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最早的,1946年就建起来,北京电影制片厂1949年4月成立,上海电影制片厂同年11月组建,八一电影制片厂1952年8月创建,西安、珠江、峨眉、潇湘四个厂都是1958年建的。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产业起步阶段就有了这些制片厂,它们当初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承担着宣传任务和文化输出。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最早的,1946年就建起来,北京电影制片厂1949年4月成立,上海电影制片厂同年11月组建,八一电影制片厂1952年8月创建,西安、珠江、峨眉、潇湘四个厂都是1958年建的。
这八个厂一度是中国电影的主力军,生产了大量故事片、纪录片和动画片,影响了好几代人。但现在呢,市场变了,民营公司到处都是,这些老厂的日子过得不一样。
中影集团和上影集团还挺活跃,其他六个厂大多边缘化了,有的甚至改行或者并入别的地方。这里面有体制原因,也有市场竞争的压力,得一步步说清楚。
先说说这些厂的历史背景吧。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建厂80年了,到2025年正好是个大日子。
它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厂,拍过《英雄儿女》《冰山上的来客》这类经典,译制片也做了上千部。
现在长影集团主要靠文旅项目维持,厂区改成主题公园,游客能去参观老摄影棚,收入主要来自门票和周边产品。2025年,长影联合出品了《铁血丹心》,定在8月8日上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但整体上,它的生产规模小了,不像过去那样年产几十部片子。原因挺简单,资金跟不上,人才也流失到民营公司去了。
北京电影制片厂当初是首都的电影基地,拍过《开国大典》《林家铺子》,1999年重组成了中影集团,现在是中国电影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
2025年,中影的地位还是稳的,它是中国大陆唯一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控股多家院线,市场份额占全国60%左右。
去年票房数据看,中影参与的片子像《长津湖》系列,票房破百亿,海外发行也推到100多个国家。2025年8月,中影高层调整,李现增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高山任副总经理,这说明内部还在优化管理。
集团总资产超百亿,数字制作基地占地34公顷,有16个摄影棚,获奖上百项。宣传营销这块,中影有专用公司,线上线下结合,举办首映礼和发布会,帮片子拉票房。
相比其他厂,中影的产业链全,从制作到发行放映,再到海外推广,都抓在手里,这让它在竞争中占优势。
上海电影制片厂是另一个亮点,1949年建厂,历史能追溯到中国电影早期。2025年,上影集团完成收购上影元19%股权,持股到70%,这步棋加强了IP运营和衍生品开发。
集团利用上海的国际化优势,资金容易吸引,人才也多,国际合作频繁。动画这块,上影开创了中国学派,代表作《大闹天宫》人物设计借京剧脸谱,场景古典,手绘技术当时领先世界。
现在上影还在推新动画,2025年备案了《千里江山图》项目。电影节方面,上海国际电影节每年办,红毯活动吸引全球目光,帮助国产片走出去。
2025年,上影发布“鲲鹏计划”,聚焦AI和VR技术,布局“3+1+X”产业矩阵,包括影视宣发、院线经营、IP运营,加上前沿科技和新业务开拓。
集团去年票房份额7%以上,联和院线31亿,占全国近20%。这些年,上影拍的《悬崖之上》《1921》《爱情神话》,市场反响好,证明它适应了新潮流。
八一电影制片厂当初是军旅题材的代表,1952年建,拍过《地道战》《闪闪的红星》。但2018年改制,并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电影电视制作部,降为正师级,人员大减,很多退休或转业。
现在厂标还叫八一,但独立运营没了,生产规模小,主要做内部片子。2025年现状是,基本不参与市场竞争,影响力弱了。体制太特殊,转向市场难,资金和人才问题突出。
西安电影制片厂1958年建,专注西部题材,拍过《人生》《黄土地》,一度拿过戛纳金棕榈。
2003年并入西部电影集团,现在厂区改成文化地标,有博物馆和星光大道,游客多,但电影生产少。2025年,集团资金有限,拍摄周期长,低成本项目为主,市场份额小。
珠江电影制片厂在广州,1958年建,拍过《英雄无泪》《海外赤子》。现在并入珠江影视传媒,合拍片多,但整体边缘化,广州办公室规划小项目,收入渠道窄。
峨眉电影制片厂在成都,1958年建,拍过《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焦裕禄》。现在峨眉电影集团员工平均年龄高,过半退休,人事费用两千万多,2015-2016年扣非净利润负数。
2025年,还在挣扎,山地拍摄为主,但竞争力弱。潇湘电影制片厂在长沙,1958年建,拍过《国歌》《那山那人那狗》。现在潇湘电影集团结构优化慢,湖区项目少,人才招聘难,简历多但应聘少。
这些厂的分化从1990年代市场转型就开始了。中影和上影改制早,1999年和2001年就组集团,上市2016年,吸引资本,产业链完整。
其他厂体制僵化,从计划经济转市场慢,激励少,发展堵。民营公司涌入,资金强,营销灵敏,老厂比不过。人才流失严重,薪资和发展空间差,好导演演员跑了。
资金上,制作成本涨,老厂缺钱,技术更新跟不上,片子质量和票房差。结果,长春转文旅,八一改制,西安珠江峨眉潇湘被边缘。
但也不能说老厂就没出路。中影上影的经验是,适应市场,抓核心业务,辟新路。比如中影数字技术深,上影动画出口多。
其他厂可以改革机制,合作民营,吸引投资。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破600亿,机会多,但竞争烈。八大厂的历史价值还在,红色基因流进血液,得用新方式传承。
长影80年音乐会,上海青年影人计划,这些活动在延续影响。未来,影视行业AI赋能,健康生活主题片多,老厂得跟上,不然更难。
总的看,中影上影脱颖而出不是偶然,它们资源好,调整快。其他厂的现状提醒大家,产业变迁无情,得主动求变。电影不光是艺术,还是生意,得接地气,贴近观众。希望这些老厂能找到新定位,继续贡献力量。
来源:安琪不是酵母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