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月更替,潮涨潮汐,当第一缕晨光掠过海面,电影与新浪潮同时抵达。在黎明破晓前重温经典,感受爱情的温度,在科技浪潮中放眼未来,窥见产业的未来,这是属于电影的日子,这也是属于热爱电影的人的日子。光影与现实的交界处,创作者野蛮生长的力量正于此生动上演。来吧,和电影一
日月更替,潮涨潮汐,当第一缕晨光掠过海面,电影与新浪潮同时抵达。在黎明破晓前重温经典,感受爱情的温度,在科技浪潮中放眼未来,窥见产业的未来,这是属于电影的日子,这也是属于热爱电影的人的日子。光影与现实的交界处,创作者野蛮生长的力量正于此生动上演。来吧,和电影一起暂时逃避繁忙的日常生活,去电影里做梦,去重新认识自己,也重新认识生活。
「昨日回顾」
01
海浪对话
新浪潮论坛 破圈、共鸣、新生:
暑期档电影市场启示录
什么样的电影能被称为“破圈电影”?在几年前,10亿+票房或许可以作为一个衡量基准,但在2025年,这个数字已经被大大压低。受众代际的迁移和内容破圈逻辑的转变,成了中国电影人不得不面对的新挑战。由新浪娱乐与海浪电影周联合主办的新浪潮论坛,9月6日在阿那亚蜂巢剧场正式开展,论坛特邀著名监制、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秘书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科幻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王红卫主持,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电影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若清,大麦娱乐总裁李捷,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CEO王中磊,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北京麦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砺志,围绕“新浪潮论坛:破圈、共鸣、新生「暑期档电影市场启示录」”展开对话。今年的暑期档,让经历了一段时间低迷之后的电影行业,又看到了希望。几位对话嘉宾一致认为,对于制作成本的重新考量,以及对于新锐导演、新生力量的培养与支持,在当今的电影市场尤为重要。
即梦AI会客厅
为了满足创作者的需求,即梦AI搭建了“创作者成长计划”这一平台。“创作者成长计划”今年二月份上线,八月份完成了升级,旨在和创作者一起探索各种特效的玩法和创意的设计,鼓励大家去更广阔的场景里面寻找自己成长的天花板。2025海浪电影周第三天,「海浪对话」“即梦AI会客厅”在阿那亚蜂巢剧场展开,创作者Keemay_、洪九九到场分享创作体验。
Keemay_ 谈及AI创作的基本所在:“技术本身就是不断迭代、不断涌现、不断升级的。没有必要去追赶技术的浪潮,对影像的理解才是更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东西。”洪九九发现,人与AI在创作上的互动,能实现对自我的审视与思考。“创作者需要在和AI的交互中放入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在和它沟通的过程中,真诚地把内心阴暗或真善美的东西直观地表达出来。只要将自己的故事和即梦交流,你就可以把独属于你的风格传达给世界。”
海浪对话×理想国
我试着即兴应对世界:
多重身份的电影创作者谈
每到昼夜交替的时刻,呼吸之间,仿佛世界稍作停顿。明暗之间的缝隙里,时间变得柔软,有可能的故事悄然生长,有关“即兴”的对谈在此刻发生。坐落在海滩上的孤独图书馆中,「海浪对话×理想国」“我试着即兴应对世界:多重身份的电影创作者谈”开启,电影导演、编剧、演员王一通,视觉艺术家、电影导演杨圆圆,电影导演、编剧、作家高临阳出席活动,媒体人、播客《过刊》制作人葛赟之主持活动。一场关于即兴创作的对话就此展开,几位创作者从自身经验出发,探讨了即兴与设计、失控与掌控之间的微妙平衡。
低空想象:
未来,我们如何飞行?
当电影幻想照进现实
9月6日下午,夕阳斜照阿那亚蜂巢剧场。小鹏汇天创始人赵德力、电影《长空之王》导演刘晓世、经纬创投创始合伙人张颖,与嘉宾主持小鹏汇天用户发展总监欧阳瑛鑫展开了“低空想象,未来我们如何飞行?当电影幻想照进现实”的对话。三位专业人士分别从制造、创作、投资三个维度,回应了主持人欧阳瑛鑫抛出的一系列话题:自古以来人类对飞行的渴望,文艺作品飞天的想象,天才与勇士对飞行的实践,以及当代科技如何赋予低空飞行更大的可能性等等。这是一场回望、展望、仰望的对话,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讲述。在人工智能之外,科技还有很多形塑生活新方式的产物,已在低空徘徊,等待看见。
02
海浪荣誉
“裂隙中的歌声”竞赛合集C主创交流场
《杀死艾达》
《变奏游戏》
《黎明彼岸》
《独唱团》
海浪电影周第三日,“裂隙中的歌声”竞赛合集C《杀死艾达》《变奏游戏》《黎明彼岸》《独唱团》迎来第一场放映。《杀死艾达》编剧林霄,《变奏游戏》导演刘晓黎、樊奕圣,《黎明彼岸》导演陈旭东,《独唱团》导演钟雨昂出席映后活动。海浪荣誉评审黄建新惊喜现身!
《独唱团》导演钟雨昂表示创作灵感源自朋友的亲身经历,《黎明彼岸》导演陈旭东是特摄片爱好者,《变奏游戏》导演刘晓黎坦言,本片灵感来自“AI生成的东西越来越接近真实”这一发现,《杀死艾达》编剧林霄分享影片创作的缘起——就是希望一个活在系统内的女孩可以有机会突破一切,“大闹天宫”。
看过展映之后,黄建新感慨道,“年轻的创作者对电影制作流程和电影表现能力的把握程度远远超过了我们这一代,这是值得欣慰的。AI的出现使大家有一个口号,就是‘人人都变成导演’,从艺术史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大好事。”
“重塑创作边界”AIGC单元合集
主创交流场
2025海浪电影周首次设立AIGC短片单元。AI崛起辐射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创作领域深受AI影响,AI重塑了影像创作的可能性,未来也将继续影响影视行业的方方面面。我们试图将新技术同我们习惯的叙事和制作逻辑对接,将优秀的AIGC作品呈现给大家。“重塑创作边界”AIGC单元合集《溯洄记》《零号地堡》《告白》《牧童》《清澄白河》《灵觉》《肉食女孩》《微光》《桃源》《巨浪》十部短片在海边电影院1号厅和午夜绿洲展映。海边电影院1号厅的放映场次,还有各短片主创到场,与观众进行了交流。
各位主创聊到AI极强的功能性。AI非常实际地降低了很多成本,降低了制作门槛。AIGC荣誉评审苏芒、张大鹏到场和主创及观众交流,新片场CEO尹兴良主持活动。张大鹏表示传统影视制作需要巨大的沟通成本,而AI让创作者实现了表达上的平权。他直言,在放映的几部作品中,《巨浪》的表达最清晰。苏芒完全没想到AI发展到了这个高度,她发现AI带来了表达的新手段,因此原本对它的恐惧消失了。大家还讨论了AI技术能否为院线电影控制成本的问题,但是技术迭代速度太快,所以没有肯定答案。
03
海浪展映
《爱在黎明破晓前》日出放映
9月6日凌晨,云销雨霁,晨光熹微,日出放映回归2025海浪电影周。破晓之前,《爱在黎明破晓前》在「黎明之前」放映。这是一场一日限定的邂逅,是偶然,是命运,也是一次伟大的爱情重现。日出之前,大银幕上的杰西和席琳将一生的浪漫倾注于此;黎明时分,海滩上的观众和渐醒的日光,一起回味这场浪漫奇遇的遗憾之悠长。此刻,时空交叠,这个黎明和电影中身上撒着金光的恋人一样在此刻定格,世间最极致的浪漫大抵如此。
《甜蜜蜜》陈可辛导演映后交流
夜幕低垂,清澈的月光把海面照得闪亮,陈可辛带着1996年完成的电影长片《甜蜜蜜》来到2025海浪电影周。在「到灯塔去」,场内座无虚席,场外栅栏边挤满了专为《甜蜜蜜》而来的观众。导演陈可辛和活动主持人叶婷聊起了和《甜蜜蜜》有关的往事。陈可辛和观众一起看完了整场,“限定款”海边放映让他感觉很忐忑,像看首映一样。当年拍《甜蜜蜜》的时候是他最没钱的时候,“很多时候一部电影有它的命,有些时候真的像天上掉下一个馅饼给你,很多都是无意,但得到了更好的效果。”
《甜蜜蜜》是邓丽君的歌名,阴差阳错间,本片和邓丽君有着微妙的连接。陈可辛讲道,“写剧本的时候,刚好邓丽君去世了。编剧就跟我聊,讲一个华人漂泊的故事,没有什么意象比邓丽君更有代表性。我觉得那是很好的东西,就决定把片名改成‘甜蜜蜜’。”张曼玉能出演也是个意外之喜。陈可辛原本想找王菲,因为在他的设想中女主角应该是北京人或者天津人,“但王菲应该剧本都没看就拒绝了。”后来找到张曼玉,聊得很开心,但是张曼玉的普通话不太行,就把女主角改成了广州人。
陈可辛希望《甜蜜蜜》是悲剧结局,但出于商业考虑,也为了观众着想,黎小军和李翘最终还是找到了彼此。“缘分我是相信的,但是那种至死不渝的爱情,我是不太相信的。”他认为失恋才是爱情里最美的部分,他很喜欢《卡萨布兰卡》,所以《甜蜜蜜》包括之后的《如果·爱》里面的三角关系都是类似的。映后活动接近尾声,参演本片的杜可风惊喜现身。杜可风开玩笑说,因为自己演技太差了,所以《甜蜜蜜》是他第一次演电影,也是最后一次。他还夸本片摄影太好了,画面的亲切感很棒。映后交流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行至尾声。
另有《克里斯蒂》(4K)亚洲首映,还有《日落大道》(4K)《复活她》《风儿踢踏踩》《末日爱情》等多种主题和类型的展映影片可供观众选择。
购票直通车
阿那亚APP
大麦平台
04
海浪产业
「从文学到电影」
改编短片产业首映礼
文学和电影是两种叙事形式,但电影的源头是文学。海浪电影周第三年让青年导演从“源头”出发,改编文学。六位导演创作的短片在9月6日晚上的酒神剧场,一一亮相「从文学到电影」改编短片产业首映礼。六部短片涵盖了不同类型和议题,有家庭、爱情、恐怖、犯罪等类型,有对父子、情侣、正义、母亲、女性等话题的探讨。这些短片正是电影多元化创作的体现,受到不同观众的喜爱。尽管创作时间紧张,但无论是原著作者,还是现场的产业嘉宾,都对这些短片的完成度、风格和形式给予了肯定。现场观众票选出了他们最爱的短片。截至今年,海浪电影周「从文学到电影」已经做了16支文学改编短片,未来希望能够从中诞生长片。
六部短片中,白润青的《旅行爱好者》和马宁忆的《与〈旅行爱好者〉同行》都是改编自郑在欢的小说《旅行爱好者》。其余四部——刘滕《正义的单》、王纯《失衡》、王杰《写她名字的水》、肖鼎臣《天光大好》,分别改编自陈楸帆的《看客军团》、宿颖的《水管漏了》、温文锦的《写她名字的水》和王小波的《夜行记》。
05
海浪品牌
巴黎欧莱雅纪录短片
《THE FINAL COPY OF ILON SPECHT》首映礼
上世纪70年代,巴黎欧莱雅的经典标语“I’M WORTH IT(我值得拥有)”横空出世,以女性的视角和姿态颠覆了广告行业的规则。9月6日晚,巴黎欧莱雅品牌纪录短片《THE FINAL COPY OF ILON SPECHT》(只此一句,值此一生)首映礼,在2025海浪电影周「黎明之前」举办。纪录片由两届奥斯卡获奖导演本·普劳德富特执导,从写下这句话的传奇女性伊伦·施佩西特的视角和人生出发,讲述“I’M WORTH IT”背后的起源故事。
放映结束,巴黎欧莱雅品牌总经理孟颖琪、巴黎欧莱雅彩妆代言人周也、电影《出走的决心》原型苏敏、时尚自媒体人西门大嫂四位女性嘉宾到现场参与映后交流对谈,与主持人刘彦池一起,从自身经历和感悟出发,分享了关于女性身份、自我认同以及对“我值得拥有”这句话的理解等诸多话题。只此一句,值此一生。这份半世纪的女性力量,一直在延续,也值得被看见。
9月7日,「海浪荣誉」「海浪展映」「海浪产业」继续。“AI黑客松”大赛结果揭晓,荣誉典礼开幕,《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怦然心动》《旺角卡门》(4K)等经典佳作放映,《奇遇》(中国首映),《晚班护士》(中国首映)等新片放映开启。等下一个太阳升起,我们不见不散。
来源:星河倾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