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731》的现实意义与价值——铭记历史,直面真相近日,以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行为题材的电影《731》发布预告片,这部聚焦历史真相的作品将于9月18日全国上映,不仅再现了那段黑暗的历史,更引发了我们对历史记忆、民族创伤与文化责任的深层思考。电影《731》以1
电影《731》的现实意义与价值——铭记历史,直面真相
近日,以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行为题材的电影《731》发布预告片,这部聚焦历史真相的作品将于9月18日全国上映,不仅再现了那段黑暗的历史,更引发了我们对历史记忆、民族创伤与文化责任的深层思考。
电影《731》以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为背景,揭露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进行惨无人道的细菌战研究的历史事实。影片通过小贩王永章等普通民众的遭遇,真实展现了日军以"给水防疫"为幌子,实则进行活体实验的罪恶行径。
从预告片可以看出,影片在细节方面下了大功夫。那些看似"先进"的监狱环境——干净的床铺、完整的瓷砖墙面,恰恰揭示了731部队罪行的本质:为了保证"实验体"处于最佳状态,以便进行那些惨无人道的实验,把地狱变成了实验室,所谓干净,只是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731部队的罪行并非仅存于历史书页中,其影响至今仍在延续。许多老年人因童年时期感染日军释放的炭疽细菌,至今仍承受着皮肤腐烂、需要截肢等身体痛苦。那些少数从731部队非人对待中幸存的受害者,心理和身体创伤伴随终生。
这段历史对中国社会文化的深层影响。我们日常生活中“多喝热水”的习惯,实际上源于当年细菌战带来的创伤——在缺乏医疗条件的情况下,烧开水杀菌成为民众自保的手段。甚至一些至今仍被推崇的医疗技术,其背后都有着用中国人生命换取"研究成果"的血腥历史。
此外,日本遗留在华的化学武器经过70多年仍埋藏地下,锈蚀严重却依然威胁着当代中国人民的生命和环境安全,这些都是历史创伤在当下的具体体现。
《731》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段充满挑战的历程。这类历史题材在商业市场上天然不占优势,导演赵林山团队开始筹备时,就面临着资金短缺、人员流失等重重困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导演赵林山为搜集史料专程赴日取证发现,在731部队头目石井四郎的故乡千叶县,当地人竟然仍以"我们的阁下"称呼这个战犯。这种态度充分说明了日本社会对待这段历史的扭曲认知,也更加凸显了《731》这类作品存在的必要性。
《731》的意义远超一般的历史题材电影。在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这部作品承载着重要的文化责任和时代使命。它不仅是对历史真相的还原,更是对民族记忆的维护,对国际正义的声张。
影片选择在9月18日上映,这个时间节点本身就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而《731》选择在这天上映应该也是想告诉我们:唯有深刻铭记战争对人性的摧残,才能真正理解和平的珍贵,并为之坚定守护。
来源:粉墨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