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谁是你的天使?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7 21:29 5

摘要:玛西娜饰演的杰索米娜,被誉为女版卓别林。她虽不是风情万种的美人,却在银幕上显出一种天真与可爱的魅力。在《大路》上映后,影迷们甚至还成立了“杰索米娜俱乐部”。有一则传闻则讲述了费里尼和玛西娜被偷钱包以后,小偷主动把钱包还了回来,还附上字条注明对杰索米娜的歉意。种

文 | 飞鸟

编 | 千桃

看过《大路》的观众想必不会忘掉片中这样一段感人至深的场面:杰索米娜画着小丑的妆,坐在藏巴诺的车上,泪眼朦胧地笑着,与“傻瓜”马托告别。

玛西娜饰演的杰索米娜,被誉为女版卓别林。她虽不是风情万种的美人,却在银幕上显出一种天真与可爱的魅力。在《大路》上映后,影迷们甚至还成立了“杰索米娜俱乐部”。有一则传闻则讲述了费里尼和玛西娜被偷钱包以后,小偷主动把钱包还了回来,还附上字条注明对杰索米娜的歉意。种种这些都足以说明玛西娜演技的传神之处,以及杰索米娜在观众心中的影响。说玛西娜的表演是《大路》的点睛之笔也不为过。

于1954年上映的《大路》,获得了第二十九届奥斯卡金像奖,也开启了费里尼的“孤独三部曲”(《大路》《骗子》《卡比利亚之夜》)。《大路》的故事虽然易懂,人物也不多,却并不简单。影片与新现实主义最大的一点不同,我想就是费里尼在其中暗藏的种种隐喻。虽然依旧有着破烂的小屋,穷苦的孩童这些颇为“现实主义”的景观,表现的却是费里尼的内心现实。

《大路》电影海报

·大路与哀歌·

影片从杰索米娜被母亲卖给藏巴诺开始讲述,杰索米娜跟随藏巴诺一路前行,一路经历。

《卡比利亚之夜》一样,影片段落与段落之间分层明显,共由七场细节各异的演出构成情节主线。第一场演出仅是藏巴诺的独角戏,他向路人展示绝技“铁链锁胸”。这套表演充满着野蛮气息的——用肺顶开铁链。这是蛮力造就的奇观,是动物性的凸显。而藏巴诺恰恰就是个“野蛮人”,不懂情不懂爱,只懂吃喝拉撒赚钱睡女人。遇到问题便用暴力解决,带着原始蒙昧的野性。

随着剧情的发展,杰索米娜开始出现在表演环节中,欢乐滑稽的气息冲淡了野蛮之气,也吸引了更多年幼的观众。然而,影片的最后一场演出竟是初始的回环,两鬓斑白的藏巴诺依然只会“野蛮式表演”,而他的身边没有了杰索米娜的身影。

穿插于七场演出之间的是奔波的“大路”,以及作为温暖意象出现的“大海”。藏巴诺驾驶的摩托篷车在不同的风景里飞奔,繁华城市的场景是鲜见的,多的是荒芜的原野、粗糙的乡村、无论季节总是呼啸凛冽的风。“大路”意味着无家的漂泊,因此“大海”才会成为某种寄托与向往。“大海”第一次出现是在片头,杰索米娜听从母亲的召唤,去往藏巴诺身边;第二次出现是在影片中后段,杰索米娜向藏巴诺表白心迹,他却始终不为所动;第三次则是在末尾,藏巴诺躺在海边失声痛哭。海是杰索米娜的故乡,也是杰索米娜的象征——她对于自然是多么喜爱,她的爱也如同大海一样宽厚......

与这些反复出现的场景类似,影片还缠绕着一段令人难忘的旋律,它的出现与第三位人物——马托有关。马托,一个走钢丝的人,戴着翅膀,眼下画着泪。他从事着最为危险的工作,随时都有可能毙命。他用袖珍小提琴演奏了一段哀婉的旋律,奠定了影片后半段的基调。杰索米娜用小号将这旋律传递下去,在她演奏的瞬间,滑稽之气褪去,圣洁凄美随乐声回荡。

杰索米娜吹小号

在影片的结尾,当我听到不知名的女性再次哼唱它时,不禁有一丝宽慰。演奏这段旋律的人已经被“魔鬼”扼杀,但这曲哀歌作为某种精神象征,或许能唤起人们心中的怅惋与反思。

·启迪与救赎·

影片之中的杰索米娜一开始是以纯然无知的形象出现的,藏巴诺给了她们家钱,给了她衣服,教她工作,算是杰索米娜进入社会的启蒙人。但杰索米娜的成长速度却远远超过了藏巴诺。当藏巴诺仍停留在动物般的思考方式时,杰索米娜已经成长成了一个懂得去爱的人。在结尾片段,不再在场的杰索米娜甚至成了藏巴诺的启蒙者。

中途出现的马托,对杰索米娜的启蒙作用更大。他背着小翅膀,走在高悬的铁丝之上,仿佛天使一样。告诉杰索米娜,就算是一颗微不足道的小石子,也有它自己的价值。他让杰索米娜发现自己的价值,让杰索米娜更加努力的去爱藏巴诺。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关于爱与被爱的故事。杰索米娜爱着藏巴诺,奈何对方是个“钢铁直男”,不懂如何去爱。而马托(似乎)爱着杰索米娜,他选择了放手,却把杰索米娜交给了一个错的人。“如果我不和你在一起,谁还会愿意?”杰索米娜将自己完全奉献给爱情,当她的爱情如同熄灭的柴火一样毫无光芒之时,她便也随之逝去。逝去以后才懂得珍惜的男人,只能在海滩边抱头痛哭。

其实无论是马托还是藏巴诺,都不愿意跟杰索米娜进行平等的沟通。当杰索米娜问他们家在哪里之类的问题时,他们都没有正面进行回答。他们拒绝跟杰索米娜分享最为隐私的问题。事实上,杰索米娜无论跟了谁,也许都不会获得一个美好的结局,甚至会走向“卡比利亚”般的命运。“不管和他们在一起,还是和藏巴诺在一起都是一个样。”杰索米娜实际上是最通透的一个人。

但这个故事又并不仅仅是关于爱情的。当杰索米娜离开藏巴诺,跟着吹号的人前进,来到了举着耶稣像的宗教游行,接着碰见戴着翅膀出场的马托。这一段无疑是非常不“现实主义”的,如同梦幻一般。

戴着翅膀出场的马托

这一段的主人公是马托。而无论是他背后的翅膀,还是之前出现的耶稣受难像,都让他显得像是一位下凡的天使。而身材魁梧,体格庞大,言语粗俗的藏巴诺则像地狱里的魔鬼一般凶狠地将杰索米娜带回那个挂着美人鱼旗的小车。

杰索米娜处于两者的中间位置。她是一个纯洁无暇的零,对于世间的一切都满怀希望,充满了感知力。她看似愚笨,实际上对于任何事情都掌握得很快。改变藏巴诺是“天使”马托交给她的任务,而这个任务最终是通过“耶稣受难”而得以实现的。最后杰索米娜以身殉道,使得藏巴诺获得最后的转醒。

天使落地,殉道者牺牲。大路虽然宽阔,藏巴诺却再也无法找到一个像杰索米娜一样的人,他只能走向孤独。而在电影之外的费里尼,无疑比藏巴诺幸运得多。这部电影好似他写给妻子的一封情书,有歉意,也有无限的爱。

来源:月影星辰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