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蛟龙行动》血亏8.5亿! 于冬甩锅惨遭打脸,赵本山名言爆杀内娱巨婴,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暑期档和春节档热闹非凡,《哪吒2》全球狂轰158亿10,《唐探1900》稳收36亿4,但博纳影业推出的军事大片《蛟龙行动》却成了年度最惨烈笑话。
《蛟龙行动》血亏8.5亿! 于冬甩锅惨遭打脸,赵本山名言爆杀内娱巨婴,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暑期档和春节档热闹非凡,《哪吒2》全球狂轰158亿10,《唐探1900》稳收36亿4,但博纳影业推出的军事大片《蛟龙行动》却成了年度最惨烈笑话。
这部耗资10亿的“深海巨制”,两次上映两次扑街,最终亏损高达8.5亿,制片人于冬从信心爆棚到彻底破防,甚至公开甩锅观众、同行和审核制度,完美印证了赵本山那句经典名言:“自己没能力就说没能力,怎么你到哪儿,哪里大环境就不好,你是破坏大环境的人啊? 春节档惨败:10亿投资换2亿票房,于冬朋友圈激情开喷。
《蛟龙行动》最初定档2025年春节,博纳老板于冬信心十足。影片由林超贤执导,号称《红海行动》续集,还1:1还原潜艇场景,剧组规模巅峰时达1300人1。 但上映后口碑迅速崩盘,豆瓣评分仅6.5(近7万人打分),上映五天票房仅2亿多,连动画片《熊出没》都比它多2亿。
面对惨状,于冬在朋友圈连发小作文,先骂豆瓣黑粉水军恶意刷低分,又称市场环境太差,同行只会用流量圈钱,甚至恳求影院多排片,发誓“绝不撤档”。 但打脸来得飞快——上映半个月后,片方悄无声息撤档,连正式海报都没发,只发文案称“择日再见”。回炉重造再上映:删了“口琴退敌”桥段,票房更惨
片方宣称对影片进行“重新制作”4,删除了原版中备受吐槽的“张涵予吹口琴退敌”等雷人剧情1,叙事更紧凑。 但重映后成绩更差:首日排片仅6%,次日跌至4%,预测总票房仅2412万。 重映一周后,日票房甚至跌破40万,片方分账仅500万。 两次上映总成本10.3亿,总票房不足4亿,片方分账约1.35亿,净亏8.5亿。 这一惨案远超同期其他失败作品(如《东极岛》),成为年度最血亏项目。于冬甩锅三连击:怪哪吒、怪审核、怪观众
于冬将失败归咎于三大外部因素:一是《哪吒2》太火,吸干了票房;二是审核太慢,定档晚导致宣传不足;三是观众不懂欣赏,称“打1分的都是黑水。 但网友直接怼回:《唐探1900》同期票房超30亿7,说明好内容根本不怕竞争。 更有观众吐槽影片本身问题重重:剧情单薄、人物塑造失败(黄轩演的队长毫无记忆点)、流量明星戏份尴尬(王俊凯强行演硬汉)、战斗场面呆板。 甚至宣传策略也失败——过度“保密”让观众失去兴趣,营销老套毫无创新。主旋律彻底失灵:观众不吃“爱国绑架”那一套了
《蛟龙行动》的失败背后是主旋律模式的全面疲软。 博纳曾靠《长津湖》《红海行动》等片赚得盆满钵满,但同一套路反复用后,观众已审美疲劳7。 尤其当剧情脱离现实(如潜艇长吹口琴)、情感共鸣不足时,单纯砸钱拍大场面毫无意义。 此外,春节档合家欢属性与军事紧张氛围格格不入,片方却硬要挤档期,而忽略八一或十一等更契合的档期,决策失误明显。不尊重观众? 重映操作遭全网群嘲
最让观众愤怒的是片方的“重映”操作。 第一版上映时已有近4亿票房,片方却直接抛弃这批观众,回炉重剪后再上映,被批“不尊重人”。事实上,电影史上撤档重映翻盘的案例极少,《红毯先生》《中国乒乓》等均失败告终。 观众用脚投票表明:烂片修修补补还是烂片。
赵本山名言爆杀:于冬成了“破坏大环境的人”,于冬的甩锅行为让赵本山十年前的采访再度翻红:“自己没能力就说没能力,怎么你到哪儿,哪里大环境就不好,你是破坏大环境的人啊? ” 这句话精准戳中内娱资本家的巨婴心态——赚了是自己牛逼,亏了是环境不好。 网友调侃:“《长津湖》成功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不是于冬个人能力”。如今博纳影业上半年亏10亿,于冬能否从这次教训中醒悟,仍是未知数。 但可以肯定的是,观众早已不是“资本喂啥就吃啥”的韭菜了。
来源:河鸣经典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