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 龚光编辑| 王娜娜初审| 刘洪
文| 龚光
编辑| 王娜娜
初审| 刘洪
贾玲的新片《转念花开》杀青了,网友们却不买账了。
曾经那个让观众又哭又笑的喜剧女王,如今被质疑成了"套路王"。
从《你好,李焕英》的真情流露,到《热辣滚烫》的减肥营销,再到现在的《转念花开》,贾玲的每一步都踩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这个曾经备受宠爱的胖妞,怎么就成了网友眼中的"捞金机器"?
2012年的春晚舞台上,一个还不算圆滚滚的身影让全国观众记住了"贾玲"这个名字。
那时候的她还是个相声演员,跟着师父冯巩在台上说学逗唱,一个小品就让她从默默无闻变成了家喻户晓。
观众喜欢她的憨厚,喜欢她的真实,更喜欢她那种不装腔作势的劲儿。
贾玲其实早在2000年就进入了相声班,拜冯巩为师,在这个行当里摸爬滚打了十多年。
春晚那一夜,她等了12年。
台下无数次的练习,台上几分钟的绽放,这就是娱乐圈的残酷现实。
那时候的贾玲,眼里有光,心里有梦,观众能感受到她对舞台的热爱和对观众的真诚。
2016年,正当贾玲在舞台上风生水起的时候,她做了一个让很多人意外的决定——创办大碗娱乐公司,从台前走向幕后。
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有些冒险,毕竟作为演员的她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
大碗娱乐的成立,标志着贾玲开始有了更大的野心。
她不再满足于只是一个表演者,而是要成为内容的创造者和掌控者。
公司名字"大碗",听起来就很接地气,很符合贾玲一贯的风格。
这个决定后来证明是明智的,为她后来的电影事业奠定了基础。
2021年春节档,《你好,李焕英》横空出世,54亿的票房成绩让贾玲一举成为全球单片票房最高的女导演。
这部电影讲的是她和已故母亲的故事,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真情实感。
观众在电影院里哭成了泪人,因为大家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和母亲的影子。
电影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贾玲把自己最私人的情感拿出来和观众分享,这种真诚打动了无数人。
她在电影里演自己,讲自己的故事,没有虚假,没有做作。
那时候的贾玲,还是那个让人心疼的胖妞,还是那个会为了母亲偷偷抹眼泪的女儿。
2024年,贾玲带着《热辣滚烫》回来了,这次她瘦了。
整整减掉了100斤的体重,这个话题比电影本身更受关注。
各大平台都在讨论贾玲的减肥经历,网友们被她的毅力震惊,也被她的变化惊艳。
《热辣滚烫》最终收获了34亿票房,成绩依然亮眼。
贾玲用减肥这个话题成功地吸引了全民关注,电影上映前的预热营销做得相当到位。
每一张瘦身前后的对比照都能引起网络热议,每一个关于减肥的采访都能上热搜。
这种营销手法确实有效,票房数字就是最好的证明。
《转念花开》在2025年8月宣布杀青,张小斐和杨紫的加盟本来应该是个好消息,这三个人的组合在观众心中都有不错的印象。
张小斐是贾玲的老搭档,杨紫是实力派演员,按理说这个配置应该让人期待。
网友们的反应却出人意料。
社交媒体上开始出现各种质疑的声音,有人说贾玲就会打感情牌,有人说她的电影都是一个套路,还有人直接问她这次又要捞几个亿。
这种负面情绪的爆发,说明观众对贾玲的耐心已经开始消磨。
贾玲的电影之路其实很清晰:《你好,李焕英》用真情感动观众,《热辣滚烫》用话题吸引关注,《转念花开》会用什么呢?
观众现在都在等着看。
这种等待中带着怀疑,带着审视,不再是之前那种单纯的期待。
网友们开始分析贾玲的"公式":选择一个能引起共鸣的话题,加上熟悉的演员阵容,再配上铺天盖地的营销,最后收割票房。
这个套路被看透了,观众自然就不买账了。
大家开始怀疑她的动机,开始质疑她的真诚。
面对网上的质疑声,贾玲选择了沉默。
没有澄清,没有反驳,也没有任何回应。
这种沉默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外界的猜测。
有人说她是在憋大招,有人说她是心虚了,还有人说她是在等风头过去。
贾玲的沉默其实很符合她一贯的性格。
她不是那种喜欢在网上和人争论的人,更不会为了澄清而大费周章。
她的态度似乎是:作品自己会说话,观众自己会判断。
这种淡定在娱乐圈里并不常见,也正因为如此,才更加耐人寻味。
结语贾玲从相声舞台走到电影银幕,从备受喜爱到饱受质疑,这个过程其实很正常。
娱乐圈就是这样,观众的口味会变,标准会提高,耐心也会消耗。
现在的关键是《转念花开》能不能拿出真正的好内容,用实力说话,而不是继续依赖营销噱头。
观众其实并不是不支持贾玲,只是希望她能拿出更多诚意和创新,别总是吃老本。
来源:琢磨鸟说娱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