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31,这三个数字,不只是电影名字,也是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无法磨灭的伤痕。
再一次见证历史了!
很少能有一部电影,光是片名的三个数字就足以震动整个影坛。
还没上映,就已经预订超级大爆款——
《731》
731,这三个数字,不只是电影名字,也是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无法磨灭的伤痕。
记得小时候,好奇心重,第一次打开藏在夹层里的《黑太阳731》录像带时,就被封面吓了一跳。
狰狞的人脸,炸开的断肢,泡在福尔马林里的婴孩...
海报中的每一处都让人脊背发凉。
那个时候,我还只是以为这是单纯的恐怖片。
直到长大学习历史以后这才知道,原来镜头前的受害者就是我们的先辈同胞们,而电影的血腥程度跟现实相比,远不相及。
牟敦芾这一版《黑太阳731》,我至今不敢看第二遍。
对于所有中国人而言,这是一个独立、特殊、神圣的题材,但凡想要触碰,就必须承受起背后沉重的历史意义。
这也是《731》这部电影光是存在就能得到空前关注的主要原因。
竟然有人敢拍这个?!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731》的到来,观众等太久了。
电影《731》定档在9.18号,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才上映。
而截至发稿前,《731》的“想看”人数已经到了4337779人,是第二名《流浪地球3》的整整十倍人数,断层领先。
别说9月档期,更是整个2025年独一无二的年度级别大片。
目前,《731》已经开启超前预售,很多观众都在第一时间提前预订了半个月后的电影票。
再把时间调到首映日,这一天的数据更离谱——
院线干脆直接给出了99.5%的排片率,并在短短几个小时内预售票房就已经破1100万。
这场面,就算是聚齐了所有华语明星估计都达不到这个效果。
究竟《731》能够达到多少亿票房?
有人说30亿,有人说50亿,有人说80亿。
还有网友推测,估计首映日就能达到5亿!
毫无疑问,观众给予了《731》最大程度的支持和关注。
但得哥还是要泼一盆冷水。
这部电影能对得起这份期待和历史意义吗?
从杀青到现在,《731》留足了神秘感,释出的物料少之又少,就连导演的采访都屈指可数,片方宣传甚至都是采访切片。
而观众之所以给出这般盛情,也都是因为题材本身。
说实话,尽管我非常支持此类题材,就像我爆吹《南京照相馆》,甚至《东极岛》都夸了好几篇。
可这部《731》却让我心里犯嘀咕。
同样的,在一片真金白银的支持声中,也有网友明确表示,或许票房会很高,但口碑质量保持观望。
一些电影大V也不顾粉丝反对,提前预告《731》或许会让人失望——
电影最top
为啥会有这种声音出现呢?
下面,得哥就根据电影的戏里戏外分析一下,《731》三点让人心里没底的地方——
电影还没上映,但目前关于《731》的网络话题,已经发展到了近乎行为艺术的程度。
前文说到,其实片方释出的物料很少,但关于这部电影的争论却蔓延全网,而话题几乎和电影本身无关。
全都是题材。
上映前就吵了800多个回合。
比如,有媒体截取了导演赵林山在采访中的片段,说拍摄《731》有三个导演去世了,还有一位编剧失踪。
以此来制造“题材艰难,有人暗中掣肘”的焦虑。
最后愈演愈烈,还搞出了什么阴谋论,说赵林山在生命威胁的重压下坚持将电影拍完了。
但事实上,赵林山在采访中的本意,是说以前有过想拍摄“731”题材的导演,但大多都扛不住心理压力,中道崩殂。
后来他们不想拍了,放弃了,到现在已经都离开了。
不是被人暗杀,是正常离世。
但仍然有人简称,不可能,赵林山绝对被威胁了,《731》绝对被抹黑了!
有人说,日本外务省早就发动水军举报电影,还有详细的数据,有足足180万条举报。
但我搜遍了全网也没找到这“180万条举报”的确切出处。
当然举报的确有,但大多都来自一些哗众取宠的网红小丑,和喜欢站在人民对立面的“独醒”派。
至于这些人,他们并不是反对这部电影,而是反对大众流行的一切东西,大可不必搭理。
还有最离谱的,说《731》还没上映就遭受举报和抹黑,就是同档期的《南京照相馆》在作祟。
而电影在7月底不能上映,也是给《南京照相馆》让道。
好一招驱虎吞狼,借刀杀人。
人家何德何能,能撼动如此声量的电影?
而面对网络上的舆论争议,《731》片方也是从未回应,任其发酵。
他当然懂很多话题都是子虚乌有,但他也懂,越是有人讨论,就越有人关注。
这是主动的,或被动的,我们不得而知,但一部电影还没上映就吵的热火朝天,噪音之下难免会有人心生烦腻。
如果一部电影上映之前,所有人关注的却不是电影本身。
那我们到底在期待什么?
二、导演能力存疑本片导演赵林山在影视圈活跃度并不高。
纵观他的作品栏,一共只有三部作品,其中导演处女作是2012年的《铜雀台》,评分只有5.3分,而这部电影距今已经有13年时间。
第二部是《731》,同时赵林山还有一部爱情电影,名叫《我的前任是极品》。
诚然,只有一部5.3分的《铜雀台》就判定导演能力,这确实武断。
但三部作品,一个是古装X色,一个现代爱情,这部《731》夹在其中,题材跨度非常大。
很显然,到现在他还没找到自己擅长的题材。
而更恐怖的是,制作《731》的想法其实早在他拍摄《铜雀台》时就产生了。
从2012年赵林山就开始筹备,一直到2017年正式启动。
也就是说,这一部《731》电影雏形是在导演整天面对后宫情乱时诞生的——
这.....到底行不行?
项目刚开始立项时,主演还不是姜武,而是香港演员张家辉。
再到后来突然换了主演,上映前,为契合“删减太多无法上映”的网络舆论,赵林山还先后在社媒上公布拿到龙标、定档等过程。
每一步都是备受瞩目,热搜不断,万千网友一同见证了这部电影的落地。
结果呢?
明明片方明确指出就是在今年7月31号上映,不只是赵林山,主演姜武、孙茜也在采访中对着镜头宣传电影——
我们相约7月31号!
可到了这一天,《731》的公映却突然变成了“预映”。
啥叫预映?
就是小规模的上映,至于在哪上他们说了算,也可以不上。
so,就这么突然又没了。
这不就是临阵脱逃吗?
履历寡淡的导演,临阵脱逃的电影,再加上姜文、孙茜这两位已经沦为烂片代言人的演员....
当然我们不能只通过一部电影就否认一个导演,毕竟《捕风捉影》导演的上一部也同样令人失望,下一部换题材后就脱胎换骨。
可目前《731》的阵容,依然让人不敢打包票。
三、预告质量堪忧如果说以上都是猜测和我的个人情绪,那接下来就是《731》要面临的真正问题了。
截止到发稿前,《731》只发布了3条预告,且几乎没有剧照。
3条预告中,首先要承认的是尺度确实很大。
哭泣的儿童,被砍掉的断手,甚至还有人手握心脏的镜头,令人不寒而栗。
至少在尺度这方面,相关部门对《731》绝对是大开绿灯了。
但问题同样明显。
首先,最重要的是服化道置景,太干净了。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后2条预告的整体美术风格与第一条完全不同,且几乎都是室内戏份。
我们可以看到,室内的置景干净到一尘不染,甚至有种“样板间”的既视感。
干净的墙面,简洁的线条,甚至就连同胞脚下的地面都有清洁处理,干净到像是某种“架空”背景。
而在其它镜头中,你可以看到预告片似乎在追求一种“韦斯安德森”式的色彩对称,如此苦难的题材之下,还有这么多鲜艳饱满的颜色,到底是什么风格呢?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交差感染实验室”这个镜头。
瓷砖一看就是新贴的,连墙角都完整如新,门框同样没有半点磕碰痕迹。
感觉像是731主题的密室逃脱,还是新开的那种。
而且,目前主流平台上《731》只有2条预告,其实在很早定档前,该片有一条1分23秒的预告。
这个预告与后面两个没有台词的预告不同,本片不仅有台词,且大量都是室外戏份。
但相较于后面的预告,这一条最初的预告简直是漏洞百出,像是草台班子。
先是字体。
直接选用现成的商业字体,还是这种卡通风格,把敷衍写在脸上。
再一细看,竟然还有错别字——
“作品”一词,Works写成了Warks。
而这个预告已经在主流平台中几乎都删除了,剩下的均是没有台词,没有字幕的版本。
商用字体+错别字,直接给人一种“大学生毕业作业”的既视感。
当然最重要的是,预告片中有一段情节,是日本人跟艺伎介绍自己在731的工作。
而这一段情节与现实却极为不符。
因为731是非常保密的工作。
离开中国前他们不仅摧毁了所有证据,更是三令五申,不得对外透露自己的工作内容。
一直到91年才被公布完整的证言视频,罪行公布于众。
这一段情节,未免太浮夸了些。
当然,以上只是一家之言,主观且毫无顾忌。
作为中国人,我肯定是希望《731》能够大爆,就像《南京照相馆》一样,不仅能带动市场,更是向世界持续输出着历史真相。
但同样作为一个电影从业者,从目前《731》呈现的质感来看,我也希望大家能够降低期待——
也许适当降低期待值,对于一部“不是很完美”的电影来说,也是好事。
——全文完。
来源:得得电影一点号