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日本喜剧悬疑片,由宫藤官九郎自编自导,草彅刚与平冈拓真主演,围绕初中生原山克也展开,他因一个隐秘的“下流秘密”与单身父亲下井辰夫成为邻居,两人以小区居民为蓝本展开荒诞幻想,最终在嬉笑怒骂中建立真挚友谊。
推荐五部「适合初中生」看的成长电影。
每部都藏着青春的答案,像五面镜子照见不同维度的成长痛点,教育意义深刻,建议收藏。
还没看过的家长朋友,不要错过——
《中学生圆山》
“世界或许真的有问题,但正是这些问题让我们学会如何成为自己。”
2013年日本喜剧悬疑片,由宫藤官九郎自编自导,草彅刚与平冈拓真主演,围绕初中生原山克也展开,他因一个隐秘的“下流秘密”与单身父亲下井辰夫成为邻居,两人以小区居民为蓝本展开荒诞幻想,最终在嬉笑怒骂中建立真挚友谊。
这部电影初看是荒诞喜剧,细品却是青春期的真实写照。宫藤官九郎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中学生的性懵懂、对成人的模仿欲转化为充满隐喻的视觉符号。
草彅刚饰演的下井辰夫表面是“邻家大叔”,实则扮演着青春期引路人的角色,他既不说教也不评判,而是用平等对话消解克也的孤独。
最妙的是对“秘密”的处理:克也的秘密从未明示,但我们能通过他偷窥邻居、幻想英雄救美的片段,感受到青春期特有的羞耻与渴望,这种留白比直白的性教育更有力量。
而结尾处,当克也与下井在雪地中打闹,荒诞的幻想回归现实,成长的主题自然浮现,所谓成熟,是学会与自己的“不完美”和解。
《女初中生A》
“死亡可以是一种选择,但活着才能看见乌云后的阳光。”
2018年韩国剧情片,改编自同名网络漫画,聚焦被校园霸凌、家暴、游戏成瘾等问题困扰的中学生。
李烈音饰演的“A”在现实中被孤立、被父亲家暴,却在虚拟游戏中与网友“希娜”建立联结。当希娜留下“遗书”后,A开始完成她的遗愿清单,也在过程中重新定义生命的意义。
这部电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韩国社会被忽视的青少年困境。导演没有刻意煽情,而是用大量静默的长镜头(如A抱着兰花在教室走廊奔跑)和细节(如A用涂改液在课桌上写“希望”)传递压抑感。
李烈音的表演虽略显生涩,但恰好符合角色“局外人”的设定,她的眼神始终带着疏离,却在帮助希娜完成遗愿时逐渐有了温度。
最打动我的是“兰花”的意象:班主任因兰花“品德高尚”而忽视学生的真实需求,A则用扔掉兰花的行为反抗这种虚伪的道德绑架。影片没有给出“问题解决”的爽文结局,而是让A在完成遗愿后继续面对生活的泥泞,这种“不完美”反而更真实。
《谁的青春不迷茫》
“梦想和现实的距离,可能就是高考里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区别。”
2016年中国大陆青春片,改编自刘同同名小说。白敬亭饰演的“学渣”高翔与郭姝彤饰演的“学霸”林天娇因作弊事件产生交集,两人在互相影响中逐渐找到自我方向。
影片摒弃了“车祸+堕胎”的俗套,转而聚焦学业压力、家庭期待与自我认同的冲突,用轻松幽默的笔触描绘90后青少年的成长烦恼。
导演姚婷婷聪明地选择了新人演员,白敬亭的“坏小子”形象与郭姝彤的“乖乖女”形成反差,两人的互动自然不造作。
最值得称赞的是对“教育制度”的温和批判:林天娇被迫放弃天文梦想选择金融,高翔因父亲入狱被贴上“问题少年”标签,这些细节都戳中了中国家庭的痛点。
整体而言,这部电影完成了青春片最核心的任务:让人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的影子。尤其是结尾十年后的重逢,当林天娇成为天文学家,高翔开着房车环游世界,这种“各自精彩”的结局比“在一起”更符合现实逻辑。
《垫底辣妹》
“考试真是一件悲伤的事情,但努力总是很迷人的。”
2015年日本剧情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有村架纯饰演的高中生沙耶加从年级倒数第一,在补习班老师坪田的帮助下,用一年时间将偏差值提升40,最终考入庆应大学。
这部电影是五部中“正能量”最满的,却也是最不悬浮的。导演土井裕泰没有将沙耶加的逆袭简化为“努力=成功”,而是深入刻画了支持她的三大要素:
坪田老师的“因材施教”:他不用说教,而是用漫画学历史、KTV背单词等趣味方法激发兴趣;
母亲的“无条件信任”:即使沙耶加考砸,妈妈也说“你开心就好”,这种爱比打骂更有力量;
沙耶加自身的“觉醒”:她从“为妈妈而学”到“为自己而学”,这种内在动机的转变才是关键。
有村架纯的表演堪称教科书级:从最初的玩世不恭,到深夜痛哭的崩溃,再到收到录取通知时的颤抖,每个情绪层次都真实可感。
影片唯一被诟病的是“幸存者偏差”,现实中多数差生难以复制沙耶加的成功,但它的价值恰恰在于:即使知道概率低,依然要相信“努力”本身的意义。
《初中生A娘》
“你以为考第一就能得到一切?错了,你连友情都买不到。”
2014年韩国独幕剧,郭东延与李烈音主演。故事围绕转学生海俊展开,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江南名校,却因“学霸”身份被同学排挤。
在经历孤立、背叛后,海俊与同样被排挤的女生恩书(李烈音饰)互相治愈,最终明白“成绩不是人生的全部”。
这部电影像一记警钟,敲醒了“唯分数论”的家长和教育者。
郭东延饰演的海俊表面是“人生赢家”,实则内心孤独:父亲逼他考第一,同学因嫉妒疏远他,连唯一的朋友也因成绩差距产生隔阂。李烈音则将恩书的“叛逆”演得极具层次——她抽烟、顶撞老师,但会在海俊崩溃时默默递上纸巾。
影片最尖锐的批判在于“教育产业化”:当补习班成为“考名校”的唯一路径,当父母用“梦想”绑架孩子的人生,青春便沦为一场冰冷的竞赛。
结尾海俊与恩书在楼顶相拥的场景,没有狗血的“早恋”,而是两个受伤灵魂的互相取暖,青春的意义,或许就是找到那个“看见真实你”的人。
—end—
这五部电影涵盖了日韩中的青春叙事,却共同指向一个核心:青春不是完美的童话,而是带着伤痕成长的过程。
这些电影没有说教,没有滤镜,有的只是对青春最真诚的记录。无论你是初中生、家长,还是怀念青春的成年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鸣。
最后一句:青春从来不是一道单选题,它可以有笑声、有泪水、有荒诞、有深刻,而这些电影,正是青春最好的写照。
以上就是今天的推荐~
喜欢的朋友,记得点赞收藏哦!
来源:小妹影视指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