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老电影《从奴隶到将军》拍摄记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2 13:51 2

摘要:为呈现滇南、粤北、江西苏区、延安及苏北的地域特色,剧组在广东、江西与苏北等地取景。如彝族村寨的土司大院、广东的广式建筑、江西苏区的风火墙和大樟树、苏北地区简洁朴素的农村堂屋等,都在影片中出现,展现了不同地区风貌和时代特点。

《从奴隶到将军》由王炎执导,杨在葆、张金玲等主演,于1979年上映 。影片以罗炳辉将军为原型,讲述了奴隶出身的罗霄投身革命,成长为红军杰出将领的故事 。

为呈现滇南、粤北、江西苏区、延安及苏北的地域特色,剧组在广东、江西与苏北等地取景。如彝族村寨的土司大院、广东的广式建筑、江西苏区的风火墙和大樟树、苏北地区简洁朴素的农村堂屋等,都在影片中出现,展现了不同地区风貌和时代特点。

导演王炎力邀杨在葆出演主角罗霄,杨在葆起初觉得自己难以胜任,王炎以将军也是凡人,应展现质朴真实形象说服了他。初试镜时,杨在葆的表演因缺乏角色内在气质未达标,后来经过两次拍样片试戏,才得到认可。

1978年,广州军区第42军126师步兵376团接到命令,赶赴江西大余配合摄制组拍摄。部队官兵充当群众演员,先后辗转于江西大余和广东南雄、韶关等地,配合拍摄讨袁战争、北伐军攻城等场景。后来因中越边境局势紧张,部队接到回撤命令,摄制组紧急请示,最终该团留下部分人员,在12天内抢拍了100多个镜头,基本满足了影片拍摄需要。

服装组起初觉得把新军装做旧可惜,样片呈现效果让他们态度转变,不仅主动携带墨汁木炭现场加工,还动员解放军与群演共同参与,细致到每粒纽扣都体现时代感。面对苗族服装短缺,服装组彻夜赶制。道具组则把讨袁攻城用的旗帜及盖在罗霄身上的军旗,经过开水泡、墨水浸、太阳晒、烟火熏等处理,使其更符合影片需求。

造型团队深入研究历史资料,为还原旧军队风貌,说服群众演员与战士们剃去长发或分头,换上平头或光头,还重现了旧时的儿童“桃子头”。

来源:陇东漫步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