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香港影坛片酬“玄机”

快播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6-17 16:27 2

摘要:近二十年前,李连杰以一亿片酬接演《投名状》,几年后,梁朝伟号称“半亿”片酬,几年前,香港媒体报道,天王郭富城片酬两千五百万,另一天王刘德华筹拍《七圣》,减薪支持港片,片酬加监制费合计两千五百万。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先扔几个数字。

近二十年前,李连杰以一亿片酬接演《投名状》,几年后,梁朝伟号称“半亿”片酬,几年前,香港媒体报道,天王郭富城片酬两千五百万,另一天王刘德华筹拍《七圣》,减薪支持港片,片酬加监制费合计两千五百万。

此外,甄子丹也曾以一亿片酬的天价,接拍过《叶问4:完结篇》,《红毯先生》以上市公司公告的形式,列明刘德华片酬六千万。

真假、虚实与逻辑,尽在其中。

那么,香港影坛群星片酬,究竟有何“玄机”?

尝试一探。

让我们跳回1996年。

这一年的香港影坛,有些什么样的故事?

刘德华与张国荣携手,拍了大片《新上海滩》,黎明与张曼玉合作,拍了陈可辛的文艺名篇《甜蜜蜜》,一年只拍一部电影的郭富城,接演了吴宇森爱徒梁柏坚的处女作《浪漫风暴》。

不过更让人惊讶的,是刘伟强连拍了三部小成本的“古惑仔”电影,还竟然全都冲进了当年香港十大票房排行榜。

在双周一成统治影坛的彼时,这无疑是一股“逆流”。

很有含金量。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上世纪九十年代,除了双周一成,也有五大巨星之说,老将许冠文未退,此外还有张国荣、梁朝伟、梁家辉这样的“群豪”在侧。

不如来看看昔时的香港票房实况。

1990年,周星驰、周润发、许冠文、刘德华和张国荣这五个人,前十占七部,1991年,周星驰、成龙、周润发、李连杰、刘德华五个人,前十占八部。

接下来是夸张的1992年,周星驰一人拿走前五名,成龙拿走第九、第十名,剩下三个名额,给了周润发、许冠文和李连杰。

1993年,周星驰、成龙、李连杰、张国荣四人,前十占九部,1994年,周润发、周星驰、成龙、张国荣四人,前十占八部,1995年,周星驰、成龙、周润发、张国荣、梁朝伟五人,拿走前十全部名额。

然后就到了1996年。

周润发缺席,成龙、周星驰、张国荣和刘德华四人,占了六个名额,剩下四个,赫然竟都是郑伊健电影。

这着实恐怖。

以此为引,来谈谈片酬。

1996年,在《古惑仔3之只手遮天》即将开拍的前夕,刘伟强做了一个访谈,谈及了港星片酬情况。

他说,“郑伊健片酬接近百万港币,稍微贵了一点,郭富城两百万片酬,反而不算贵”,随后,又做了更进一步的解释,“郭富城有台湾市场,郑伊健则尚未有外埠市场。”

台湾是当年香港电影的重要票仓,而郭富城的大红,正好就是从台湾开始。

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在彼时,郭富城常态片酬两百万,按嘉禾电影与其签的长约片酬,则是单片暴涨至接近五百万,郑伊健尚不足百万,其他人呢?

这个角度很有趣。

比如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推进分析。

首先,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有几个演员,能拿千万之上的单片片酬?

从昔年资讯来看,或仅有成龙、周星驰、周润发和李连杰这四位,才有资格拿这个层级的片酬,而以彼时论,成龙最强。

其中双周一成尤其强势,李连杰虽然在香港一直屈居三人之下,但其平均票房相当强悍,且在东南亚号召力惊人。

四人中有三人后来去往了好莱坞。

成龙曾冲进两千万美元片酬俱乐部,李连杰顶峰片酬一千五百万美元,周润发略弱,以八百万美元为峰值,周星驰不但很早就转型自导、自演,更于《长江七号》之后,转身幕后,无须再用片酬衡量。

他们是绝对顶层。

同期其他人片酬几何?

同样以上世纪九十年代来看,刘德华、张国荣、梁朝伟和1996年之后的郭富城,这几个人大概能摸到数百万港币片酬的“天花板”。

笔者认为,巅峰期的香港电影,一年出产三百余部电影,绝无可能以“高片酬”为引擎。

恰如多年后刘德华所说的一句话,他自己主投的电影,成本绝不可能超过三千万,所以实在不明白,为什么有些电影成本随随便便就是一两个亿。

而刘、张、梁、郭四人,在当年的巅峰期,片酬也就大概在五百万上下浮动,且仅限商业电影,也要考虑投资规模。

所以香港演员,其实一向价廉物美。

有这么几个可靠的数据参照。

张国荣在1996年的片酬,有过七百万的报道,而除了前述嘉禾电影与郭富城的合约片酬,郭富城在2000年连拍两部大片,片酬皆五百万,2002年寰亚投资的《无间道》,刘、梁二人片酬大概都在五、六百万层级。

这四位,可称“次”顶级。

排在第五位的,大概率就是郑伊健了。

而关于郑伊健的片酬数据,大概可以用2009年的一部《风云Ⅱ》来做参照。

彼时,郭富城和郑伊健二人,皆经历了人情冷暖、高峰低谷,不同的是,郭富城短暂沉寂,很快就破茧成蝶,以连庄影帝宣告重上巅峰,郑伊健则自《蜀山传》大溃之后,纵然似乎一直维系着电影作品的高产,声势却江河日下。

拍《风云Ⅱ》的时候,据媒体报道,郑伊健片酬三百万。

郭富城则倍之。

当时来看。

梁家辉、刘青云、吴镇宇和任达华等演员,包括黎明和张学友这两位天王在内,都已经甚少出现卖座的商业电影作品中。

所以第五天王郑伊健,就可谓另一层面的片酬“天花板”。

那么,除了前文所言的八位演员,还有没有人,比他的片酬要更高?

自然就是“文古武甄”。

甄子丹不必说。

自凭《叶问》崛起,携“最后的动作巨星”之名,一路攻城拔寨,片酬猛涨,不但轻易超过郑伊健,更应该轻易就能比肩刘、梁、郭三位,甚至尤有过之。

比如2014年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

关于片酬的报道,系甄子丹2600万、周润发4000万和郭富城800万,以戏份侧重、资历和演员类型来讲,这个片酬分配相对合理。

但据另一个报道,“三巨头”的实际片酬,都应有下调。

制片人王海峰说,那么多演员,七千万都没用完,不到总投资的17%,笔者认为,郭富城这个价格,本身已经相当实在,所以甄子丹和周润发的片酬,或都比账面要略低一些。

不过毫无疑问,甄子丹片酬已经跃升惊人。

到了《叶问4:完结篇》,更拿到石破天惊的一亿片酬,坊间哗然。

只是仅此一例。

说起来颇为有趣。

从影、视出道开始,他一直都似乎是郑伊健的御用“小跟班”。

但随着投入杜琪峰麾下,从《柔道龙虎榜》、《黑社会》到《以和为贵》,他很快就实现了番位的“跨阶层”,赫然就隐有影坛巨头之像。

不过很显然。

梁朝伟缔造“半亿”片酬的“神话”,甄子丹打出新天地,刘德华老而弥坚,郭富城则以《寒战》破局,经《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寒战2》而至《无双》,一手擎起港片“后黄金年代”的旗帜。

无论如何,古天乐也无法越过这几座大山。

然比下有余。

转眼当下。

此前动辄六千万、七千万的“叫价”,笔者以为,当年就未必能合“事宜”,当下此时,就更不要抱着这些虚假的“肥皂泡”不放了。

即便在过去,巨头之属,能拿两千万,已经算是顶级中的顶级,“半亿”往上,估计只是一场“有价无市”,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投资方心里自然有杆秤。

而今天,诸君迟暮。

还能担纲扛鼎,就已然是幸事。

市场自有答案。

来源:唐泪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