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毛主席从未见过面?两人的故事比电影还精彩!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1 09:18 2

摘要:一个靠笔杆子批判现实,一个靠硬实力领导革命,按说俩人都超厉害,咋就没机会见一面呢?今天咱就唠唠这俩人之间,那些比电影还传奇的事儿。

你敢信吗?近代中国超牛的两位大人物——鲁迅和毛主席,竟然一辈子都没见过面!

一个靠笔杆子批判现实,一个靠硬实力领导革命,按说俩人都超厉害,咋就没机会见一面呢?今天咱就唠唠这俩人之间,那些比电影还传奇的事儿。

时间回到1931年冬天,北平的风刮得能冻透骨头。

鲁迅每天雷打不动去编辑部上班,闲下来就捧着一堆报纸剪报翻来覆去看。那会儿有个名字老在报纸上冒头——毛泽东。

报纸上一会儿说他把国民党打得乱跑,一会儿又骂他是“匪首”,鲁迅瞅着这名字就犯嘀咕:这人到底是坏人还是干大事的革命家啊?

没多久,鲁迅的朋友茅盾来串门。

鲁迅赶紧趁机问:“你认识朱德和毛泽东不?报纸天天报他俩名字,全国都快被他俩搅活了!”茅盾一听就笑了:“朱德我知道,南昌暴动那回特出名。毛泽东啊,我俩可是老熟人!”

这话一出口,鲁迅眼睛都亮了。

茅盾接着说,毛泽东读过大学,家里祖上都是读书人,说话特随和没架子,他夫人阳开慧还特别贤惠。鲁迅听完更纳闷了:明明是个文化人,咋就扛起枪干革命了呢?

茅盾又回忆,当年在广州见毛泽东时,他还是一身书生气。

可没想到才过几年,毛泽东就成了国民党天天想收拾的“朱毛”组合里的核心人物。鲁迅越听越佩服:一个文人敢拿枪跟敌人硬刚,还在国民党的围剿下越闹越红火,这也太牛了!

从那以后,鲁迅就成了“朱毛”新闻的忠实读者。

他本来不爱掺和政治,可就好奇这些文化人咋能把革命搞得这么有声有色。每天茶余饭后,跟朋友聊起井冈山的事儿,都能说上大半天。

1936年春天,鲁迅生病躺床上,身体差得不行。

听说红军东征打了胜仗,他立马撑着病体,跟茅盾一起给毛主席写了封贺信。信里写着:“在你们身上,看得到人类未来。”要知道鲁迅平时很少说这么实在的鼓励话,可见他是真打心底认可红军的事业。

同年4月,有个叫冯雪峰的人从陕北跑到上海,专门去见鲁迅。

冯雪峰是受毛主席委托来的,他跟鲁迅讲了好多革命的事儿:过草地有多难,遵义会议咋把党从危难里救回来,还有党正在谋划的抗日统一战线。鲁迅听得特别认真,眼里都闪着光,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好几岁。

临走时,鲁迅特意把自己编的《海上述林》交给冯雪峰,还塞了几根火腿肠。

他再三叮嘱:“这书和吃的,一定要带给毛泽东和周恩来,他们在前线太辛苦了。”就这么几句简单的话,满是对革命领袖的心疼。

谁能想到,这俩人到最后都没见上一面。

1936年10月19日,鲁迅走了。毛主席虽然没能去现场,却在治丧委员会名单上留了名,还亲手写下“鲁迅先生之墓”六个大字,每个字都透着敬重。

后来毛主席总跟人说:“我和鲁迅的心是相通的。”

他不光自己天天读鲁迅的文章,还号召所有共产党人都要学鲁迅。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都被他当成共产党的座右铭。

其实鲁迅一开始对革命者也有点纠结,觉得文人不该动刀动枪。

可看着毛泽东带着红军一次次突破围剿,为老百姓做事,他慢慢改变了想法,打心底赞成毛泽东的革命路子。

现在回头看,鲁迅和毛主席虽然没见过面,却像老朋友一样懂彼此。

一个用笔唤醒国人,一个用行动改变中国,俩人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这种跨越距离的默契,比好多天天见面的人都要深。

要是当年他俩能见上一面,你觉得会聊些啥呢?是聊文章写法,还是聊革命方向?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

来源:小v故事汇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