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亿投资打水漂,主旋律变烂片,观众:这钱谁敢给?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7 06:14 1

摘要:最近电影院闹了两出大笑话,一部叫《东极岛》的电影花5个亿拍了个中国人救英国人的故事,结果票房连4亿都没到,赔惨了。紧接着又来个《营救飞虎》,这次是救美国人,花了2亿,上映四天才挣了900多万,这钱怕是得打水漂了。要我说啊,这两部片子犯的错差不多,都是想蹭反法西

最近电影院闹了两出大笑话,一部叫《东极岛》的电影花5个亿拍了个中国人救英国人的故事,结果票房连4亿都没到,赔惨了。紧接着又来个《营救飞虎》,这次是救美国人,花了2亿,上映四天才挣了900多万,这钱怕是得打水漂了。要我说啊,这两部片子犯的错差不多,都是想蹭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的热点,结果越蹭越亏。

先说《东极岛》吧,这电影拍的是1943年浙江舟山的事,当时岛上几百个英国人被日本人围困,当地人冒险救了他们。但电影里把真实历史改得面目全非,说是因为日本人威胁才去救的,还把大伙的善举拍得跟拼死抵抗似的。更要命的是,观众看着就想问:为啥要救英国人?当时英国人不是撤退了吗?这不是咱们该恨的对象吗?片方老总路演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也没用,观众就是不买账。

紧接着《营救飞虎》就更离谱了。这电影讲的是1944年香港,东江纵队救美国飞虎队飞行员的故事。片方拉来了韩庚、王丹妮这些明星,还找来拍过《除暴》的导演,一看就想冲票房。结果呢?第一天票房才300万,第二天直接掉到187万,像是被泼了盆冷水。为啥?电影里主角打架跟开挂似的,六个人能打几百鬼子,日军一看就知道计划还傻乎乎冲上去送死。最搞笑的是女演员被扫射成筛子还能站起来打敌人,观众说这不叫抗战片,叫修仙剧。

其实这些片子败就败在没摸透观众心思。前两年《南京照相馆》没啥宣传,就靠真实故事和情感打动观众,硬是挣了30亿。为啥?因为它讲的是中国人自己受难自己救的故事,观众能共情。反观这两部,非要拍帮外国人,还把历史改得乱七八糟,观众心里就不舒服。你看那个韩庚演地下党,本来应该演得谨慎机灵,结果还是一副偶像派的做派,观众说这像在拍偶像剧。

现在片方可能还不明白,现在观众不吃这一套了。以前喊几句口号就能挣钱的时代早过了,像《生还》那部片也是蹭周年庆,结果票房惨败。要我说啊,现在观众就认一个理:故事要真实,人物要可信,打斗场面得合理。你看《风语者》为啥能火?因为它讲的是美国士兵和印第安人之间的信任,有真实情感,没搞那些无脑打斗。

这两部电影还有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太急功近利。《营救飞虎》从立项到上映,听说剧本都没打磨好,就想着赶热点。片方可能觉得请了大导演大明星就能行,结果技术硬伤一堆。像电影开头那个升格镜头,一看就是没经验的团队拍的,现在观众眼力劲儿多好,一看就傻。

更搞笑的是这两部片子还赶在一块上映。《东极岛》刚惨败,紧接着《营救飞虎》就来学它的套路,结果一个救英国人赔钱,一个救美国人赔得更多,这不是自讨没趣吗?现在观众一看这种主旋律片就头疼,总觉得是在强行洗脑。其实历史题材不难拍,关键是得尊重历史,尊重观众。

说到底啊,电影这东西得靠真本事。你看《长津湖》为啥能火?因为它把战争拍得真实惨烈,人物有血有肉。现在这些片子啊,光顾着堆明星和特效,没把故事讲好,观众自然不买账。要我说,与其花2个亿拍个没人看的烂片,不如花点心思研究观众到底爱看啥。

来源:小爱侃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