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4.1,狂揽7亿!《超能一家人》的“反口碑”胜利!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8 16:19 3

摘要:就比如《超能一家人》这片子,豆瓣评分跌到4.1,评论区里几乎没一句好话,什么“工业垃圾”、眼看就要被钉在年度烂片的耻辱柱上了。可一扭头看票房,好家伙,7个亿。

电影圈有时候真的比电影本身还魔幻呢?

就比如《超能一家人》这片子,豆瓣评分跌到4.1,评论区里几乎没一句好话,什么“工业垃圾”、眼看就要被钉在年度烂片的耻辱柱上了。可一扭头看票房,好家伙,7个亿。

一边是影评人和资深影迷的口诛笔伐,一边是真金白银地往上堆。

这事儿特有意思。到底是谁在一边骂一边买?或者说,骂的人和买票的人,根本就不是同一群人?是开心麻花的金字招牌失灵了,还是我们这些天天刷豆瓣的人太自作多情了?

我们得先认清一个现实:能决定一部电影票房生死的,早就不只是那些追求叙事逻辑和艺术表达的观众了。

很多人想不通,口碑都崩成这样了,票房怎么还能涨?

原因很简单:对于广大的三四线城市观众,尤其是拖家带口的家庭单位来说,暑期档看电影的第一需求,不是“深刻”,而是“热闹”。

影评人纠结的那些“剧本硬伤”、“逻辑混乱”,在他们眼里,可能根本不叫事儿。他们要的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轻松、不费脑子地乐呵90分钟。而《超能一家人》刚好提供了奇幻设定、喜剧标签和合家欢外壳,精准地卡在了这个“刚需”点上。

这时候,“开心麻花”这块招牌的力量就显现出来了。

在很多普通观众心里,“开心麻花”就约等于“能笑出来”。这就像你走进一家熟悉的快餐店,你不是去追求什么美食体验,要的就是那份稳定和可预期。开心麻花就是喜剧界的“快餐”,大家买票买的是个保险,是“沈腾”两个字带来的惯性信任。

所以你看,这7亿票房,根本不是对电影质量的认可,而是对“开心麻花”品牌惯性的一次集中兑现。

那么,这场“反口碑”的胜利,到底打了谁的脸?

首先,打的就是那些迷信“口碑为王”的市场观察者。事实证明,市场是分层的。在绝对的渠道下沉和强大的品牌效应面前,“口碑”的影响力,至少在喜剧这个品类里,被稀释得很厉害。

其次,也打脸了那些高高在上的“精英审美”。很多影评人始终想不通“这么烂的片子为什么有人看”,这本身就是一种傲慢。他们忘了,在B站和豆瓣之外,还有一个更为沉默、但购买力惊人的庞大群体,那个群体的需求和G点完全不同。

当然,这一巴掌最终也会甩回开心麻花自己脸上。

短期看,他们赢了票房,证明了自己对市场的拿捏。但长期看,这就是在玩火,在透支自己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品牌信誉。当观众连续几次上当,发现“开心麻花”不再等于“好笑”,而是等于“敷衍”时,再忠诚的市场也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你。

《超能一家人》揭开了一个很残酷的现实:一边是追求艺术的“阳春白雪”,另一边是只求一乐的“下里巴人”,而后者在商业上往往更容易赢。

如果拍这种4分电影能稳定赚钱,你若是开心麻花的老板,你改吗?

来源:圆角说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