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傍晚时分,暑气渐消,金乡县羊山镇寻楼村广场上早已热闹起来。老人搬着小马扎早早占座,孩子们则围着放映机好奇张望,放映员张来法熟练地架起银幕、调试设备——随着一束光影刺破暮色,当天的公益电影如约而至。
傍晚时分,暑气渐消,金乡县羊山镇寻楼村广场上早已热闹起来。老人搬着小马扎早早占座,孩子们则围着放映机好奇张望,放映员张来法熟练地架起银幕、调试设备——随着一束光影刺破暮色,当天的公益电影如约而至。
“以前看电影是直接放正片,今天不仅看了故事片,还放了一些科普片,让我们学到了预防近视、科学饮食的法子,以后一定注意这些细节,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影片散场后,寻楼村村民邵玉秋还在和邻居念叨刚学到的健康知识。
这场让村民直呼“对味”的公益电影,正是金乡县探索“精准供给、多元场景、长效管理”文化服务新路径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金乡县打破公益电影“单向输送”的传统模式,把银幕变成连接政策与民心、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的桥梁,“小银幕”真正成了乡村振兴的“大舞台”。
“要让公益电影真正走进群众心里,首先得把‘放映账’算细、算准。”金乡县委宣传部分管负责人介绍,金乡县将公益电影放映转化为可量化、可追踪的系统工程:一张“全年放映时序图”科学衔接农忙农闲,麦收季错峰在傍晚放映,春节、中秋等节庆加映民俗影片,确保“农忙不断线、节庆不断片”;一本“村级放映台账”精准核算全县430个行政村(社区)的放映指标,明确每个村的放映频次、时间和地点,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服务;一张“责任分解表” 将设备维护、人员调度、场次记录等任务压实到天、落实到人,形成全流程闭环管理。数据显示,2025年5月以来,全县已累计放映公益电影1500余场,覆盖13个镇街,惠及群众超10万人次。
光算得细还不够,金乡县还创新供给模式,让群众“点单”选电影。金乡彻底告别“我放什么你看什么”的旧模式,推出“群众点菜、政府配餐、多元上桌” 的文化自助餐。针对不同群体需求,片单动态更新:为学生群体增加《阳光少年养成记》等成长教育影片,为中老年群体加映《健康膳食》《慢性病防治》等实用科普片,观影人次和满意度较往年大幅提升;紧扣重要节点,“七一”期间集中放映《建党伟业》等红色影片,“八一” 前后展播军旅题材作品,夏季则在正片前加映防溺水、防中暑短片,实现“一场电影多重收获”。
便民服务更在“流动”与“固定”间下足功夫。针对偏远村庄,“流动电影轻骑队”把放映设备搬上农用三轮车,颠簸着开进田间地头;在文化广场、敬老院等人员集中区域,设立固定放映点,配备遮阳棚、座椅等设施,打造舒适观影空间。“以前得走两三里地看电影,现在广场上就能看,真是太方便了!”羊山镇沙沃张村党支部书记张雪峰说。
为确保公益电影“常下乡、常在乡”,金乡县还织密了三张“保障网”。压实县、镇、村三级联动责任网,县级部门定期巡查放映质量,镇级协调解决场地、电力问题,村级收集群众反馈优化排片;打通“土办法+新渠道”宣传网,乡村大喇叭用方言循环预告,覆盖80%以上行政村的微信群精准推送放映信息,知晓率大幅提升;锤炼专业放映队伍网,定期开展设备操作、应急处理等培训,每年评选“优秀放映员”,让一支扎根基层的队伍守住银幕阵地。
如今,金乡的公益电影早已不是单纯的“放片子”,而是成为凝聚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光影里,红色故事滋养着乡土情怀,科普知识点亮了生活智慧,欢声笑语拉近了邻里距离。“我们会始终跟着群众需求走,把片源选得更精、放映点规划得更优、服务做得更实,让银幕之光一直照亮乡村振兴路。”金乡县委宣传部分管负责人说。夜幕下,一束束光影仍在金乡的乡野间流转,照亮着乡亲们的幸福生活。
来源:农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