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也没能想到,距离掀起主旋律军事战争题材电影热浪的《战狼Ⅱ》,才不过八年时间,该领域题材电影的红利,似乎就已消失殆尽。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数亿投资的军事大片《蛟龙行动》票房溃败。
谁也没能想到,距离掀起主旋律军事战争题材电影热浪的《战狼Ⅱ》,才不过八年时间,该领域题材电影的红利,似乎就已消失殆尽。
而笔者见到有人说,“吴京把爱国战争片红利都吃干净了。”
他进一步表示,“你看《蛟龙行动》就知道了,大家都腻了,当然吴京自己也知道,所以你看他还拍《战狼Ⅲ》么?”
很显然,这是一种情绪化的观点。
那么,中国主旋律题材电影的红利,当真消失了吗?
这颇有讨论价值。
中国内地电影市场。
经过较长时间的盘桓、摸索,终于在2012年,凭借一部12.67亿票房的喜剧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步入商业票房爆发期。
其后经《西游·降魔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和《心花怒放》,到《港囧》、《夏洛特烦恼》、《寻龙诀》等等,国产电影冲破十亿票房门槛,逐渐成为主流。
十亿票房年代来临。
这一年,吴京拍了《战狼》。
仍然是他本身的“动作”赛道,只是角色身份从杀手、拳手、悍匪、黑帮、反派机器人、UCI指挥官和武僧等等,转身成了特种兵。
这也是他继与李忠志联合执导《狼牙》之后,首度单飞。
票房破了五亿。
回头去看,从他踏足香港影坛寻求发展,到沉浮多年不得志,最后还是香港导演陈木胜,劝他回到内地发展。
这部《战狼》就是回响。
而不久之后,这件事将改变华语电影格局。
当时间来到2016年,大家都被一座“奇峰”震撼。
周星驰的《美人鱼》,在当年春节档,悍然创下逾三十三亿的恐怖票房纪录,将此前内地票房的“天花板”,捅了一个超大的窟窿。
而神魔大片《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无厘头笑片《澳门风云3》,也双双破了十亿票房。
以此时的内地电影市场来看,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的商业票房表现,几近平分秋色。
但换个角度来看,因为周星驰的一骑绝尘,以及《美人鱼》票房纪录的“高不可攀”,估计很多内地电影人,会感受到某种程度上的绝望。
笔者见过有人说,这个纪录应该会保持很多年。
恰如周星驰写下的一曲《无敌》。
它横亘如天堑。
但世事当真难料。
就在《美人鱼》创下空前票房纪录的当年,吴京的《战狼Ⅱ》开机。
隔年,该片登陆内地暑期档。
以吴京或者业内人士的预期,这部《战狼Ⅱ》的票房超过前作,达到八亿左右,就已经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成绩。
结果它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不但将前冠军《美人鱼》挑翻,更傲然冲破五十亿票房层级,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的又一座“奇峰”。
如果说,《人再囧途之泰囧》是国产电影的立身之战,《战狼Ⅱ》就是登临王座的一役。
诚无虚言。
也自此开始。
潜力垂尽的香港电影,上限已被框定在十亿层级,而内地电影则轻松越过座座票房山峦,频现惊世数据。
我们眼见,《羞羞的铁拳》和《西虹市首富》破二十亿,《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和《我不是药神》破三十亿,《流浪地球》破四十亿、《哪吒之魔童降世》破五十亿,再到《长津湖》悍然突破《战狼Ⅱ》,以57.72亿总票房,登顶昔时的内地影史冠军王座。
再到当下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上冲至154.46亿高位。
这是一场让人瞠目结舌的急行军。
然盛极之处,就或有阴霾。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创下惊人票房纪录的同时,40%的院线空场率同样惊人,而投资成本接近十亿的《蛟龙行动》,则迎来空前惨败。
在苦熬数日不见反弹的情况下,本来声称“绝不撤档”的这部主旋律军事题材电影,无奈宣布撤档。
而及至“特别版”上映,票房和口碑仍无起色。
话题至此闭环。
不讳言。
笔者认为,前文所引对于吴京的评述,其实或不太公道。
因为其《战狼Ⅱ》,不但引爆了战争类型片风潮,也极大推动了当年内地电影市场的繁荣,其后接踵而至的诸多高票房国产电影,实际上都受益匪浅。
认真说起来,反倒是《红海行动》,吃了《战狼Ⅱ》的“红利”。
当然话说回来,继《战狼Ⅱ》之后,吴京又陆续接拍了《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我和我的家乡》、《金刚川》、《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长津湖之水门桥》、《流浪地球2》等诸多“主旋律”电影,也确实“吃”到了不少红利。
但以其个人秉性,钟情军旅题材和军人身份,也不见得就该被口诛笔伐。
而这些林林总总,反而其实并不重要。
很多人颠倒了关注点。
博纳《蛟龙行动》为何票房溃败?
开篇引文,认为大家都看腻了“爱国战争片”,简直荒谬。
爱国无罪。
这几个字可能会引起反弹,但究其根本,放在全球任何一个国家,爱国这件事本身,都绝不会有任何问题。
它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精神,与应有的情怀。
怎么会被“看腻”?
比如下文这张图,虽然老了一点,但它恰好就是中国人爱国精神的现实显现。
历久弥新。
反过来说。
以笔者所见,《蛟龙行动》的“大片之死”,不在于电影拍得不好,不在于场面不够大,不在于制作不够精良,更非其“主旋律”之罪。
其根本问题在于——“架空式爱国主义”。
我们来看看电影剧情梗概,“未来某日,中国海军截获关键情报,中方派出潜艇,与蛟龙小队协同作战。海底战场险象环生,蛟龙遭遇重重陷阱,潜艇与敌多番埋伏周旋,更驶入海底火山口遍布的广袤深海,展开一场惊心动魄、攸关生死存亡的深海决战故事。”
它与其说是爱国主旋律概念,不如说是一篇假想式“网络爽文”。
本身缺乏真情实感,又如何让观众共情?
故败得不冤。
而如果当真要说到“爱国”。
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兴亡前赴后继,有多少英豪义士,为国捐躯,抛头颅,洒热血,又有多少无名之辈,以身殉国?
从明朝抗击倭寇,到清代销烟,再到众志成城的八年抗战和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如果要在历史当中,去找鲜活而有长久价值的主旋律题材,可谓俯拾皆是。
既然不缺素材,又何苦架空?
再多说一句,爱国这件事,或唯有匹配深度的思考、升华的认知与真正的情感,方可致远,余者皆将被大浪淘沙。
所以,爱国主旋律电影,其实路还正长,何谈消失?
一己浅见,见笑。
来源:唐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