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中俄电影交流成果丰硕,5月“2025中国电影节”在俄罗斯莫斯科、喀山、圣彼得堡成功举办。9月1日,“2025俄罗斯电影节”在北京、青海西宁、甘肃兰州同步举办。
9月6日,中俄合拍电影《红丝绸》在全国上映。
中俄建交76年来,人文交流合作持续深化,电影作为跨语言文化载体,成为增进两国人民情感共鸣、传承共同历史记忆的重要纽带。
今年以来,中俄电影交流成果丰硕,5月“2025中国电影节”在俄罗斯莫斯科、喀山、圣彼得堡成功举办。9月1日,“2025俄罗斯电影节”在北京、青海西宁、甘肃兰州同步举办。
《红丝绸》此次在中国上映,是中俄电影人精诚协作的最新成果。两国电影领域人士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创作交流、深化产业合作,推出更多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合拍佳作,为丰富中俄人文交流、推动两国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注入新活力。
此前,影片在俄罗斯上映即斩获口碑票房双丰收,被盛赞“为中俄合拍电影铺开丝绸之路”。此次登陆中国银幕,不仅能让更多中国观众感受俄罗斯文化魅力,更将进一步夯实两国人民友谊。
电影《红丝绸》导演安德烈·沃金等主创日前接受了采访,分享了影片的创作历程与合作体验。电影以光影为笔,讲述了中俄两国同志在隐秘战线上并肩作战、守护正义的故事。
《红丝绸》是由安德烈·沃金执导,米洛斯·比柯维奇、格列布·卡柳日尼、叶莲娜·波德卡明斯卡娅、郑涵艺等主演的中俄合拍谍战片,讲述一份足以撼动中方和苏联命运的机密情报,在西伯利亚严寒中秘密传送。几个身份不明的乘客纷纷登上这趟列车,信仰、背叛、欲望交织成一场无声的较量。中方信使王琳(郑涵艺饰)与苏联密探阿尔乔姆(格列布·卡柳日尼饰)被迫结盟,在迷雾重重的暗杀与谎言中死里逃生,逐步逼近隐藏在车厢深处的真相。
导演安德烈·沃金解读了片名《红丝绸》的寓意,他表示:“红色既是爱情与胜利的颜色,也是丝绸之路的象征。”影片通过“红丝绸”这一意象,将不同角色的命运紧密相连,所有人为之奋斗、甚至牺牲。
沃金特别提到一场长达15分钟的高难度动作戏,该场景不仅动作设计复杂,更承载了独立而完整的故事线。“这场戏对制片、演员和我都是极大的挑战,但它也让每个角色更加立体。”
拍摄过程中,团队经历了极端环境的考验。在贝加尔湖零下40度的冰面上拍摄后,剧组转场至横店,却在42度高温中继续工作。男主角米洛斯·比柯维奇笑称“四件衬衫全湿透”,导演则坦言这一切都是为了呈现最真实的视觉效果。
中国女演员郑涵艺在《红丝绸》中饰演中方信使王琳,她形容这是一个“成长型角色”,在经历个人悲剧后不断蜕变,最终成为真正的战士。为理解角色,她深入研究其背景与心理动机。语言与文化差异曾带来表演障碍,尤其是俄式幽默难以即刻理解。郑涵艺表示,导演沃金总是耐心解释,帮助她融入情境。此外,中俄演员在片场互相学习语言,甚至能“捕捉到对方的点”,现场氛围融洽而有趣。
她特别提到一场从高处跳下的戏份。尽管害怕,但在俄方制片和米洛斯的鼓励下,她最终勇敢完成拍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不再紧张,因为他们给了我信任。”
《红丝绸》不仅是一部视觉震撼、情感浓烈的历史题材电影,更是中俄两国电影人深入合作的一次成功实践,从创作理念到拍摄执行,从文化对接到情感共鸣,影片在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团结的合拍精神。
总制片人瓦迪姆·比尔金透露,团队已开始筹备续作《黑丝绸》,场景将从火车转向船只,部分剧情仍将在上海展开,并计划再度利用横店影视基地还原30年代上海风貌。他表示,中俄合拍模式虽复杂但意义深远,“我们希望通过电影将这份记忆传递给下一代。”
CONTACT US
来源:中国电影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