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本文部分图片及信息源自网络,事件最终以官方通报为准。理性吃瓜,拒绝造谣!)
欢迎来到ZERO时尚娱乐频道!恳请各位帅哥美女动动发财的小手点赞,评论,转发!感谢大家!祝大家年年行大运,财源滚滚来!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本文部分图片及信息源自网络,事件最终以官方通报为准。理性吃瓜,拒绝造谣!)
原创声明:本文由娱乐观察员【ZERO时尚娱乐】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搬运!点击关注,第一时间get娱乐圈大小事~
昨晚刷到《731》预告片时,我正端着碗啃馒头。镜头扫过铁架上的玻璃罐,发青的器官泡在浑浊液体里;手术刀划开皮肤的瞬间,画外音混着颤抖的日语哀求:“求求你们,我有孩子……”我手一抖,半块馒头掉在桌角——这哪是预告片?分明是把80年前的血,原封不动捧到了观众眼前。
去年秋天去过哈尔滨731陈列馆。玻璃展柜里有具锈迹斑斑的铁床,讲解员说这是当年固定“马路大”(日语“圆木”,指被当作实验体的人)的刑具。旁边站着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盯着展柜问妈妈:“阿姨,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呀?”妈妈蹲下来,声音发颤:“因为有人把人命当蚂蚁踩。”看完预告再看这段记忆,突然懂了这句话的分量——那些实验根本不是“科研”,是把活生生的人,当成了会喘气的实验材料。
预告里有段镜头看得我后背发凉:穿白大褂的“医生”举着温度计,对冻得浑身发紫的受害者喊“再加把冰”。画外音是受害者日记里的字句:“他们说做完实验就能回家,可我每天看见焚尸炉的烟囱,都飘着黑烟。”这让我想起陈列馆墙上密密麻麻的3513个名字,最小的才12岁。有个叫王秀兰的女孩,牺牲时怀里还揣着给弟弟织的半顶毛线帽,针脚歪歪扭扭的,像极了孩子急着送人的心意。所谓“健康换取自由”的谎言,在这些带着体温的遗物前,碎成了渣。
现在网上还有少数人替731部队说话,说什么“当时各国都在搞细菌战”。可您知道吗?731部队的头目石井四郎,这个所谓的“医学博士”,光是记录细菌实验的笔记本就有200多本。导演赵林山为了拍这部电影,在日本翻了8年旧档案,从东京大学图书馆的角落里翻出一本被虫蛀的《细菌战日志》,里面明明白白写着:“第73次活体解剖,对象:中国男性,32岁,注射鼠疫杆菌后……”这些细节,哪是什么“国际科研”?分明是人类文明的耻辱柱。
电影里的老戏骨们更是拼了。姜武演的王永章是个卖豆腐的小贩,被日军用“招工”骗进了731。预告里他有场被按在手术台上的戏,脸涨得通红却发不出声——听说拍这场戏时,姜武反复NG了17次。他说:“我要让观众看见,被按在刀下的人,喉咙里卡着的不是恐惧,是不甘。”王志文演的日军军官,每次摘眼镜擦的时候,镜片上都沾着“实验材料”的血——这种细节,能不扎心吗?
昨天刷票务平台,《731》的想看人数已经破百万,预售票房冲到7500万,首日排片占了9成。有条评论特别戳心:“我爷爷就是731的幸存者,他临终前攥着我的手说‘要让更多人知道’。9月18号,我带他照片去看。”
可也有人犯嘀咕:“这种片子会不会太沉重?”我想说,沉重的从来不是电影,是我们差点忘了的历史。陈列馆出口有句话刻在墙上:“别回头向前走——出口有光,有人间烟火;别忘来时路——有民族苦难,有国仇家恨。”现在的我们能坐在空调房里吃外卖,能在电影院看喜剧笑出眼泪,都是因为80年前有人用命替我们挡住了黑暗。
9月18号那天,我打算带着爷爷的老怀表去看。表盘裂了道缝,爷爷说那是他在731做苦工时,被日军皮靴踢在地上摔的。表停在1945年8月15日14点——正是日本宣布投降的时刻。我想在电影院里,让表针重新走起来。
您呢?9月18号,会去看《731》吗?如果可以,您最想对80年前的受害者说什么?
来源:ZERO时尚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