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还需要爱情片吗?在上映第五天,她们选择直面争议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4 00:03 2

摘要:说真的,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年七夕节电影院里的爱情片好像约好了似的,全都变得“不正常”了。 我指的是《7天》《有朵云像你》《寻找1999的月老》这三部片子,居然不约而同都玩起了奇幻设定。 要么是主角头顶能看到恋爱倒计时,要么是云朵变成人,要么直接请月老下场帮忙牵

#热点观察家#说真的,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年七夕节电影院里的爱情片好像约好了似的,全都变得“不正常”了。 我指的是《7天》《有朵云像你》《寻找1999的月老》这三部片子,居然不约而同都玩起了奇幻设定。 要么是主角头顶能看到恋爱倒计时,要么是云朵变成人,要么直接请月老下场帮忙牵红线。 这操作就挺迷的,难道现在不搞点超现实元素,都没法好好谈个恋爱了? 我记得以前的爱情片不是这样的啊,比如《泰坦尼克号》或者《甜蜜蜜》,那种实实在在的心动和挣扎,现在怎么就变得这么“花里胡哨”了呢?

其实吧,这种集体转向也不是导演们一时兴起。 《7天》的导演邱玉洁和监制尹露在电影上映前就预感到会有人不喜欢,毕竟在这个“不相信爱情了”几乎成了网络主流情绪的年代,拍纯爱电影本身就像是一件很任性的事。 结果呢,电影上映后果然争议巨大,喜欢的观众夸它“轻盈”、“诗意”,不喜欢的直接骂“矫情”、“无病呻吟”。 这种两极分化搞得主创也挺懵,导演邱玉洁自己都说,虽然料到有人会不喜欢,但这么强烈的反应还是超出了她的预期。

数据就更残酷了。 2024年的520档期,总票房才4338万,要知道2023年同期还有3.32亿呢。 这跌幅,看着都心凉。 而且你看片单,2024年520档的《错过你的那些年》当天票房1182万,《今夜,就算这份爱恋从世界上消失》更惨,只有305万。 就连经典重映的《情书》,在2025年520档也就卖了782万。 大家是不是都不怎么去电影院看爱情片了?

年轻人好像真的不爱看爱情电影了。 数据显示,25岁以下的年轻观众比例从2017年的39%降到了2024年的21%。 这届年轻人,他们更愿意一个人去看电影,单人观影比例从2017-2019年的29%升到了2024年的34%,而双人观影的比例则从61%降到了55%。 电影院好像不再是约会圣地了,反而成了很多人独自逃避现实的一个地方。

现在的观众对类型的偏好也变了。 最受欢迎的是喜剧、悬疑和科幻,而爱情片和战争片、动画片一起,成了最不受欢迎的三种类型之一。 这你找谁说理去? 曾经爱情片也是市场的香饽饽啊,2011年那会儿它还以23.7%的占比稳居类型片首位呢。 怎么十来年功夫,就沦落至此了?

有人说,是因为现在的爱情片拍得太烂了,尽整些“工业糖精”和“人工眼泪”。 想想也是,什么《十年一品温如言》豆瓣2.8分,《不要忘记我爱你》3.1分,《月半爱丽丝》3.4分,这几部片子可真是把观众对爱情片的信任按在地上摩擦。 套路化太严重了,不是车祸失忆,就是误会分手,观众早就审美疲劳了。

但你说观众完全不爱爱情故事了吗? 好像也不是。 灯塔的报告说,双人观影的类型占比里,爱情片还是以62%的比例排第一。 情侣们去电影院,首选还是爱情片。 所以问题可能不是大家不爱爱情了,而是不爱现在这种拍得不好看、不真实的爱情片了。

现在的观众,对爱情的要求好像也变了。 后浪研究所有个《2023年轻人恋爱观报告》,说年轻人的恋爱意愿越来越低,满分10分,男女平均都在5分左右徘徊。 大家更看重精神层面的个人感受,对情感质量要求更高了。 以前爱情片里那些让人尖叫的“糖点”,放到现在可能就成了大家吐槽的“槽点”。

而且你看,现在能满足大家情感需求的东西太多了。 恋综、古偶、乙游什么的,都能提供情绪价值。 有25.1%的受访者说他们会从剧综、游戏里填补情感需求。 电影爱情片要是还拍得不如恋综好看,那观众干嘛还要花钱买票去电影院呢?

好莱坞那边其实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他们的爱情片数量和市场占比也在下降。 但他们找到了流媒体这个新路子。 像Netflix做的《致所有我曾爱过的男孩》《亲吻亭》这些片子,数据都很好。 流媒体能用算法更精准地把握用户喜好,爱情片又是个很好的话题容器,可以往里加各种议题,比如性别、种族、阶级什么的。 但国内流媒体的情况和海外不太一样,付费用户规模和付费习惯都不同,网络电影更侧重动作、喜剧这些男性向类型,爱情片想靠流媒体翻身,目前还挺难的。

回头再看《7天》遭遇的争议,监制尹露的反思可能挺有代表性的。 她说自己作为电影从业者,现在非常认一件事,就是观众对电影的要求更高了,一张电影票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她甚至有点悲观地在想,这个时代到底还需不需要爱情电影了。 但导演邱玉洁倒是还挺“幼稚且头铁”地觉得,爱情片仍然是需要的。

所以你看,爱情片这事儿吧,好像成了一个悖论。 一方面,大家的情感需求一直在,甚至可能因为现实生活里的种种不确定,而更渴望在电影里找到一点确定性和慰藉。 但另一方面,现在的爱情片又常常让观众觉得“假”、“悬浮”、“跟不上时代”。 拍得太理想化吧,大家觉得不真实;拍得太现实吧,大家可能又觉得不够“梦”。 这中间的度,到底该怎么拿捏呢? 如果说爱情片终究是要给人们造一个关于爱的梦,那么这个梦,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现在的观众愿意买票入场,并且相信呢?

来源:三半撩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