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南征北战》上映,这部经典战争片以莱芜战役为原型,刻画了解放战争初期华东战场的关键对决。影片中“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的经典台词,出自陷入重围的国民党李军长之口,其原型是国民党将领李仙洲,而时任整编第26师师长的马励武,
马励武与电影《南征北战》的历史交织
195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南征北战》上映,这部经典战争片以莱芜战役为原型,刻画了解放战争初期华东战场的关键对决。影片中“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的经典台词,出自陷入重围的国民党李军长之口,其原型是国民党将领李仙洲,而时任整编第26师师长的马励武,正是李仙洲麾下重要将领,曾率整编第26师及国防部第1快速纵队战车营参与此战。当年这部影片在华县瓜坡庙前村放映时,不少认识马励武的村民,直观感受到了银幕形象与现实人物的关联。
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南征北战》 自网络
回溯历史,1946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华东战场局势渐趋紧张。同年11月,国民党整编第六十九师在宿北战役中被歼灭,师长戴之奇畏罪自杀,华东国民党军遭遇重创。此前11月初,马励武曾命令国防部第1快速纵队战车营侧击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支援被困的整编第77师,致使叶飞部损失严重,整编第26师也借机进逼临沂。但到了12月下旬,察觉山东野战军主力向临沂集结的马励武,急电请求后撤,却未获批准,为后续作战埋下隐患。
1947年元旦刚过,蒋介石任命陈诚赴徐州督战,意图扭转华东战局。1月2日,山东野战军集中优势兵力攻打固守峄县的整编第26师,马励武率部抵抗,却因连续三天大雨,飞机无法支援、坦克失去作用,部队损失过半。5日,马励武再次请求突围被拒,只能与其他部队分别固守峄县、枣庄、临沂三座孤城。此后,陈诚飞抵徐州,而陈毅、粟裕大军随即攻克枣庄,全歼整编第51师,活捉师长周毓英,给了陈诚“下马威”。
2月,蒋介石与陈诚制定“鲁南会战”计划,企图迫使华东野战军在临沂附近决战。陈毅以“二陈决战”幽默回应,最初计划集中主力于临沂以南迎敌,却因南线敌军吸取教训、稳扎稳打,迟迟无法找到战机。与此同时,以李仙洲、马励武为代表的北线敌军推进迅速,至2月4日已进抵莱芜、新泰一线,威胁华野后方。关键时刻,毛泽东来电指示“敌愈深进愈好,我愈打得迟愈好”,陈毅、粟裕随即调整策略,决定主力北上歼灭北线之敌。华野以部分部队伪装主力在临沂设防,主力则夜行晓宿秘密北上,成功迷惑了包括马励武所部在内的国民党军。
华东野战军北上后,陈诚捏造战绩谎称击败华野,蒋介石信以为真,下令李仙洲集团推进;而察觉异常的王耀武虽急令部队后缩,却被陈诚驳回。2月14日,李仙洲率部南下,马励武所部随七十三军行动,沿途只见“坚壁清野”的村庄,未察觉华野早已布下包围圈。2月20日,华野率先围歼由博山南下的国民党第77师,随后叶飞的1纵猛攻莱芜外围,经过三天激战完成包围。21日晚,孤立无援的李仙洲集团接令北撤,23日行进至莱芜与吐丝口镇之间时,遭华野全线猛攻。在军事打击与“优待俘虏、缴枪不杀”的政治攻势下,国民党军迅速溃败,此战共歼敌5.6万余人,解放13座县城,扭转了山东战场局势。
值得注意的是,《南征北战》作为故事片,对历史进行了艺术加工。影片中张军长所部撤退时重炮误击友军的情节,部分参考了整编第26师的混乱状况,但现实中马励武因在后方县城过年被定性为“临阵脱逃”,与银幕上“自己打垮自己”的情节存在差异。此外,影片将孟良崮战役中的阻援战斗与黄崖山阻击战融合,对张灵甫部未救援李仙洲部的情节进行整合,均是出于剧情需要。
马励武 自网络
历史的真实结局是,莱芜战役前,马励武固守峄县。1947年1月10日,其所率整编第26师及机械化快速纵队,在山东峄县城和兰陵镇地区被全歼,马励武被俘。银幕上的《南征北战》定格了战争的壮阔,而马励武的经历,则成为这段历史中一个具体的注脚,让人们在艺术与真实的对照中,更深刻地理解解放战争的复杂与壮烈。
来源:华州文史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