时吃饺子、贴春联,在星辰大海间延续着中国式的家庭温情与文化传承。他希望通过电影让大家看到,航天员在执行任务之外,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以前我们关注的都是我们的飞船有多大、速度有多快,但是其实最后人类去太空还是要过日子,所以我们选择了王亚平的视角。女性的视角可以给我们这趟太空之旅更多柔和温暖的东西,她是一个妈妈,又是一个女儿。”

朱翌冉是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的纪录片导演,曾参与《航拍中国》等一批高分纪录片的拍摄,而这一次的拍摄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也是格外特别。他不仅无法到达现场,和摄影师的沟通机会也极其有限,只能通过邮件或者他人转达,他笑言:“我是唯一一个要通过电视新闻看我的剧组什么时候工作的一个导演。”

深圳中学生“手搓”火箭惊艳全场

“手搓”火箭并成功发射的深圳中学生王裕宁也来到了见面会现场,并带来了自己制作的火箭。火箭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在王裕宁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热爱,受2012年神舟九号发射启发,王裕宁自小学起便开始系统学习航天知识。他表示,影片给他极大的震撼,让他看到了真实的太空生活,也激励他未来从事航天相关领域的工作,“希望自己未来也能够从太空遥望地球,去探索更广阔的天地。”

朱翌冉在现场也多次赞叹深圳的创新与活力。在他看来,深圳有很多航空相关活动,也有一大批喜欢太空的年轻人,这与电影的主题十分契合。他赞叹,王裕宁的创造能力不仅是个人热爱的结果,更离不开深圳这座城市对青少年创新精神的滋养。

而这部电影的意义,远不止呈现一段旅程。“我希望它能成为一个催化剂”,朱翌冉谈到,对于孩子们来说,它可能是一颗“种子”,让更多孩子对航天产生兴趣,觉得太空不是遥远的“高精尖领域”,而是和人的生活、情感相关的地方。“以前大家觉得太空很远、很‘高精尖’,但这部电影里有航天员吃住行的细节,有他们和家人的互动,能让孩子觉得太空不是遥不可及的。”

深圳晚报记者 马君桐/文 严文婷/图

来源:深圳晚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