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郑中基、周秀娜等主演的港片《阿龙》于9月4日在香港上映,首周斩获80.8万港元,加上优先场数据则为86.8万港元,市场反响平平。近日,有买票入场的当地影评人特意撰文狠批该片。
由郑中基、周秀娜等主演的港片《阿龙》于9月4日在香港上映,首周斩获80.8万港元,加上优先场数据则为86.8万港元,市场反响平平。近日,有买票入场的当地影评人特意撰文狠批该片。
该影评人指出,他此前通过相关报道和演员受访片段了解到的《阿龙》,是一部为女儿报仇、以暴制暴的电影,动作场面很多,但实际入场后才发现,这是一部以文戏为主的剧情片,明显“货不对板”,而且更糟糕的是,剧情苍白得不合逻辑。
“老实说,电影刚开场,我就想走人了。”贴文中吐槽道。
至于剧情的具体问题,该影评人列举了三点。
第一点是故事主线虽然简单,父亲想为死去的女儿报仇,但铺垫太多了;第二点是监狱群殴戏份,尽管是全片的高潮,但和整体剧情格格不入;第三点是医院戏份,主角光环无限加强,对手阵营全员降智。
“全片故事就好像是破碎的影像,看得出导演是很努力的拼凑,但出来的效果真的不好。”帖文结尾如此写道。
很多留言者对影评人的观点表示赞同,但他们认为,《阿龙》原本拍得非常好,只是上映版本做出了很大妥协,才导致了这些问题。
有自称参与《阿龙》电影分享会的当地网友称,主演郑中基、导演胡耀辉、监制田启文在会上透露,电影原本有120多分钟,但为了能在内地上映,删去了诸如十字架大佛、小女孩被欺凌等剧情,导致原本完美的剧情结构变得支离破碎。
当然,也有网友认为,主创们列举的被删减剧情并没有触雷,在港上映无需删减,想要解决问题只需剪出两个版本即可,将问题归因于外部妥协,可能是在推卸创作责任。
“故事节奏乱,配乐不到位,打斗场面漫画式呈现,完全打得不真实,片中老外打架的表情都是错的,到底是煽情,还是搞笑?完全没有拿捏好电影的定位。”一位网友批评道。
事实上,近年每当港片被吐槽不好看时,主创们在港受访时总会暗示:“原本更好,是妥协才变成这样。”既然如此,何不专攻本地和海外市场尽情挥洒才华呢?贾樟柯导演都能做到,你们怎会做不到呢?别再把“妥协”当创作乏力的借口了。
来源:港台娱乐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