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戏台》2100万,《长安的荔枝》1900万,《罗小黑战记2》1300万……
冲不动了?7月28日票房集体跳水!
《戏台》2100万,《长安的荔枝》1900万,《罗小黑战记2》1300万……
周末刚过,直接“塌房”?
这跌幅,比股市还刺激。
谁说暑假档就一定稳?
观众的钱包,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前两天还YYDS,今天就“糊”得明明白白。
排片还在,心气没了。
热度断崖,谁也救不了。
《戏台》:从4400万到2100万,腰斩了。
三天票房走势像坐过山车——7月26日4000万,27日冲到4400万,28日直接掉到2100万。
累计1.9亿,听着不少……但增速断了。
一部喜剧片,工作日还能拿2000万+,其实算不错。
可问题是——预期是6亿啊!
按这节奏,后面能撑住吗?
口碑尚可,但新鲜感褪得快。
观众看完一遍,朋友圈一晒,就“功德圆满”了。
续力不足,后劲乏力。
有人调侃:这是“一日游”行情,不是“长线持有”。
票房像被抽了筋,软了。
中年喜剧,主打一个“笑完就走”。
没人想二刷,没人想安利。
排片占比第二,可上座率……呵呵。
影院经理都开始摇头了。
再这样下去,别说6亿,5亿都悬。
别急着官宣大获全胜。
《长安的荔枝》:5700万→1900万,暴跌66%!
这数字看着都心慌。
三天累计5.1亿,成绩亮眼……但后劲让人捏把汗。
从5100万掉到1900万,不是正常回调,是雪崩。
排片一直稳居第一,资源全给,结果……
高开低走,冲不动了。
观众:开头惊艳,中间拖沓,结尾……嗯,还行。
古装+权谋+小人物逆袭,设定很香。
可节奏一慢,观众就“出戏”。
抖音片段刷多了,正片反而没兴趣了。
“预告比正片好看”,老毛病了。
更尴尬的是,被《戏台》反超单日票房。
一部严肃历史剧,输给喜剧?
说明大众情绪转向了——不想烧脑,只想笑。
可《戏台》自己也撑不住……
两部都在“内耗”。
预测从9亿一路下调到7亿、6.5亿……
现在业内悄悄说:能破6亿就算赢。
搞快点,别再画大饼了。
《罗小黑战记2》:萌系也扛不住了。
7月26日2900万,27日3100万,28日1300万……
跌幅超50%,和前两位“同病相怜”。
累计2.5亿,对国产动画算不错。
可粉丝心凉了半截——这可是“罗小黑”啊!
第一集余温还在,第二集却后劲不足。
画风依旧治愈,剧情却有点“温吞水”。
新角色没立住,老角色戏份少。
粉丝:我来打call,但真没法二刷。
亲子观影群体周末集中释放,工作日自然回落。
可回落幅度这么大……
说明“破圈”没成功。
还是宅圈自嗨?
墙头塌了半边。
有人吐槽:情怀不能当饭吃。
再可爱,也扛不住故事短板。
下一部,得好好打磨剧本了。
反观《南京照相馆》,稳如老狗。
日票房下滑,但幅度温和。
没爆,但也没崩。
小成本剧情片,靠口碑慢慢爬坡。
豆瓣8.2,实锤了质量。
观众评价:后劲足,耐琢磨。
不像某些大片,看完就忘。
它像一杯温茶,越品越有味。
排片不多,但上座率稳。
这才是“细水长流”。
不争一日之短长。
有人笑称:这才是“黑马”,不是“烟花”。
炸一下就没了。
它不热搜,不营销,安静放映。
却让观众愿意二刷三刷。
这才是电影该有的样子。
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
真诚,才是必杀技。
暑期档,不是谁排片多谁就赢。
《长安的荔枝》排片第一,票房却跳水。
《戏台》话题足,观众却“笑完就跑”。
排片是开始,不是终点。
观众用脚投票。
你给再多资源,没口碑,照样扑街。
以前是“宣发定生死”,现在是“口碑定存亡”。
抖音刷十遍,不如朋友说一句“真好看”。
数据可以刷,上座率骗不了人。
现在观众精着呢。
预告片炫酷?点开一看节奏慢。
明星云集?演技拉胯照样骂。
别把观众当韭菜。
尤其是暑假,学生党多,但判断力不差。
他们更愿意为“值得”买单。
而不是为“大制作”埋单。
预测总票房,现在看有点“打脸”。
前两天还说《长安的荔枝》9亿,《戏台》6亿……
现在?
业内悄悄改口了。
《长安的荔枝》:6.5亿封顶?
《戏台》:5亿都难?
《罗小黑2》:2.8亿收尾?
预测这东西,本来就是“算命”。
高了,叫“期待”;低了,叫“保守”。
可连续三天暴跌,谁都坐不住。
有影院经理透露:下周可能调减排片。
把空间让给新片。
市场永远在流动。
没有永远的C位。
谁火三天,谁就得让位。
这就是档期的残酷。
为什么跌幅这么大?
周末集中释放是原因。
但更深层——内容后劲不足。
三部片都有“高开”问题。
宣传猛,开局炸,但故事撑不住长线。
观众第一天冲着IP、明星、特效去。
第二天发现:就这?
第三天,没人安利,自然没人进影院。
没有自来水,票房就断流。
尤其是《长安的荔枝》,权谋戏太“文”,打斗少,节奏慢。
年轻人看完觉得“累”。
《戏台》笑点密集,但情感深度不够。
笑完空落落的。
《罗小黑2》画风美,但剧情平。
都是“好看,但不惊艳”。
在短视频时代,这种评价等于“死刑”。
没人愿意花两小时看一部“还行”的电影。
电影市场,正在变天。
过去靠流量明星+大宣发就能收割。
现在不行了。
观众越来越“挑”。
他们要情绪共鸣,要叙事节奏,要视觉惊喜。
缺一个,都可能“糊”。
你看《南京照相馆》为啥稳?
它不炫技,不炒作,就讲好一个故事。
真诚,最打动人心。
现在的观众,是“柠檬精”也是“鉴剧师”。
酸你,是因为你不值那个价。
夸你,是因为你真的好。
市场在教育片方:别玩虚的。
票房不会陪你演戏。
所以,还能达到预期吗?
悬。
《长安的荔枝》想冲9亿?
难于上青天。
除非口碑逆袭,或有重大事件拉动。
比如拿奖,或上热搜爆哭片段。
《戏台》6亿?
得靠“国庆档回流”或“二刷潮”。
可目前看,二刷动力不足。
预期,正在被现实打脸。
但也不必太悲观。
5.1亿、1.9亿、2.5亿……
在往年,都是大片水准。
只是今年观众期待太高。
高期待,意味着高风险。
火得快,凉得也快。
电影,终究是内容为王。
营销可以造势,
流量可以拉高开,
但走得远的,永远是那些——
讲好故事的。
你觉得《长安的荔枝》最终能收多少亿?
《戏台》还有翻盘机会吗?
来评论区,一起吃瓜!
别光看,打call啊!
来源:吉棠说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