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辛芷蕾凭借《日掛中天》捧起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杯,当这部影片成为广东首部登陆欧洲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奖的作品,广东电影不仅在国际影坛奏响了响亮的“中国声音”,更以一部作品的成功,折射出广东电影产业在文化表达、产业链建设与政策赋能上的三重突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部作品的成功,更是南粤用文化自信拥抱世界、用产业实力支撑创新的坚定步伐。(金羊网资料图)
当辛芷蕾凭借《日掛中天》捧起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杯,当这部影片成为广东首部登陆欧洲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奖的作品,广东电影不仅在国际影坛奏响了响亮的“中国声音”,更以一部作品的成功,折射出广东电影产业在文化表达、产业链建设与政策赋能上的三重突破,为中国影视文化出海写下了极具示范意义的“岭南篇章”。
文化表达,岭南风貌为底色,讲好有温度的中国故事。《日掛中天》的国际认可,首先源于其对中国情感与地域文化的独特诠释。影片以美云与葆树的爱恨纠葛为脉络,没有刻意迎合西方视角的“猎奇叙事”,而是聚焦普通人的情感褶皱,用细腻的镜头语言传递共通的人性共鸣——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恰恰是中国故事打动国际观众的核心密码。
更值得关注的是,影片将广州作为主要取景地,深入南粤多个地区拍摄并展现岭南文化风貌。无论是骑楼老街的烟火气,还是珠三角城市的现代肌理,这些地域符号不再是简单的“背景板”,而是与剧情、人物深度融合,成为塑造故事气质的重要元素。当岭南文化通过银幕走向国际,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更让岭南的文化魅力突破地理边界,为文化出海提供了“在地化表达、全球化传播”的鲜活样本。
产业突破,全链条建设发力,从“单点闪光”到“生态成型”。《日掛中天》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广东电影产业多年深耕全链条建设的必然结果。从出品方广州薄荷糖影业的专业运作,到影片获得2025年度广州市电影产业专项扶持资金资助,再到拍摄环节对广东本地资源的整合利用,背后是广东电影产业“创作—资金—制作”生态的逐步完善。
导演蔡尚君曾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狮奖,此次携新作再度闪耀威尼斯,既体现了广东影视企业对优质创作力量的精准对接,也证明了广东已具备吸引顶尖影视人才、孵化高水准作品的产业基础。更关键的是,这部作品的成功将形成“蝴蝶效应”——一方面为南粤电影企业积累国际合作经验,另一方面也将吸引更多资本、人才向广东聚集,推动本地电影产业从“偶尔出精品”的“单点闪光”,转向“持续产佳作”的“生态成型”。
政策赋能,“广东影视政策15条”护航,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广东电影产业的崛起,离不开政策的精准赋能与生态培育。今年出台的“广东影视政策15条”,从资金扶持、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多维度为影视产业注入动力;而广东本地持续推动的电影全产业链建设,更是为企业搭建了从创意孵化到市场落地的“绿色通道”。
《日掛中天》获得电影产业专项扶持资金资助,正是政策支持创作的直接体现。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既降低了优质影片的创作风险,也让企业有更多精力投入艺术创新。此外,广东对电影市场的培育同样成效显著——繁荣的本地市场不仅为影片提供了“试金石”,更培养了成熟的观众群体,为产业发展形成“创作—市场—再创作”的良性循环奠定基础。
从《日掛中天》闪耀威尼斯,到广东电影产业的稳步升级,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部作品的成功,更是南粤用文化自信拥抱世界、用产业实力支撑创新的坚定步伐。未来,随着文化表达更具深度、产业链条更趋完善、政策支持更加精准,必将涌现更多兼具南粤风情本土特色与国际视野的佳作,在文化出海的浪潮中持续传递中国声音,让世界通过银幕读懂中国。(金羊网 文/郭元鹏)
编辑:刘嘉文
来源:影之时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