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时我还长长舒了一口气,觉得神清气爽,尤其后续看到《731》电影预售数据很漂亮,什么“猫眼预售票房突破 6400万元,刷新历史题材纪录” “首日排片占比超94%”“ 黄金时段多地影院单日排片超30场”。
自8月3日《731》电影宣布定档9月18日公映开始,我又开始担忧了。
只不过这时的“担忧”和7月底《731》没上映时完全不同。
7月底是愤慨+忧患,因为电影《731》原本就说这个时间点全球预映,结果未能履约又没有官方交代,引发各方猜疑,舆情非常不好。
我自己也写了两篇小作文进行吐槽,就觉得一部名为《731》的电影上映都这样艰难,何谈日后小日子的公开认罪和赔偿?
好在广电总局是支持《731》电影的,在舆情没有完全发酵时,官方就公布了电影将选在今年9月1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公映。
当时我还长长舒了一口气,觉得神清气爽,尤其后续看到《731》电影预售数据很漂亮,什么“猫眼预售票房突破 6400万元,刷新历史题材纪录” “首日排片占比超94%”“ 黄金时段多地影院单日排片超30场”。
形势一片大好,就感觉广大影迷和院线就等着9月18日电影上映时,撸着袖子大干一场。
就在我掰着指头算日子的时候,最近几天官方又发布了《731》电影的“全球同步计划”。
宣布该电影不仅会在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这些地方同步上映,还会在19日在北美地区、英、德、法等12个国家上映,就是这“全球同步计划” 开始让我有点“不自信”的“忧患”起来。
为什么忧患?相信很多人与我一样,在这《731》预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看过很多相关报道,除了大部分人举双手欢迎《731》电影上映外,还有一部分人对该电影的品质提出质疑。
其中包括“导演水平堪忧” “吐槽资方拖欠演员工资” “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运作”等等一系列争议。
说实话其他的我都不管,也100个赞成《731》这样主题电影面世,尤其在宣传《731》电影时有些博主对小朋友进行随机采访,确实有小朋友不知道《731》部队,年轻人对《731》罪行没有感触这样的现象存在。
所以需要《731》这样的电影,将这段黑暗历史在年轻人和小朋友面前再“复述”一遍,因为我们是受害方,如果连受害方后代都忘记这段历史,还会谁去管他人历史中的伤害?
可《731》这部电影被“抬”得太高了,尤其我看了不少预告片和花絮后,心中对电影的品质是不满意的,甚至电影的氛围也有一种怪异的不和谐感。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有一样的感觉,看了《731》几版预告和花絮,整体的画面氛围太现代商业化,我个人感觉拍这样的片子,《辛德勒的名单》和《南京照相馆》这样的画面氛围最契合,实在不适合用过多的色彩亮度去渲染画面。
更要命的是内容,相较于官方目前发布的几版预告,我真的建议大家去看一下他们在拍这部电影时拍的“细菌战受害者遗属血泪证言”,这段视频全是细菌战亲历者、遗属与学者讲述的内容。
这些讲述者大多都是:“父亲死了、母亲死了、姐姐死了、叔叔死了,没剩几个活的了。” 还有那些细菌战受害者遗属表述:“身上全是鼠疫,死得很急,几天人就没了。” “到晚上就痛,整夜叫痛。”
甚至包括9月8日《731》官方发布的“电影取证11年花絮”我都觉得比正片拍的基调要好,其中拍了导演为什么选主题,到日本取证的很多细节,这些都证明主创和剧组确实是花了很大功夫,可正片……
目前《731》给我最好的一个正片桥段就是最近“恶魔的面具”预告中那段,:“你自由了!”
这句话充满了希望的谎言,背后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惨剧,日本人所谓的“优待”,其实是更深的囚笼和彻头彻尾的屠杀。
我是希望《731》有更多这样的内容,不用太多拍摄技巧,不要太多煽情内容,只要能重现历史情景就可以,我就愿意买单!
来源:最爱酷电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