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IM是“In Moments”简称,意为“从这一刻起”。本届影展由竞赛、培育、展映、论坛、活动五大板块组成,其间还举办了创作训练营、提案大会、青年之夜等配套活动,为两岸青年电影人提供展示才华、实现梦想的平台。
东南网9月11日讯(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张哲昊 郭雅莹 刘宇捷)
初秋时节,平潭岛变身文化新地标。
9月7日晚,平潭龙王头海渔广场灯光璀璨,为期3天的第五届平潭IM两岸青年影展(以下称“平潭IM”)圆满落幕。
IM是“In Moments”简称,意为“从这一刻起”。本届影展由竞赛、培育、展映、论坛、活动五大板块组成,其间还举办了创作训练营、提案大会、青年之夜等配套活动,为两岸青年电影人提供展示才华、实现梦想的平台。
共赴一场青春电影之约
海风轻拂,光影交织。
抬眼望去,不少建筑挂上了电影主题海报,街头巷尾点缀着影展主视觉立牌……行走岚岛,“平潭IM”的印记触手可及,来自海峡两岸的青年电影人、电影爱好者会聚平潭,沉浸式感受电影与海岛共融之美。
本届影展以“风,自有方向”为主题,面向全球华人高校学子及青年导演,短片主竞赛单元共征集剧情短片2059部、非剧情短片519部。经过评阅,50部短片佳作入围线下展映环节。
本次入围短片题材丰富多元,涵盖社会关怀、个人成长、文化传承等多个维度。改编自真实经历的《独唱团》,从儿童的视角探讨了集体权利与个体权利的边界;以闽南海岛为舞台,《无用路》用黑色幽默解构两个少年的成长经历;聚焦AI题材的《柯得的幻想》引发观众关于人与科技的深层思考……这些作品凝聚着青年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以独特的艺术表达为观众带来一场影像盛宴。
历经两个多小时的颁奖,“麒麟最佳影片”“麒麟最佳导演”等多个奖项一一揭晓。最终,来自台北艺术大学的颜皓轩凭借《囚犬》,摘得本届影展最高荣誉——“麒麟最佳影片”,并收获了30万元扶持资金。
颜皓轩是第二次站上平潭IM的领奖台。去年,这个年轻人的首部短片作品《送行》收获了“麒麟新锐短片”奖项。“太开心了,这份荣誉属于整个团队!”颜皓轩说,电影创作好比“等一束光降临”,而此刻光照进了现实,未来将带着这份能量继续前行,写出更好的故事、拍出更好的影片。
这亦是一场属于影迷的庆典。连日来,在放映厅内,《上场吧!女孩》等入围作品轮番展映,吸引了大量影迷前来观看打卡。“即便是类似的题材,不同片子的叙事视角、创作手法也各不相同,呈现出令人惊叹的丰富性与差异性。”来自福州的电影发烧友姜文泽说。
扶持华语电影新锐力量
青年影展,年轻电影人自然唱主角。
记者观察到,本届影展迎来了“Z世代”创作力量的爆发——主竞赛单元参赛作者平均年龄仅24岁,“00后”创作者占比更是超过55%;征集作品覆盖全球399所高校,其中台港澳及海外院校投稿数量同比增长42%,彰显了新生代华语电影人更加开阔的创作视野。
扶持华语电影新锐,这是平潭IM秉持的目标。以首届影展“最佳剧情短片”得主杨名为例,他在获得扶持资金后继续坚持创作,其作品《鬣狗》更于近期获得了第7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国际短片”奖项,这是中国影片首次获此殊荣。
无疑,青年电影人需要更多被看见、被发现的机会。那么,如何为他们的电影梦想铺路搭桥?
在平潭IM,扶持与托举是贯穿始终的主旋律。本届影展导师公开课特邀刘开珞等知名电影人,围绕《电影的商业类型化开发》等议题,直击青年创作者在市场对接等关键环节的痛点与瓶颈。
对于年轻导演而言,执导长片往往意味着电影梦能走得更远。而“生生不息成长计划”作为影展的孵化与创投环节,致力于帮助青年电影人实现“从短片到长片”的关键跨越。此次“生生不息成长计划”共收到了166份长片提案,其中10个项目进入线下环节,并通过举办创作训练营等为创作者提供精准指导,一步步从“被看见”走向“被记住”。
台湾青年导演郑安群就是其中一位,他带着长片项目《死亡配对》前来,以期寻求投资人、制作公司或平台方的支持。影展期间,他收获了剧本、拍摄等方面的指导,并拿下“最具市场潜力项目”奖项,捧回10万元扶持资金。“感谢平潭IM这个平台,感恩导师们宝贵的指导,我一定会继续拍下去!”郑安群语气坚定。
眼下,电影产业正经历着新一轮技术革新与媒介融合的变革,激荡起青年电影人对未来的畅想。对此,本届影展携手即梦Al发起“未来已来·AIGC”单元,探索人工智能与电影创作的前沿边界;与抖音联合发起“在拍一种很新的vlog”单元,鼓励青年创作者以短视频形式创新叙事方式,为青年电影人搭建一个拥抱新技术、尝试新表达、连接新受众的平台。
“这些年轻人,如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朝气。”谈起青年创作者蓬勃的创造力,影展评委会主席陈冲发出了如是感慨。陈冲表示,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两种珍贵的品质,“一是真诚的表达,二是技术上的娴熟。这让我看到中国电影、亚洲电影乃至世界电影的新希望”。
助力两岸影视文化交流
作为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先行地区,越来越多台湾青年将平潭视为就业创业和艺术创作的热土。
如今,举办了5届的平潭IM已成为一张展示岚岛城市形象、促进两岸影视文化交流的璀璨名片。数据显示,5届影展征片总数累计达12705部,其中30多所台湾高校投片500部,基本覆盖所有台湾影视专业高校。
作为影展系列活动之一,本届“从平潭出发·72小时极拍”单元邀请16支来自海峡两岸的青年影像团队深入渔村、街巷和海滩,以“岛·眼”为题展开创作挑战,这也是该单元首次迎来台湾高校团队组队参赛。
毕业于台湾艺术大学的游智杰,去年凭借惊悚短片《四牲六道》获得影展“麒麟评委会大奖”。今年他又和两名伙伴组队来到平潭参赛,以长江澳等为取景地拍摄了极具实验性的短片《平潭寻奇》,并一举拿下了一等奖。“我非常钟情先锋、荒诞的拍摄风格,而平潭本土传说故事、渔村文化甚至是大风天气都给了我灵感,这里真是一块宝地。”游智杰说,两岸青年创作者对于创作的渴望、对于电影的热爱都是一样的,在平潭IM可以碰撞出无限的火花。
以光影为媒、交流为桥,本届影展还特邀资深电影剪辑师陈博文、CNEX视纳华仁共同创办人暨执行长陈玲珍、演员林依晨等台湾影视界人士参与,通过一场场对话,进一步拓宽两岸影视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正如陈博文所言,两岸青年创作者都很注重情感的表达,这是源于相近的文化背景和传承,“我很看好两岸电影人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华语电影走向世界”。
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