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单看数字,似乎没啥玄机。但是,看出品公司,可以发现去年(1990年)刚刚凭借《赌侠》爆得大名的“永盛电影”,到了今天已经成为了香港电影的新巨头,“永盛”及关联公司“三和”出品的电影,在91年已经盘踞了票房榜前十名里的5个名次,占了半壁江山。而老牌的“嘉禾”占据
1991年8月15日,《黄飞鸿》正式上映。
最终票房收入2970万,位列香港电影票房榜第8位。
按说,这是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毕竟,那一年榜首的影片是《逃学威龙》,票收4389.2万,比《黄飞鸿》高出一大截子。
可是,仔细分析一下的话,会发现里面大有问题。
1991年香港电影票房榜前十名的排序是这样的:
1.《逃学威龙》,票收4389.2万,永盛电影+三和电影出品,陈嘉上执导,王晶、陈嘉上编剧,周星驰、吴孟达、张敏主演。
2.《飞鹰计划》,票收3905.4万,嘉禾+嘉峰出品,成龙执导,成龙、邓景生编剧,成龙、郑裕玲主演。
3.《跛豪》,票收3881.7万,嘉禾+麦当杰制作出品,潘文杰执导,麦当杰、萧若元编剧,吕良伟、郑则仕、叶童、叶子楣主演。
4.《纵横四海》,票收3360.4万,金公主出品,吴宇森执导,高志森、吴宇森编剧,周润发、张国荣、钟楚红主演。
5.《整蛊专家》,票收3138.8万,永盛出品,王晶编剧并执导,周星驰、刘德华、关之琳、邱淑贞等主演。
6.《赌侠II之上海滩赌圣》,票收3116.3万,三和电影出品,王晶执导,王晶、刘镇伟、元奎编剧,周星驰、巩俐、吕良伟、向华强等主演。
7.《五亿探长雷洛传》,票收3107.2万,永盛出品,刘国昌执导,陈文强编剧,刘德华、张敏、邱淑贞、吴孟达等主演。
8.《黄飞鸿》,票收2870万,嘉禾出品,徐克执导,李连杰、关之琳、元彪、张学友等主演。
9.《表姐你好嘢2》,票收2520.9万,嘉禾出品,张坚庭执导,张坚庭、黄宏基编剧,郑裕玲、张坚庭、李子雄主演。
10.《与龙共舞》,票收2512.7万,永盛出品,王晶自编自导,刘德华、张敏、吴孟达、叶德娴、罗美薇主演。
单看数字,似乎没啥玄机。但是,看出品公司,可以发现去年(1990年)刚刚凭借《赌侠》爆得大名的“永盛电影”,到了今天已经成为了香港电影的新巨头,“永盛”及关联公司“三和”出品的电影,在91年已经盘踞了票房榜前十名里的5个名次,占了半壁江山。而老牌的“嘉禾”占据了4席,“金公主”占了1席。
向华强、向华胜兄弟的“中国星”包括了“永盛”、“永胜”、“三和”、“思维娱乐”、“一百年电影”,此时已经成为了香港电影的绝对巨头。这种影响是什么?下面再说。
老牌巨头这边,由于“新艺城”宣布结业、停产,背后的金主“金公主”只得站到前台来,但也只靠吴宇森赢回了一点脸面。何况,随着“新宝”的分拆独立,“金公主”的实力得到削弱。更何况随着地产经济收紧,老板雷觉坤也无法继续往影视领域注资,反而要抽血去维护其他产业,“金公主”眼看着失去了影视巨头的地位。
“嘉禾”这边,看似占了4席,而且《飞鹰计划》与《跛豪》还分别占了二三名。可是,成龙执导的《飞鹰计划》光成本就花了1.5亿,这么高的成本居然还不能拿下第一名,“嘉禾”血亏。邹文怀大怒,直接给成龙下了“禁导令”:未来两年不许他当导演,只准演戏。直到1998年,才能再次见到成龙做导演,还是与陈木胜联合导演,作品是《我是谁》。而且,《飞鹰计划》还让他直接解散了“成家班”。所以,经此一片,成龙的高光时刻已经过去了,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去掌控一部电影了。
还有位列第三名的《跛豪》,实际上“嘉禾”只是参与了投资,参与了分账,电影归麦当杰的“麦当杰制作公司”掌控。所以,即便开发续集,也是麦当杰做主,三部曲的后两部《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看似延续了《跛豪》的风格,但影响力大不如前。
这样数下来,只有位列第八位的《黄飞鸿》,才是“嘉禾”真正能够掌控的IP,也只有徐克愿意与“嘉禾”深度合作,继续开发黄飞鸿这个超级IP的潜力。
“嘉禾”当即开足马力,全面宣传《黄飞鸿》,全力支持徐克。
《黄飞鸿》不负众望,成为了两岸三地的热门话题。而且,韩国也花大价钱进行引进。这从《黄飞鸿》系列韩国版权费可以佐证。1992年,韩国花费不到700万美金引进64部香港电影,其中光《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版权费就占了160万美金,可以说是卖了天价。可见《黄飞鸿》系列在韩国吸金力有多强。据报道《黄飞鸿之壮志凌云》在韩国票房达到1000万美金,否则韩国老板也不会下血本引进购买第二部,李连杰1993年也不会有上涨到1600万港币的巨额身价了。
当时中国大陆电影市场还不规范,没有发展起来,只是盗版光碟充斥市场。《黄飞鸿》也成为了录像厅时代的经典记忆。
还有台湾市场,要知道那时候台湾是香港电影最重要出口市场之一,很多台湾老板投资拍港片。由于当时两岸关系还没有正常化,没有三通,无法正常交往,李连杰的大陆身份成了《黄飞鸿》台湾上映发行的重要阻碍。
如果不能在台湾上映,将会损失台湾版权费数百万甚至近千万港币,这对“嘉禾”来说损失巨大。“嘉禾”高层急了,一面赶紧在美国替李连杰申请绿卡,一边向台湾审查机构出示李连杰香港永久居留证、厄瓜多尔护照影本,甚至组织卫星视讯连线记者会,“嘉禾”出面担保证明李连杰身份。
台湾审查机关以中国大陆不承认双重国籍为依据,同意影片在台上映和李连杰赴台宣传电影。这对李连杰成长为一代巨星非常重要。如果不能赴台,电影不能在台上映,将损失巨额版权费,李连杰片酬肯定将大幅缩水,也就不会出现两年后的1993年,台湾影业大佬杨登魁出资3000万港币预购李连杰三部电影台湾版权费,力助其成立“正东电影公司"的故事了。李连杰的电影人生将会改写,此后的人生轨迹无法预测。
自此之后,李连杰在台湾人气暴涨,演员生涯平步青云。1994年,在台湾媒体评选的“影视四大天王”竞争角逐中,李连杰力压成龙、张学友、周润发等大腕明星,名列第一名,成为名副其实的“功夫皇帝”!
后来,很多人拿李连杰移民的事说事,其实也应当看到他当初的无奈,他作为“嘉禾”的签约演员,得服从并配合公司的需要。而且,最无奈的是因为两岸关系,因为台湾对大陆的禁锢,而不得不去拿美国的绿卡。
当然了,限于学识及阅历,李连杰后来结交赵群学、王林那样的“大师”,信奉“玄学”,神神叨叨,说过不少不过脑的言论,被观众批评也实属咎由自取。这个另当别论,与当初的无奈是两码事。
李连杰作为“嘉禾”的签约演员,当时一共是签了四部片约,在90-91两年之内完成。也就是说,徐克的“黄飞鸿”系列,最初的计划是拍摄四部曲。
从现有的故事上,也可以看出端倪,《黄飞鸿》讲的是发生在黄飞鸿家乡佛山的故事,黄飞鸿要对付的是地方帮派“沙河帮”以及愚顽的武师严振东。第二部《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黄飞鸿开始走出佛山,来到了广东省会广州,要对付的敌人是邪教组织“白莲教”与朝廷鹰犬纳兰元述。同时,黄飞鸿开始接触革命,携手孙文、陆皓东对付清廷。第三部《黄飞鸿之狮王争霸》,黄飞鸿则从广东省会来到了首都北京,对付的敌人是欲争霸京城各大门派的“大平坛”赵天霸以及欲刺杀李鸿章挑起日俄战争的俄罗斯杀手。而且,最终劝告李鸿章要识时务,打开国门。第四部《黄飞鸿之王者之风》,故事依旧发生在北京,黄飞鸿要对付的人是义和团旗下的“红灯照”,以及直面应对八国联军的势力。
前四部电影,故事的格局逐步扩大,对付的敌手越来越高级,是一个递进式的扩展宇宙。思想层面,也从睁开眼睛看世界,到协助革命党,再到督促清廷进行改革,最后是痛打外国洋人,一层开阔一层。
但实际情况是,李连杰只演了前三部。然后在第四部时,换了主演,变成了赵文卓。
甚至,在《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的拍摄过程中,还发生了“李连杰罢演事件”,搞得徐克非常被动。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如前所述,进入1990年,香港电影迎来了全面繁荣期。突出表现是票房不断高攀,影片产出的数量居高不下,各种资金都涌入了电影行业,良莠不分,泥沙俱下。
“永盛”的崛起,就是一个突出代表。我们都知道向华强、向华胜兄弟的背景是什么。尽管公开信息是他们的哥哥向华波继承了父亲向前一手建立的“新义安”,但是全香港没人敢惹向氏兄弟,毕竟大家都知道他们的背后力量。
那时,大量黑帮的资金涌入香港电影。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97回归近在眼前,黑帮们都知道回归后中央政府不会再允许黑帮存在了,必须要在回归之前将自己的身份洗白,而投资电影,就是最好的渠道之一,既有名又有利,一部电影火了,就可以撑起一家公司站稳脚跟,何乐而不为?
而黑帮介入香港电影,典型事件有两个,一个就是李连杰经纪人“蔡子明暗杀事件”,另外一个是“梅艳芳“KTV掴巴掌事件”(包括后续的“黄朗维暗杀事件”与“陈耀兴暗杀事件”)。
“蔡子明暗杀事件”,就与《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密不可分。
具体来说,是李连杰与“嘉禾”签了四部电影片约,合约规定每部影片片酬为150万,合计是600万。
还记得吗?前文讲李连杰1989年留美期间,遇到了徐克,一起合作拍摄了《龙行天下》。然后,香港老牌导演罗维来到了美国,找到了李连杰,邀请他回港拍片。
那时的李连杰,在美国开武馆经营不善,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当罗维邀请他回港复出时,他爽快地答应了。
罗维的儿子罗大卫,从小生活在美国,讲得一口流利的英文。于是,父子一家亲,就由罗大卫担任了李连杰的经纪人,协助李连杰在美拍摄了《龙行天下》。然后又邀请了尚未成名的周星驰赴美,与李连杰合作拍摄了一部《龙在天涯》,作为李连杰在“罗维影业”的创业作。
两部作品下来,罗大卫坐实了自己李连杰经纪人的地位。这个时候,罗大卫代表了罗维,罗大卫即罗维,两者一体。
罗维不仅有个好儿子罗大卫,他还有个好老婆,叫刘亮华,能力超强。曾经,在刘亮华的协助下,罗维稳坐“嘉禾第一大导”名号,连续执导了《唐山大兄》《精武门》,一手捧红了李小龙。当初赴美签下李小龙,就是刘亮华一手操办的,女强人顶呱呱。
刘亮华是一个厉害的女人,这一点,“嘉禾”的大老板邹文怀看在了眼里。然后,日久生情,邹文怀与刘亮华暗戳戳谈起了恋爱,挖了罗维的墙角。
最后,罗维大怒,愤而离开了“嘉禾”,创办了“罗维影业”。然后一手发掘了成龙,将他从澳洲美国领事馆的后厨里,带回了香港,一步步将其捧成了香港当红演员。
刘亮华,最后成功嫁给邹文怀,成为了邹老板的贤内助,作用就像方逸华之于邵逸夫一样,给予邹文怀事业的发展以极大的帮助。
等罗大卫成为了李连杰的经纪人,然后签约“嘉禾”,拍摄四部《黄飞鸿》的时候。罗维与刘亮华早已离婚,刘亮华与罗大卫的母子关系在签约李连杰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要知道,李连杰签约“嘉禾”,等于背叛了“罗维影业”,改嫁豪门。罗维当然不愿意,但是罗大卫是经纪人,艺人的事由经纪人说了算。经纪人想跟谁合作就跟谁合作,谁让你“罗维影业”没有砸重金签下李连杰嘛。
罗大卫屁股歪到了母亲刘亮华这一边,也就是站到了“嘉禾”这边,与父亲闹掰了,罗大卫不再代表罗维。这就相当于罗维在自己亲儿子面前吃了一记瘪,被罗大卫轻松撬走了金饭碗,把他气得不轻,吃了哑巴亏。
但是,这罗大卫并不是专业人士,他身为李连杰经纪人,完全是半路出家。做事呢,完全不按行业规则来,而是自己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当李连杰兢兢业业拍摄完了《黄飞鸿》,然后又投入拍摄《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时间已经从1990年进入了1991年底,四部片约,两年的时间。现在时间已进入合同末期,可是说好的600万,只拿到了300万,合同马上到期了,还不见另外300万的影子呢。
此时,《男儿当自强》已拍摄了一半,李连杰不干了。因为那时候他缺钱,急需用钱。
李连杰就向“嘉禾”提出交涉,要求“嘉禾”尽快支付余款。可是,“嘉禾”以合同“未完成”为由,拒绝支付,而且扣押了李连杰的护照来要挟他。四部电影,现在只拍了1.5部,这个理由按说也有道理。
此时,身为李连杰经纪人的罗大卫,按说他与李连杰是利益共同体,应该帮助李连杰来维护自家艺人的利益,帮助李连杰讨要薪资。可是,罗大卫一反常态,屁股站在了“嘉禾”一方,一起威胁李连杰。他大概觉得自己应该站在母亲这一边,亲情大于一切。
李连杰一看,这不成,自己完全被拿捏了。
于是,他干脆罢演,撂挑子闪人了。《男儿当自强》演了一半不演了,走人。
这事原本跟徐克没啥关系,可是现在拍戏拍了一半,主演不见了,这可怎么办?
两手准备呗。一手是尽快去找到李连杰,好说服他回来继续演。另一手是找替身,于是找到了赵文卓,让他来试戏,看能否将李连杰替换掉。
结果,赵文卓来了后,拍了几段,发现完全接不住李连杰的戏。不行,必须得由李连杰来演,换不得。
李连杰那边,也没闲着。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他选择更换经纪人,找了一位社会大哥蔡子明来接替罗大卫,担任自己新一任经纪人。
蔡子明,是妥妥的黑社会老大,早在年幼时期就与哥哥蔡子健一起筹建了童党,啸聚街头。
后来,远赴荷兰,拜在“荷兰教父”易忠的门下,凭借一次血洗越南帮的枪战,顺利地成了易忠的义子,并控制了荷兰的面粉生意,成为荷兰”面粉帝国“的掌舵者。在他事业巅峰的时候,生意网络甚至扩展到了金三角地区。连意大利的”黑手党“都是对他心存忌惮。
不过,整天舔刀子的生活还是让他感到了厌倦,于是在80年代末,回到香港,开始投资影视业,建立“富艺电影公司”,并强迫刘德华、刘嘉玲等知名艺人出演自己的影片。当李连杰找到他,想让他担任自己经纪人时,蔡子明爽快地答应了。也有消息源称,蔡子明并不是李连杰经纪人,就是帮忙性质。
蔡子明动用黑社会势力,直接与嘉禾的高层对峙,并且放话“谁敢动李连杰,就是与我为敌”。
最终,罢演事件“和平”解决,“嘉禾”将剩余款项支付给了李连杰。李连杰也顺利演完了《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然后又顺延了合同,继续在1992年为“嘉禾”服务,出演了系列第三部《黄飞鸿之狮王争霸》。
等时间进入1993年,合同结束,李连杰便不再出演“嘉禾”出品的《黄飞鸿》系列。这才有了被王晶捡漏,捡了李连杰出演“永盛”出品的“黄飞鸿外传”形式的《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
“嘉禾”那边,最后还是换角,正式让赵文卓上位,出演了“黄飞鸿系列”的正传《黄飞鸿之王者之风》。而1993那一年,反倒是外传的《铁鸡斗蜈蚣》战胜了正统《王者之风》,反客为主了。
这足以说明,当年的香港影坛到底该有多乱了。
蔡子明与李连杰的故事并没完,还有后续。
当李连杰离开了“嘉禾”,加入“富艺电影”,蔡子明为他接下了一个大项目《新龙门客栈》,决定由李连杰出演男主角周淮安。
结果,1992年4月15日,蔡子明当晚谈完了《新龙门客栈》的合作事项。第二天凌晨时分,蔡子明刚走出办公室,从电梯里出来,就在当街之上,被不明人士枪杀。
枪手发出消息,下一个目标就是李连杰。
被吓破了胆子的李连杰,当即回到了北京,进行避祸。
说好的《新龙门客栈》,也到了必须要换角的时候,最后剧组找来了梁家辉,完成了拍摄。
一部新经典出炉了。
N多年后,当徐克想要拍摄《新龙门客栈》续集《龙门飞甲》的时候,再次想到了李连杰,终于将他请来,出演了男主角赵怀安,总算是补偿了当年未能出演周淮安的遗憾。
至于香港电影的乱象,另外那个,“梅艳芳“KTV掴巴掌事件”(包括后继的“黄朗维暗杀事件”与“陈耀兴暗杀事件”),就发生蔡子明出殡当天,也就是5月4日。那天晚上,梅艳芳在酒吧被人打了耳光,几小时后,打人者被人当街砍成重伤。在医院救治期间,又被两神秘男子潜入病房枪杀。28年过去了,这个案件仍然没有告破,还是一起悬案。而这个事件,被称作“黄朗维事件”。至于详情,可参阅《梅艳芳主演了《梅艳芳》,王丹妮只是客串,这样看就舒心了》。
李连杰,也是在失去了蔡子明的庇护之后,转身投靠了向氏兄弟,这才有了王晶的《铁鸡斗蜈蚣》。也因为有了向家的保护,原本枪口对准李连杰的枪手,也不敢轻举妄动,放过了他。
总之,徐克野心勃勃的“新武侠计划”,在《黄飞鸿》系列中并没有划上圆满的句号。
但《黄飞鸿》成功带动了香港新派武侠大潮的勃兴,在1993年,只香港就上映了八部黄飞鸿题材的影片,出现了七个版本的黄飞鸿,它们包括赵文卓版《黄飞鸿之王者之风》,曾思敏版《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这两部都是徐克“电影工作室”出品,同属于正版黄飞鸿宇宙的作品。那一年里,徐克已经意识到了黄飞鸿IP的价值,决定加大开发,连出两部,然后自己去执导《青蛇》去了,将《王者之风》交给了元彬执导,《铁马骝》交给了袁和平执导。而且,这两部作品,风格也倾向了娱乐化,不再是前三部的微言大义,摒弃了徐克通过黄飞鸿去见证国家进步的内涵。
当徐克都放弃了自我,开始了娱乐化,也由不得黄飞鸿IP的过度开发化了。
李连杰版《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就是过度开发的结果,但是王晶的娱乐精神,让这部游戏性质的黄飞鸿,变得欣赏性十足,反而成为了很多观众记忆中的经典作品。
至于“电影工作室”开发的另外一部少年黄飞鸿《铁马骝》,在当年票房脆败之后,多年后在《卧虎藏龙》上映后在美国上了院线,没想到借到了东风,在美国掀起了一股观影热潮,成为香港电影在美上映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对美国观众影响很大。
至于93年其他几部黄飞鸿题材的电影,还有李力持蹭IP出的恶搞喜剧《黄飞鸿对黄飞鸿》,午马和元彪的《黄飞鸿之鬼脚七》,张鑫炎执导的《黄飞鸿之男儿当报国》。诸多黄飞鸿题材,让这一年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飞鸿年”。然而,这一大票“黄飞鸿”电影,全部票房失利。全年院线港产电影140多部,武侠片竟然就有30余部,大部分血本无归。
这些黄飞鸿中,只有谭咏麟版的《黄飞鸿对黄飞鸿》,因为其恶搞噱头十足,因为它的不认真,反而激起了部分观众的好奇心,成了一部分观众记忆的一部分。
香港电影的败坏,就是这么来的。一方面是源头上的混乱,黑社会势力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自乱阵脚,一窝蜂将一个题材拍到吐,拍到没有人愿意去看。
1993年,是香港电影最辉煌的时期,也是最乱的时期,《黄飞鸿》系列折射出来的乱相,可见一斑。
徐克,当然不是黑社会势力,但是他跟风自己,将自己的作品娱乐化、游戏化,无疑助长了不正之风。只是,当时的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且为了挣钱,也不得已而为之。
香港电影之乱,究竟谁会成为拯救者呢?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大陆。
大陆送来的答案,一个是合拍,另一个是市场。
正式验证的答案,就是《新龙门客栈》。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新龙门客栈》的幕后,看看徐克是如何进一步与胡金铨交恶,艰难拍成这部武侠经典的吧。
来源:邑人电影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