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四季田野,有一种味道,让人望而生畏,却口舌生津。它是许多厨师的“机密档案”,也是主妇调节三餐的“秘笈”,能让你大汗淋漓、意犹未尽。没错,说的就是辣椒!这些看似普通的红色果实,经油烹炸,能让舌尖风起云涌!但吃辣至今,你是否知道,它如何穿越百年时光,跨越大陆海洋
在四季田野,有一种味道,
让人望而生畏,却口舌生津。
它是许多厨师的“机密档案”,
也是主妇调节三餐的“秘笈”,
能让你大汗淋漓、意犹未尽。
没错,说的就是辣椒!
这些看似普通的红色果实,
经油烹炸,能让舌尖风起云涌!
但吃辣至今,你是否知道,
它如何穿越百年时光,跨越大陆海洋,
成为征服中国人味蕾的调味霸主?
为了找到答案,央视拍了部纪录片,
全面解析辣椒的文化内涵和传播故事。
有的网友看完,直接奔去了川菜馆!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部作品。
《辣椒的征途》
(上咪咕视频APP,观看正片)
本片深入中国辣椒产地和重点食辣区域,
通过对本土食辣风俗的全方位挖掘,
来展现各地食辣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探讨了辣椒是如何影响我们的饮食文化。
纪录片一上来,就带我们,
追溯辣椒传入中国的起点。
原来,辣椒在传入我国之初,
很长时间被当作观赏花卉,
在江浙一带,颇为流行。
随后,沿着长江流域向内陆传播。
这种观赏属性,持续了近200年,
直到清朝康熙年间,
贵州因盐荒而“土苗用以代盐”,
成为我国最早开始吃辣的省份,
辣椒才真正开启舌尖革命的征程。
从院中的观赏物到厨房里的调味品,
辣椒完成了一场华丽的身份转变,
这段被尘封的观赏史,恰如它火红的色泽一般,
为这部饮食变迁史,增添了别样的韵味。
接下来,镜头一转,来到现代。
该片陆续深入国内几个吃辣大省,
探究当地与辣椒相关的知名美食,
每一道都辣味十足!辣到过瘾。
先来看看吃辣大省——贵州!
贵州雷山一带,有种独特风味鱼酱酸。
它的核心材料是爬岩鳅和辣椒。
当地苗家人惊喜发现,
在腌制辣椒酱时,加入爬岩鳅,
竟然能激发出独特的鲜辣口味。
鱼酱酸在当地家庭中的地位,
几乎可以媲美食盐。
做土锅炖鸡时,加入几勺鱼酱酸,
酸辣咸鲜,整锅味道被瞬间激活。
让一道普通菜品,变得摇曳生姿!
吃的时候,再配上煳辣椒蘸水,
酸辣中带着煳香,那味道绝了!
云南人对辣椒,也是爱不释手。
云南人吃饭,不能没有蘸水!
不同菜需要搭配不同的蘸水,
但所有蘸水,都必须有辣椒。
云南不仅蘸水出名,
煳辣椒也相当出彩!
当地人用麻茨黄与小米辣,
一起翻炒至表皮微煳。
浓辣芳香的煳辣椒,
是制作剁生的绝佳搭档。
吉林延边,在朝鲜族的餐桌上,
几乎处处可见辣椒的身影!
辣白菜,是当地常见的辣味美食。
制作辣白菜的辣椒面,很有讲究。
许多人选用线辣椒磨制的辣椒面,
这种北方常见的辣椒品种,
辣度低,香味重,色泽艳丽,
成就了辣白菜的独特风味!
四川人在吃辣上,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在这里,辣椒是翻云覆雨的调味之魂。
拿盐帮菜的代表——粉蒸肉举例,
当地人用下水与牛肉为主料,
以食盐和白糖来增鲜提味,
用豆瓣酱奠定醇厚的底味。
再撒上足量辣椒粉,来烘托香气。
经过上述这一系列的调味碰撞,
粉蒸肉被赋予了独特的地方灵魂。
当地,有家人气颇高的蒸笼店。
这家店做的粉蒸肉,广获好评。
一条老街,有8家蒸笼店,
唯独这家店,座无虚席。
人们宁愿起大早、排长队,
也要来这吃!吃完还想吃!
这家店的秘籍是秘制蘸料,
蘸料的灵魂便是七星椒。
它产自四川威远新店镇,
辣味和香度,都很浓郁。
蘸料里不仅有七星椒,还有花椒。
辣椒与花椒相遇,互相刺激,
让川菜有了极具辨识度的味觉标签!
四川人对辣的塑造,不止麻辣而已。
当地人还将风味独特的七星椒,
与花椒、泡姜、泡椒、豆瓣酱调和。
共同造就了自贡盐帮菜里的——
新型风味仔姜鲜椒味。
说到吃辣,怎能少了湖南?
湖南辣椒种类十分丰富,
吃辣方式也是五花八门,
但湖南人对饭菜的标准却很统一,
那就是——要有口味!
湖南人把重油重辣的菜,统称口味菜。
口味菜的代表,就属口味虾了。
它是湖南宵夜江湖里的扛把子,
无论辣度或吃法,都极具诱惑性。
在湖南人看来,辣不仅是一种味道,
更是一种精神——从不妥协,敢于反叛。
本片摄制组去往全国各地,
捕捉“特色辣味”的制作过程。
通过生动形象的细节呈现,
让观众能够直观了解到,
辣椒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多样应用。
咋样?看到这里,是不是口水直流?
本片不止介绍了全国各地的辣椒特色,
还关注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吃辣,也有南北之分。
这是咋回事?本片给出了解读↓
传统认知里,北方吃辣豪爽直接,
比如,陕西油泼辣子,新疆炒米粉,
就是北方粗犷豪迈的“辣味代表”。
而南方人食辣,则细腻多变,
光是蘸水酱料,就千变万化。
像广西鲜辣椒酿等南方辣味食物,
还能从中体味到辣味的韵味绵长。
南方辣味,跟湿润的气候很像,
用辣而鲜的滋味,日复一日,
浸润着人们的味蕾。
南与北,餐桌上的永恒话题。
一条大自然冥冥中划定的降水线,
让茁壮生长于大地上的辣椒,
产生了辣度、口感各异的属性。
而看似南北迥异的吃辣方式,
实则蕴藏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在与辣椒相互雕刻的时光里,
我们不断拓展认知边界,
探索更多元的辣椒风味。
说到底,在吃辣爱好者的世界里,
辣无分南北,只有吃和不吃。
在城市这座永不落幕的美食实验室中,
辣椒这员知名的"红色猛将",
正以全新姿态征服现代味蕾。
从街头火锅店沸腾的辣锅红汤,
到写字楼外卖单上的麻辣香锅,
再到便利店花样百出的辣零食,
辣椒既坚守着地域风味的传统,
又不断突破创新边界、变换样貌,
成就了城市中最炽热的逐辣之欢。
在今天,辣不再只是一种味道,
更是城市里不可或缺的活力之源。
它将天南地北的食客聚到一起,
开启一场永不倦怠的味觉探索。
本片不仅介绍了辣椒的由来,
还展示了,辣是怎么从一种口味,
逐渐演变成一种火热的文化现象。
具体来说,它通过挖掘各地的食辣文化,
探讨了自然与人,人与文化的交流碰撞,
而这也是本片能够广获好评的核心原因。
它让观众意识到,原来辣椒的“征途”,
不仅是从田园到餐桌的过程,
更是关于生活智慧和美食文化的交流体现。
来源:哈尔滨探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