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文献纪录片《烽火长歌》宛如一座时光的桥梁,引领观众推开1931至1945年那段烽火岁月的大门,走进重庆万州——这座在抗战中熠熠生辉的英雄之城,去触摸那段万州军民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烽火岁月。
在时光长河中,
总有一些篇章因浸染着
血与火、泪与汗,
而显得格外沉重且壮烈;
总有一些记忆因镌刻着
牺牲与坚守、信念与勇气,
而值得被永远铭记与传承。
历史文献纪录片《烽火长歌》宛如一座时光的桥梁,引领观众推开1931至1945年那段烽火岁月的大门,走进重庆万州——这座在抗战中熠熠生辉的英雄之城,去触摸那段万州军民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烽火岁月。
《烽火长歌》以抗日战争这一宏大的历史背景为“画布”,聚焦重庆万州(原万县)军民的抗战史实,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它凭借大量珍贵的档案资料与权威专家的深入解读,真实且细致地再现了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到抗战取得最终胜利的艰苦卓绝历程。
在这段烽火岁月里,万州作为战时大后方的门户、西迁的必经之路和重庆外围的一道坚实防线,承载着巨大的牺牲与使命,而这部纪录片则突出展现了其在这场民族救亡图存反侵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与突出贡献。
《烽火长歌》深度聚焦万县大轰炸的惨烈场景,那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遮天蔽日的硝烟,仿佛将观众带回到那个满目疮痍的战争现场;生动描绘川军出川抗日的壮烈画面,他们身着简陋的装备,却怀着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毅然决然地奔赴前线;细致记录苏联空军援华的英勇事迹,国际友人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外敌的侵略;真实还原沦陷区西迁的艰难历程,无数百姓背井离乡,在颠沛流离中坚守着对未来的希望。
纪录片通过一段段鲜活的史实,生动勾勒出普通民众、英勇官兵以及国际友人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所展现出的无畏勇气与崇高担当。他们或许平凡,但在那一刻,都成为了民族精神的伟大践行者。
《烽火长歌》以万州这一地方视角为切入点,借地方抗战的具体事件与人物“以小见大”,巧妙地将地方抗战的独特经历与全国抗战的历史全貌紧密相连。这种叙事方式让观众既能感受到全国抗战的磅礴气势,又能体会到地方抗战的细腻情感,让宏大的抗战叙事更具温度与共鸣。
在创作过程中,摄制团队秉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深入调研,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们走访了万州区政协、退役军人事务局、档案馆、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烈士陵园等多家单位,查阅了大量一手档案、报刊、照片与实物资料。这些资料被摄制团队一一拾起,精心串联起来。
采访中,记者寻访到多名抗战老兵、历史学者、烈士后代,从他们的口中聆听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立体呈现抗战历史的真实面貌。片中大量资料相互印证、补充,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历史证据链,使观众能够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这段历史,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烽火长歌》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文献纪录片,它更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它用真实的镜头唤醒沉睡的集体记忆,让那些曾经被遗忘的英雄事迹重新浮现在人们眼前;以厚重的笔触诠释伟大的民族精神,使观众深刻理解“民族脊梁”的重量与“抗战精神”的内涵。
通过纪录片,引领观众穿越时空,与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亲密接触,重新回顾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与顽强不屈。这份镌刻在烽火岁月中的记忆与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前行的道路;又似激昂的战歌,鼓舞人们不断奋进。
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烽火长歌》的推出具有极其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纪录片是对波澜壮阔抗战历史的一次深情回望,让大家铭记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也是对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英勇献身烈士的崇高致敬,让英雄的事迹和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更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来源:说千道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